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指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裝置指紋(或裝置指紋機器指紋)是以辨識目的而收集的裝置軟硬體資訊。

形式[編輯]

不同場景對其稱呼不同,可有數位指紋、瀏覽器指紋、機器指紋等,是遠端網站在裝置(電腦、手機、平板、甚至智慧型家電)連接時收集並累積的資訊。

即使在瀏覽器中無法讀取或儲存持久cookie、隱藏使用者端IP位址或切換到同一裝置的另一種瀏覽器時,裝置指紋也可用於完全或部分辨識單部裝置。

資訊通常用雜湊演算法同化為簡短的識別碼。

來源[編輯]

眾多來源均可稱為裝置指紋的源頭,如:

  • IP位址
  • MAC位址
  • 序列號(如GUID,UUID)
  • 瀏覽器指紋

瀏覽器指紋[編輯]

主條目:瀏覽器sniffing英語Browser sniffing

瀏覽器指紋是通過與裝置的網路瀏覽器互動而專門收集的資訊。

應用[編輯]

  • 推播量身訂做的促銷廣告,在適當時候自動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等,如預找停車位或醫院。
  • 治安機關近年來已發展到可以根據長期的網站瀏覽資訊來預測某使用者是否即將犯罪,而預先阻止。[1][2][3]

隱私問題和反制方法[編輯]

爭議[編輯]

  • 不法份子可能收集當事人不欲人知的網路活動資訊來恐嚇威脅被害人。
  • 在不尊重人權的國家,政府可利用此技術來識別反政府人士的真實身分和位置,進而監視或逮捕。

參考資料[編輯]

  1. ^ 俄國將運用「數位指紋」,網路盜版無所遁形. Global Voice. 2015-06-10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5) (中文(臺灣)). 
  2. ^ User confidence takes a Net loss. Infoworld.com. 2005-07-01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4) (英語). 
  3. ^ 7 Leading Fraud Indicators: Cookies to Null Values. 2016-03-10 [2016-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