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職/林威助為阪神開球 應援曲再次響起感動球迷

今年最後連假強碰雨神!端午雨彈開炸3天 明2地區留意明顯雨勢

張學友演唱會突喊卡…退票補償方案出爐!公布返場時間:持原票直接看

彰化縣去年交通違規檢舉暴增近6萬件 違停占約三成

彰化去年交通違規檢舉14萬多件,其中以違規停車被檢舉最多。本報資料照片
彰化去年交通違規檢舉14萬多件,其中以違規停車被檢舉最多。本報資料照片

彰化縣去年交通違規取締件數達51.8萬件,歲入決算總罰鍰金額達超過6億元,比預算「超收」2.2億元,其中取締件數就有8萬件是民眾檢舉案件所貢獻。縣警局表示,民眾檢舉案件以違規停車最多,其次是不遵守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未依規定使用燈光。

彰化縣警察局最近幾年的交通罰鍰歲入預算都是3億8千萬元,但交通違規罰鍰決算卻年年「超收」,主要是取締件數增加造成,縣警局統計,彰化縣近3年來的交通違規件數與罰鍰決算數,2021年取締41.2萬件、罰鍰4.95億元,2022年取締48.8萬件、罰鍰5.84億元,到去年取締51.8萬件、罰鍰6億元,取締案件比前一年增加3萬件,罰鍰比預算超收2.2億元。

縣議員周君綾向縣警局書面質詢,建議特殊事件應以勸導為主,只有在交通行為嚴重妨害公共安全時,才予以處罰,否則過度開罰只會加深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縣警局回覆表示,交通違規罰鍰歲入增加主要是因為交通法規修訂,罰鍰金額提高及民眾檢舉交通違規案件增加所致 。

近年來,民眾檢舉案件大幅增加,就算交通部限縮檢舉項目,檢舉案件仍是有增無減。彰化縣警局統計,2021年受理約8萬件檢舉案件、舉發5萬4千多件,2022年受理8萬6千多件、舉發6萬5千多件,去年受理14萬3528件、舉發8萬0345件,占了總告發件數51.8萬件的15.4%。

去年的14多萬件民眾檢舉案件中,主要違規類型前3名,依次是違規停車4萬多件占28.20%,不遵守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3.2萬件占22.46%,未依規定使用燈光3萬多件占21.52%。

周君綾認為說,交通罰鍰超收因然與民眾檢舉交通違規案件增加有關,在彰化縣內新增30支科技執法設備年中投入運作後,屆時,交通罰緩件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罰單數量也勢必爆增。

縣警局表示,彰化縣去年啟用科技執法的12個路口,經過宣導並執法,證明違規及事故發生數均呈遞減趨勢,已顯見成效,至於新增30處科技執法設備主要以取締闖紅燈、超速及不禮讓行人為主,仍在驗收及建置階段,尚未啟用,警局將持續宣導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宣導期過後將會正式執法,期能降低交通事故,保護民眾生命安全。

彰化市旭光路彰化基督教醫院前路段,機車違停嚴重,頻遭報案檢舉,是彰化縣檢舉案件最多的路段。本報資料照片
彰化市旭光路彰化基督教醫院前路段,機車違停嚴重,頻遭報案檢舉,是彰化縣檢舉案件最多的路段。本報資料照片
彰化市旭光路彰化基督教醫院前路段,機車違停嚴重,頻遭報案檢舉,是彰化縣檢舉案件最多的路段。本報資料照片
彰化市旭光路彰化基督教醫院前路段,機車違停嚴重,頻遭報案檢舉,是彰化縣檢舉案件最多的路段。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違規 科技執法

延伸閱讀

台中21路口科技執法去年取締13萬件 「這路段」最傷荷包

彰化縣三鄉鎮長口頭提案爭取興建火葬場 這鎮爽快承認

彰化限制現職公幼教師報名甄選挨批涉違憲 教育處:有前例

鳥嘴潭工程衝擊環境 南投議長怒:連監督權都沒有

相關新聞

中捷藍線基本設計已送中央審查 市府:動工後預定10年完工

台中捷運藍線綜合規劃今年1月29日獲行政院核定,等於進入實質工程規劃階段。台中市交通局表示,為縮短前置作業,交通局同步啟...

影/中捷「雨傘哥」遭酸誤傷友軍?本尊還原:驚恐錯打

台中捷運日前發生旅客持刀傷人事件,市府今表揚見9名義勇為制止嫌犯「中捷英雄」,不但頒發協助破案獎金,並提供中捷終身免費搭...

影/中橫便道受降雨落石影響 本月7日才能搶通

山區降雨不斷,中橫便道谷關至德基段也受降影響,持續落石,為確保施工人員安全,公路局谷關工務段表示,中橫便道19.8公里約...

前10分鐘免費!埔里路邊停車明起試營運 7月起每小時收20元

繼南投市實施路邊停車收費後,埔里鎮公告6月1日起開始試營運收費停車,鎮長廖志城指出,試營運期間一律採人工開單方式宣導,6...

又一時代眼淚 高雄愛河畔「九族文化村」看板消失

高雄愛河旁一棟透天店面過去30多年來都懸掛「九族文化村」的廣告看板,有網友近日發現看板已換上新建案廣告。不少人說,這個看...

台中市議會突斷電官員錯愕 台電曝停電原因

台中市議會今日進行市政總質詢,但上午11時58分突然停電,令現場官員相當錯愕。台電表示,台電人員初步確認台電供電線路正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