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 誰明「夾世代」心聲?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31117

高齡化社會 誰明「夾世代」心聲?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11/17 08:00

分享:

分享:

人口高齡化而生育率下降,令社會關注到「三文治家庭」支柱所承受的壓力,保險產品及支援服務應可作為公營服務的補充,為這一有負擔的人群帶來更適切的保障。

最近,特首施政報告其中一項引發熱烈討論的措施,是向新生嬰兒發放二萬元現金獎勵,皆因本港平均子女數目持續下降,政府從而希望多方面鼓勵生育。平均子女數目下降的趨勢亦令不少子女照顧數代人的生活重擔加劇。富衛視此為「夾世代」的挑戰,這個現象在內地亦尤其普遍,不少獨生子女,長大後要獨力挑起照顧數代人的重擔。

在香港,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指,2021年約有23萬名60歲及以上的人需要家庭成員長期照顧;而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相關疾病將愈趨普遍,香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認知障礙症,數字在2009年起計的30年將激增3倍

上述數據顯示,「夾世代」無論是自身需求或是作為照顧者,都期望有更多的保障及支援。最近施政報告中亦提到不少安老措施,顧及到長者及照顧者所需,例如擴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至內地營辦的安老院,並擴大院舍照顧服務券適用範圍,讓長者有更多選擇;又將資助服務單位購置、租借和試用科技產品,提升長者生活質素。

公私營配合應援「夾世代」

保險業亦考慮到作為家庭支柱的被保人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其中有不少的新舉措與公營政策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第一是支援長期照顧需求。市面有保險產品以終身年金的形式,為患有亞爾茲默氏病或柏金遜症等老年相關疾病的被保人提供較長期和穩定的收入。

第二是擴大服務地域。正如施政報告將安老服務擴展至內地營辦的安老院,保險產品亦可為被保人提供在內地的多種支援,包括情緒健康諮詢等服務。

第三是照顧者支援。例如與社企或非牟利機構合作,為確診亞爾茲默氏病的被保人及照顧者提供訓練,並以到戶方式全面服務長者從陪診、起居護理到復康鍛煉所需。 

第四是鼓勵關注精神健康。「夾世代」是家庭支柱,他們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在填補香港市場上的精神健康保障缺口方面,富衛在行業内做得不錯。從指定的輕微情緒疾病到嚴重的指定精神病,以至情緒健康管理、兒童發展及精神評估都關注到。

人口高齡化而生育率下降,令社會關注到「三文治家庭」支柱所承受的壓力,保險產品及支援服務應可作為公營服務的補充,為這一有負擔的人群帶來更適切的保障。

=====

邊間銀行存息最高,有咩條款限制?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即時攞料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保險是「敢」的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