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現存的外憂內患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

中國經濟現存的外憂內患

  • 時間:2021-07-21 23:02
  • 新聞引據: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經濟現存的外憂內患
中國的債務情況近來日益嚴重,接二連三的國企、大型企業資金鏈爆破導致債務危機,成為中國經濟的黑犀牛。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最近幾天開始傳來中國政府要收回公務員的績效金,拖欠公務員薪資情況見怪不怪,近乎每年都有好幾次這樣的消息傳出,就如同狼來了一樣,人們一次又一次寄望「支爆」(香港網路用語,即「支那爆炸」)的情況會出現,然而卻又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反而把人們推向認為「支爆是不可能的」。

然而,支爆並非不可能,而是時間問題。中國經濟就像一個有破孔的碗,一些小孔漏水時引得大家呼喊「支爆」,這小孔漏水未必會令碗完全盛不了水;但是當這個碗的破孔愈來愈大、愈發愈多,這個破碗終會碎裂。

中國的債務情況近來日益嚴重,特別是疫情之後看到M2增速比過往大幅上升,這在全世界都不是新奇的事物,就如美國的聯儲局便在08年過後一直奉行量化寬鬆的政策,疫情下美國放水更是嚴重,不過中美之間顯然有差距。美國在疫情下潛藏的消費能力會在疫情後釋放出來,以消費帶動經濟。中國在2021年第一季度預計GDP同比增速18.3%,全年預計增速8.2%(清華預測)。但當中消費力卻是疲弱,第一季度主要拖動GDP增長的是資本形成和淨出口。淨出口方面當世界各國在疫情下回復就會卻去這個經濟紅利,中國經濟未必能如想像中穩固。

接二連三的國企、大型企業資金鏈爆破導致債務危機,同樣成為中國經濟的黑犀牛,單單近幾個月,恆大就多次傳出無力支付票據而且大賣折扣房以換取現金流,紫光在最近中國半導體缺貨期間居然迎來資不抵債的情況,中國國企負債累累。據路透社報導,中國上半年違約的債劵達96.7億美元,三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普和穆迪相繼警告中國的地方國企債違約風險嚴重,而今年到期的債券規模達到4.2萬億人民幣,相當中國2020年GDP近4%,這個破口已經成為中國政府不可忽視的一塊。

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攀高,對於世界最大生產國中國來說,將導致成本大漲而引發通貨膨脹,而中國獨特的計劃經濟又令政府強行壓低大宗商品價格,反而會造成負面效果。Milton Friedman在1988年到訪中國時曾經勸予中國應該開放價格管制以解決通膨問題,然而中國現在又走向當年的錯誤下沒有汲取教訓。中國面對各國半導體技術的封鎖下,現在可謂洛陽「晶」貴,晶圓在中國的價格穩高不跌,乃至到韓國、日本瘋狂以幾倍價錢購買,這些成本的升幅都會令中國這個出口產業導向的生產大國將會面臨產業鏈轉移和出口不振的情況。

拖動GDP的最大發動機房地產已經被習近平所打壓,地方債台高築無力再舉城投債以換取GDP增長,而中國內部消費能力疲弱,年輕人作為最大消費群體被房債壓得透不過氣,要不就紛紛躺平,再靠舊法子去拉動經濟已是沒路。

中國實際的經濟情況千瘡百孔,遠不如外面看來那麼強大的紙老虎中國,在各國由川普總統的孤立和制裁開始步入險境,拜登承繼並聯同亞太地區及歐盟加以推其一把,習近平總書記又一錯再錯打壓民企令其科技巨頭人人自危,資本家如張一嗚等抽身而去,習近平等中央領導「斯人獨憔悴」的日子或不遠矣。

作者》赤木黑肥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