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發現中風逾6小時病人接受取栓手術後效果仍然顯著 (15:44) - 20240514 - 港聞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港聞

港大醫學院發現中風逾6小時病人接受取栓手術後效果仍然顯著 (15:44)

中風是本港第四大死因,近八成中風為缺血性,而取栓手術是現今最有效的醫治方法,但傳統黃金治療期為6小時,並只允許中風時間明確在6小時內的患者接受手術。港大醫學院一項為期逾5年的研究,採用高階影像掃描篩選病人,發現發病逾6小時的中風病人接受取栓手術後亦有顯著效果,36%病人術後可獨立良好生活。

港大醫學院和瑪麗醫院合作自2018年起提供全港首個24小時取栓手術治療中風,並監測研究成效,期間為415名病人進行取栓手術,當中55名病人,即13%為發病超過6小時患者,年齡介乎33至92歲;55名病人中,超過9成人接受手術後腦血管阻塞有改善,36%於90天後可獨立良好生活,而傳統治療僅為15%。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鄭璟暉指,發病超過6小時的患者,由中風到完成取栓手術的時間平均為9小時,證明經篩選合適患者,治療黃金期可延長,更多病人受惠。

鄭續稱,臨牀發現許多患者屬「睡醒後中風」,沒有目擊者可提供病發時間,但病徵並非嚴重,因此冀透過今次研究探討有何方法可幫助協助篩選病人,今次研究中就有三分一發病超過6小時的病人為睡醒後中風。他又指,有些病人可能超過6小時仍有大範圍可救治區域,今次研究採用灌注影像掃描,並用人工只能軟件協助分析可救治腦細胞體積和百分比,幫助醫生快速篩選合適病人進行手術。

至於是否每一個發病超過6小時的病人皆會進行電腦掃描,鄭璟暉則表示,每個病人情况不同,並不是都適合接受取栓手術,會根據個案情况判斷;另外接受取栓手術仍需滿足「臨牀腦中風分數」不低於6分,且中風前需有一定自理能力。

鄭璟暉表示,知悉醫管局已積極在其他公院推新治療方法,引入高階影像技術篩選病人,未來與大學保持緊密合作,冀將科研成果應用於病人治療。研究團隊補充,研究亦發現中風呈年輕化,最年輕病人僅為22歲,籲市民提高對中風的認識,注意心臟病、膽固醇高、缺乏運動等風險因素,發病後須盡早求醫。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港大醫學院 港大 中風 取栓手術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