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奏香港管樂史 九七「名場面」再現 - 20231006 - 副刊 - 開眼 - 明報新聞網

開眼

開眼 藝述速遞

副刊

下一篇
上一篇

重奏香港管樂史 九七「名場面」再現

【明報專訊】1960年代大眾娛樂有粵語流行歌,更早的1950年代,管樂隊免費在兵頭花園演奏,娛樂公眾;管樂在香港歷史場面並不缺席,政權移交的晚上風雨交加,悠揚樂聲也是來自管樂隊。然而管樂在香港音樂史研究着墨不多,「香港管樂聯盟」版主連家駿於是投身研究,並委約寫作講述香港管樂發展史的樂章,舉辦音樂會。

連家駿活躍管樂界多年,又在大專院校擔任講師,他發現,英國自19世紀中葉起管治香港,香港最早期的西洋樂隊自香港紀律部隊的禮儀樂隊開始發展。

華人帶動 貼地西樂

然而英軍並不常駐香港,英軍樂手亦隨軍調動,「不只是香港,基本上大部分英國殖民地經常都會不夠樂手」。故此他指出香港管樂發展反而由華人帶起——清廷西化政策下軍隊和學校均成立管樂隊,在嶺南地區尤其蓬勃;同時,澳門劃為葡萄牙租界數百年,音樂學校和警察樂隊發展成熟,故而三地樂手不時流動,相互影響。

香港續受宗主國文化影響,社會大眾在喜慶喪葬等儀式都會動用管樂隊,除警察樂隊以外,慈善團體和公司皆相繼成立自家管樂隊——鐘聲慈善社在1920年代成立首支全華人樂隊,創辦九巴之一的雷氏家族則成立九巴銀樂隊,由公司員工組成。警察樂隊和九巴銀樂隊不止服務禮儀音樂,1950年代更會在兵頭花園(香港動植物公園)免費演出,娛樂大眾。相較觀眾走入演奏廳欣賞管弦樂,管樂在公共地方就能欣賞,所以連家駿認為管樂是西樂中的大眾音樂。

《你阿媽大減價》關管樂事

管樂研究深入淺出,連家駿將之擺入劃為上下半場的音樂會,分別講述香港管樂戰前和戰後的故事,濃縮1841年開埠到2023年的香港管樂歷史。演奏樂曲前,他會先講解香港管樂的歷史故事,並連結其香港管樂歷史研究。音樂會由香港數支管樂團派出成員合奏,指揮更由前香港警察樂隊音樂總監梁寶根、著名管樂團指揮游元慶和新進指揮馬文麒擔任。

其實音樂會裏的管樂音樂離我們並不遠,尹光《你阿媽大減價》的旋律就出自19世紀末管樂音樂《雙鷹旗下進行曲》(Under dem Doppeladler)一節,連家駿指出,世界各地管樂團亦不會錯過這首樂曲,與管樂發展息息相關。1997年6月30日晚上風雨飄搖,在香港奏起的樂曲包括《高地教堂》(Highland Cathedral),蘇格蘭風笛悠揚奏起,送別旅居香港百多年的過客。稍後舉行的香港管樂歷史重演音樂會也有風笛手參與,重奏香港歷史中的重要樂章。為了今次演出,連家駿還委託音樂家蘇家威創作《歷史景象》(Second Suite for Band (Historical Images)),透過音樂旋律述說香港自開埠以來的管樂發展歷史。

音樂會選址浸大大學會堂,同一地方在1978年舉辦第一屆香港青年管樂節,還邀請到同年日本校際比賽冠軍——福岡中村學園女子高等學校吹奏樂部。連家駿從管樂界前輩口中得知,她們奏起第一首歌曲《節日序曲》(Festival Overture)時,他們頓時認知到香港管樂水平仍未追得上日本,對香港管樂發展舉足輕重。

文:嚴嘉栢

■香港管樂歷史重演音樂會

日期:10月15日

時間:下午3:0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會堂

票價:$50

網址:t.ly/ql94B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開眼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