邢永明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邢永明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参事
邢永明 ,男 ,1959年5月29日 ,教授 内蒙古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工程力学》、《实验力学》杂志编委、内蒙古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系访问学者, 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机械系统与并行工程系博士后,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JSPS客员研究员 。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参事。 [1]
中文名
刑永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59年5月29日
职    业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
主要成就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
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系访问学者
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JSPS客员研究员 。
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机械系统与并行工程系博士后

简介

播报
编辑
1978年3月考入内蒙古工学院力学师资班,1984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至2001年期间,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系作访问学者、在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机械系统与并行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任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JSPS客员研究员。目前担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第10届评审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是微纳米实验力学和复合材料的细微观力学行为的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前期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教育部项目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如《Acta Materialia》、《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Experimental Mechanics》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多篇,他引300多次。
获得内蒙古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获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次表彰奖励。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2-3]

获奖情况

播报
编辑
1993 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治区政府)
1995 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自治区政府)
1993 享受国务院特特殊津贴(国务院)
1996 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治区政府)
1997 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厅
1997 内蒙古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奖(自治区政府)
2000 内蒙古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并荣立一等功(自治区党委、政府)
2000 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奖

承担的主要课题

播报
编辑
1. 2003-2005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前期“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残余应力场研究”。
2. 2003-2005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脆性材料纳米级微裂尖位错发射及变形实验研究
3. 1997-1999 负责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利用材料拉压异性无损检测残余应力新方法研究
4. 2000-2002 负责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纳米云纹法及其在纳观力学中应用。
5. 2001-2002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用纳米云纹法研究解理微裂纹尖端纳观变形场”。
6. 云纹干涉法及图象处理, 国家教委留学生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1995年完成。
7. 客观散斑技术的研究,95年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获奖人)。
8. 弹塑性断裂力学微机应用软件开发和激光散斑法的应用, 92年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获奖人)。
9. 材料力学实验课内容的更新,97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 获奖人)。
10. 利用材料拉压异性进行残余应力无损检测, 内蒙古自然科学奖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负责人, 1993 结题。
11. 固体火箭发动机保险机构应力分析, 航天部河西公司项目(负责人),1994完成。
12. 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推进剂满装填光弹性应力分析, 航天部河西公司项目(负责人), 1995完成。
13. 复合材料层缩区的破坏机理研究, 内蒙自然基金项目(负责人),1998年完成。
14. 白光散斑轨迹线法,内蒙古教委项目(负责人),1992年完成。

发表的主要论文

播报
编辑
1. Y.M.Xing, S.Kishimoto, Y.Tanaka and N.Shinya, A nove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nterfacial residual stress in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J Composite Materials, 2004, Vol.38,No.2, 137-148
2. Y. M. Xing, Y. Tanaka, S. Kishimoto, N. Shinya, Determining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in SiC/Ti-15-3 composites, 2003, Vol 48, No.9, 701-706
3. Ya M., Xing Y.M., Dai F.L., Lu K and Lu J. Study of residual stress in surface nanostructured AISI 316L stainless steel using two mechanical methods, Surface Coat. Tech., 168, 2003, p.148-155.
4. Y.M.Xing and W. Yang, Measuring crack tip deformation with nanoscopic resolution,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Fracture, Hawaii, Dec.,2-6, 2001
5. Y.M.Xing, K. Lu and J. Lu , Study the effect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 on the Fracture Mechanism, APCFS & ATEM’01, 2001.Oct.20-22, Sendai, Japan
6. Y.M. Xing, M. Ya, F. L. Dai and W. Yang, Several applications of nano-moiré method in mesomechanics. Invited lecture i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in Beijing, October, 14-17, 2001, Beijing.
7. M. Ya, F. L. Dai, Y.M. Xing, J. Lu. Study of Residual Stresses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 by Moiré Interferometry and Hole-Drilling Method.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in Beijing, October, 14-17, 2001, Beijing.
8. Y.M.Xing, F. L.Dai and W. Yang, A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bout Dislocation Nucleation Based On Peierls Concept, 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Vol.7 , No.1, 2001, 43-47
9. 邢永明、戴福隆、杨卫,准解理微裂纹裂尖纳观变形场的实验研究,中国科学(A辑),2000.8, 第30卷,第8期
10. Y.M.Xing, F.L.Dai and W.Yang, An experimental study about nano-deformation field near quasi-cleavage crack tip, SCIENCE IN CHINA (A), Vol. 43, No.9, Sep. 2000, 963-968.
11. 邢永明、康补晓、朱红、王宝山、戴福隆,固体发动机保险机构热应力实验应力分析,力学学报,No.2, 2000,Vol.32, No.2, 2000, 239-244
12. Y.M.Xing, F.L.Dai and W.Yang,A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bout Dislocation Nucleation Based On Peierls Concept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183-1: 737-742 2000
13. Y.M.Xing, Z.Y.Wang and F.L.Dai, Moiré methods used in nanomechanics and mesomechanics, a key lecture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soechanics 2000, June, 2000, Xi’an
14. Y.M.Xing, H.Yun and F.L.Dai,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laminates with dropped plies, 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59, 1999, 1527-1531.
15. F.L.Dai and Y.M.Xing, Nano-moiré method, ACTA MECHANICA SINICA, Vol.15, No.3, 1999, 283-288
16. Wei YANG, Yongming XING and Fei FANG, Microscopic and Nanoscopic Deformation at a Crack T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 and Micromechanics of Solids for 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raton Hotel, Palo Alto, USA, Oct.7-9, 1999
17. 云海、邢永明, 叠层复合材料层缩区的弹性应力场,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No.2, Vol.18, 1999, 85-88
18. 邢永明,戴福隆、谢惠民,纳米云纹法及网格法,第九届全国实验力学会议大会特邀报告,1998.11,广州, 213-216
19. 邢永明、雷振昆、温秀梅、戴福隆,利用材料的拉压异性无损检测残余应力的新方法研究,力学学报,Vol.33, No.2, 2001..3, 264-269
20. Y.M.Xing, C.Y.Poon and C Ruiz, An whole-field strain analysis of Iosipescu specimen and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errors, 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47, 1993, 251-259.
21. 邢永明、方萃长, 离面客观散斑法,力学学报, No.6, 1988, 533-541.
22. 邢永明、方萃长,离面客观散斑法测振法,实验力学,No.2, 1989, 187-192
23. Xing Yongming and Wang Guizhen, A new method for the nondestructive measurement of residual stress, Applied Mechanics, No.3, 1989.
24. Y.M.Xing, Automated moire interferometry for composite measurement, OXFORD UTC No.2, 1993
25. Y.M.Xing, Shearing of objective speckl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Experimental Mechanics, 1988. 5
26. 邢永明,拉压异性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应用, 理论与应用力学学报,1990(2)
27. 邢永明,关于Iosipescu试验的研究,第八届全国复合材料会议文集-复合材料进展,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 南京
28. 邢永明,时间相移法云纹干涉图像处理系统, 第八届全国实验力学会议文集--实验力学进展, 哈工大出版社,1995.8(独立完成)
29. 邢永明,自动云纹干涉系统及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1994第四期
30. 邢永明、康补晓、朱红,材料力学实验课内容更新, 材料力学的教学与研究文集, 国家教委材料力学课程指导组编,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31. 邢永明,国际一流大学印象, 内工大<<高教研究>>, 1994第一期
32. 邢永明,与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相结合, 努力提高实验室水平, 内蒙高校实验工作会议, 1994.8
33. 邢永明,白光散斑的轨迹线及大变形分析, 第七届全国实验力学会议,1990.11
34. 邢永明,白光散斑振动分析, 第七届全国实验力学会议文集, 1990.11
35. 邢永明、刘先龙,多灵敏度离面客观散斑法, 内蒙古工学院学报, 1988(2)
36. 邢永明、方萃长,离面客观散斑法在薄板弯曲变形中的应用, 第五届全国实验力学会议文集, 1987. 5
37. 邢永明,刘先龙,全息干涉条纹的倍增, 内蒙古工学院学报, 1983 一期
38. 王珂,邢永明,平面光弹性的一点扩展,内蒙古工学院学报, 1982 一期
39. 邢永明、云海、戴福隆,用云纹干涉法研究复合材料层缩区的破坏机理,现代力学测试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40. 尚海霞、邢永明,弱界面叠层复合材料层缩区破坏机理的研究,力学与工程应用,杜庆华主编,北京林业出版社,2002.

专著

播报
编辑
Y.M.Xing F.L.Dai and W.Yang, Chapter 11, Nano-moiré method and nanoscopic crack tip deformation, Comprehensive Structural Integrity, , 2003..3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