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创新科技中心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国家对香港的发展定位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Innovative Technology)是国家对香港的发展定位。习近平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1-3]
香港凭借在“一国两制”、司法制度、知识产权和科研实力等多方面的优势,再加上国家“十三五”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带来的机遇,具备条件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4]
中文名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Innovative Technology
目    的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相关地区
中国香港

政策背景

播报
编辑
香港科学院成立典礼
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写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习近平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他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
习近平指出,香港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基础,拥有众多爱国爱港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香港科技界为香港和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习近平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要重视香港院士来信反映的问题,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合理予以解决,以支持香港科技界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

发展基础

播报
编辑
从世界知名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再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完全有这个基础和潜力。人才方面,香港有5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国家两院院士逾40人,拥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2005年以来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各类奖项达28个,人才不可谓不丰富。政策方面,特区政府将创新科技发展列为施政重点,成立创新及科技局,组建创新、科技发展及再工业化委员会,立下本届政府任内将研发投入提高至占GDP1.5%的目标,甚至加入人才抢夺战、推出科技人才引进“特快专线”,工作不可谓不有力。 [5]
香港科学园紧邻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福田口岸一河之隔,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扶持下建设的科创中心,目的是为香港科创领域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科学园第一期工程于2004年竣工,已建成的三期总占地面积约22公顷。 [6]

发展成就

播报
编辑
2007-2017年间,港区科研人员共发表人工智能领域论文6074篇,全球排名第6,论文引用影响力全球排名第3。 [7]
2018年7月,中国香港在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14 [8];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国的深圳-香港地区位列第二。 [9]
2018年,香港拥有逾2600家创新和科技初创企业,同比增长18%。同年,香港初创企业的风险资本投资升至180亿港元,是2014年的13倍。 [10]
香港交易所2018年4月推出上市改革,为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公司打开融资新途径。截至2019年9月底,已有16家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交所主板,共筹集535亿港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11-12]
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香港排名较2018年上升1位至第13位。 [13]
在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香港在131个经济体中名列第11位。在全球科技集群中,深圳—香港—广州位居第2位。 [14]
香港科学园

相关举措

播报
编辑

国家支持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科技部、财政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将香港科技创新力量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整体科研布局和支撑香港自身发展两个层面,研究加强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的相关举措,并会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充分听取香港特区政府和科技界的意见建议,先行试点,特事特办,坚决迅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2]
在港两院院士来信反映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对香港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直接给予支持,并在试点基础上,对国家科技计划直接资助港澳科研活动作出总体制度安排。香港在内地设立的科研机构均已享受到支持科技创新的进口税收政策,澳门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也得到了国家科技计划直接支持,香港、澳门科技界反响热烈。下一步,国家有关部门还将系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支持爱国爱港科研人员深入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有序扩大和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 [2]
香港科学院成立典礼

香港举措

2015年11月6日,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2项成立创科局的拨款申请。14天后,创新及科技局正式成立,负责制定创新及科技政策 [15];同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在香港成立创新中心,这是该校在海外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中心。 [16]
2015年12月5日,香港科学院正式成立并成功举行首次峰会。 [15]
2016年10月7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首个海外分支“刘鸣炜复修医学中心”在香港科学园开幕。 [17]
林郑月娥2017年7月1日就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以来,一直以发展创新及科技为施政重点,并将科创发展纳入首份年度施政报告,包括增拨研发资源、发展新基建、建立科技集群等,并已拨款1000亿港元以推行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的科创企业。 [18]
为鼓励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香港特区政府在2018年至2019年财年中,对私营企业的研发支出实行高达300%的税收减免,成立创新和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当地初创企业,向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研究资助局研究基金注资200亿港元。这些举措正在加强香港创新生态系统,并将推动至2022年香港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翻一番,达到1.5%。 [6]
2018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拨款500亿港元支持科创项目发展,并预留200亿港元用于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第一期开发建设。2018年4月底,港股IPO新政落地,接纳同股不同权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并降低生物科技类公司IPO门槛。 [18]
2018年5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宣布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引入海外和内地科研人才实施快速处理安排,以配合香港科创业界在延揽人才方面的需要。 [19]
2018年5月14日,林郑月娥出席由港府举办的香港桂冠论坛启动礼。该论坛主要是为加强世界各地青年科学家的联系,以支援香港和国际社会青年在科创领域的交流,寻求创新突破。 [18]
2018年5月21日,商汤科技、阿里巴巴集团香港科技园公司宣布合作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实验室”,是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要载体。 [20-21]
2018年9月20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及《科学技术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关于开展联合资助研发项目的协议》分别签署。在当天的签署仪式上,国家科技部长王志刚还为香港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进行授牌,它们正式更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与内地不同科研单位合作将拥有更大空间。国家科技部当天同时宣布依托商汤集团建设“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22]
2018年11月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分别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和中科院签署《关于中国科学院在香港设立院属机构的备忘录》。 [23]
2019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宣布分阶段在不同城市设立创新中心,首先设立的两个中心位于瑞士巴塞尔和香港 [24];同月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与法国审慎监管局签订谅解备忘录,加强双方合作,支持金融科技创新。 [25]
2023年3月1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北京出席特区政府与国家科学技术部签署有关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合作协议的仪式,合作协议由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及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代表签署。 [26]

社会意义

播报
编辑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也能更好地诠释“一国两制”这一伟大的制度创新,从而凝聚更加广泛的力量,启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向着世界科技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