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橋》觀後隨想 - 娛樂頭條 | 陸劇吧

《水門橋》觀後隨想

娛樂頭條 1702℃

這些年來,看了幾乎所有關於抗美援朝的影視劇。疫情之前的《三八線》《我的戰爭》,疫情之後的《戰火熔爐》《浴血無名川》《水門橋》,韓國的《太極旗飄揚》《高地戰》《歡迎來到東莫村》,美國的《絕不撤退》《豬排山》,一些相關的影視劇《外交風雲》《特赦1959》《共同警備區》《摩加迪沙》,甚至較為冷門的《南部軍》《白頭山》等等都一一看過。

美國版的拍得少,看不出什麼特別之處,泛泛的很。韓國版的角度多方,朝鮮戰爭的殘酷無奈表達得很細膩,看完一聲嘆息。北邊是拘謹呆板的,南邊是自由洒脫的,語言一樣,風俗相同,就是看對方不爽。藝術精彩地再現了現實,但解決不了現實,也沒有解決方案。

至於我們自己的作品,前些年很少,這些年多了,個人認為迄今為止拍得最好的是《能文能武李延年》。雖然把視角放在連隊這一基層組織,但它以小見大,生動地再現了這場立國之戰的偉大。這種偉大不僅僅是目前主流體現的鋼鐵意志,它還展示了志願軍卓越的戰略,精妙的戰術,優秀的單兵素質,一流的政工能力,所有的這些,才構成了輕步兵的巔峰。如果單憑意志,1860年的八里橋之戰不應該是那樣的結局;彭德懷總司令又是如何評價敢拼刺刀的土耳其軍隊:靠野蠻是打不了勝仗的。事實上,換位思考一下,我們是唇亡齒寒,不得不戰;而那些"聯合國軍'',從遙遠的國度而來,好多人都不知道朝鮮在地圖上的位置,就有勇氣踏上戰場,雖說有領頭大哥鷹醬罩著,但畢竟是戰場,萬一來顆流彈掛了,找誰哭去?所以論及勇氣,他們倒也不賴嘛。

第四次戰役的39軍,華川水庫的閘門,輕輕一開,給坦克飛機洗洗澡,第五次戰役的鐵原之戰,63軍的三位師長蔡長元、張英輝、徐信,風格各樣的指揮藝術,何等精彩!短兵相接的士兵,直觀的是對方的勇氣毅力,運籌帷幄的將領,比拼的是戰略戰術:這才是全部的朝鮮戰爭。

期待著更多的《能文能武李延年》來展示真正的中國軍隊!

《水門橋》觀後隨想 - 陸劇吧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