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纹面?

关注者
2
被浏览
1,529

1 个回答

在臺灣原住民中具有紋身習俗的族群,分別是泰雅、賽夏、排灣、魯凱、鄒、卑南等,但是在臉上刺青(人類學家稱之為「紋面」或「文面」)的民族有泰雅族與賽夏族,而賽夏族的紋面主要與泰雅族互動生存相關,賽夏族人本身不會刺紋,多由泰雅族人執行,也因此,臺灣真正擁有長久紋面文化基礎的僅有泰雅族。紋面對泰雅族人而言,有著種種嚴肅的社會功能,是所有泰雅族人生命禮儀中不可缺的一部份,更是泰雅族人共同認知的民族識別,在精神和文化上均有非凡的意義。

  泰雅族人大約在五歲至十五歲左右必須完成紋面禮俗,這等於是成年禮,男子必須狩獵多次成功後,才可以在額頭上及下巴刺青,女子則須學會織布才得刺臉紋,而完成黥面之男女者,從此方可論婚嫁,當然未曾黥面者,就很難找到理想的配偶了。

  女孩從五歲起便可黥面,但小孩怕 痛,第一道只紋額頭,長大後再紋臉頰,女子如果沒有黥面,就很難談論婚嫁。 黥面之季節以秋冬最適宜,這是因為氣候寒冷,傷口不易惡化,同時適值農閒期,被黥面者有較充分的時間療養。而黥面施術的場所,多選在屋簷下或欄杆式倉庫下等避風所進行。受術者在黥面當天早上沐浴,吃飽後穿上舊衣,以藤製背籠或麻布枕頭,以防震動,同時四肢由家族抓住或綑綁,以防患者騷動。

紋面的意義:

族群標記

   泰雅族的紋面,除了足以做為泰雅族與其他族群區別的識別外,不同的紋面形式也足以做為泰雅族內不同亞族、系統、群乃至於部落之間的識別。藉由紋面的形式差異,不同方言群與地域群的人,可以很容易的辨別彼此。

‧成人標記

   昔日泰雅族分佈的區域,主要是在海拔五百至二千五百公尺的中央山脈及雪山山脈深山,以火耕及狩獵的方式維生。險惡的地理環境和不同部落間的相互馘首是兩大生存考驗,為了保護部落的耕地及獵區,維持部落戰鬥和生產的力量是絕對必須的。在這種情形下,男子成年時的馘首經驗和女子織布、耕種的技術,便成為部落養成力量的重要過程。也只有在男子有強健的體魄與馘首經驗,女子織布、耕種技術成熟、及已有初經的情況下,才能被施以紋面。透過紋面的施行,部落的生命力得以延續,個人則得以取得婚嫁的資格,若應紋身者達到一定年齡而未紋,會被族人譏笑為未成年,並視為一種凶兆。

‧成就標記

   以男性來說,是獵頭較多,以顯示其勇氣和成果之代表記號為主;而女性,則是織布技術高超,獲族人認同者。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中載:「泰雅族男子未馘首者,不得刺紋。唯近來亦有非親自獵取敵人首級,但同行出草者,或是以手指觸及敵人屍體者,或揹回別人所獵之首級者,或父兄有獵首之功者,也可以施以刺紋。」另外『蕃族調查報告書:紗績族後篇』也載:「紗績族男子的紋面,原是成功獵首的表示,但是近年來此一規定漸鬆,只要是參加過出草團體,或是摸過敵人的首級或屍體,便有資格刺紋。」到了理蕃事業後期,日人對部落的控制更加嚴密,甚至只要獵過山豬,成功狩獵,也可以刺紋。

‧美觀標記

   傳統泰雅族人的審美觀念中,有三項關於身體毀飾行為是符合美感的經驗,除了紋面之外,分別是拔齒與穿耳。拔齒是泰雅族人在成年之前,將門牙兩側的各一顆或是兩顆牙齒敲擊取下。族人認為讓舌頭從被敲掉的牙齒縫隙中露出來,很好看而且可愛。穿耳則是指泰雅族人將耳垂割開後,以細竹或獸骨穿過耳洞,並終生在耳上穿置竹管獸骨作為裝飾。

   泰雅族人認為女子不但需要紋面,而且紋面的顏色必須既黑且亮,甚至泛著油光,才符合美感。常有婦女因為首次紋面的顏色不夠深、不夠亮麗,而在原有的紋跡上,再予以刺紋,以求符合紋面既黑且亮的美感標準。例如苗栗泰安鄉澤敖列系統北勢群的婦人Hagin Hayun,竟然連續三年,花費許多金錢,忍受一再的痛苦,每年重行紋面一次,第三次紋面後才終於滿意自己的黑亮紋跡。

‧檢證女子貞操

   紋面的色澤黑亮、線條清晰,是泰雅族婦女對紋面美感的普遍認知,反之如果紋面的色澤灰淺、或是因為皮膚發炎潰爛而致線條模糊,則會被視為失敗的紋面,是醜陋且不雅的。這種對於失敗刺紋的厭惡感,不僅單單針對紋面容顏的美醜,也針對受紋面者不能通過道德檢證所顯示的可能罪惡。泰雅族人相信,紋面的失敗是因為紋面者在刺紋之前,曾犯錯所致,特別是違反被嚴格禁止的婚前性經驗。因此紋面無疑也是對婦女貞操的一項確認和考驗。

‧避邪繁生

   泰雅族人認為不紋面時,部落內將有人病亡,年長而不紋面者,被視為大不吉。與不紋面的女子結婚,不但不能生育,家族也會招致禍害。因此,部落若有拒絕紋面者,會引起族人的憤慨,甚至強迫其紋面或是逐出部落。

‧通往靈界的祖靈識別

   泰雅族人死後,祖靈會在通往靈界的獨木橋邊守候著,死靈如果曾經通過成年的考驗,有成年的標誌,則會被順利的接送到橋的彼岸。不然只得繞道,經過千辛萬苦長途跋涉才能到達靈界。而紋面、耳飾以及獵殺敵人後手上的血跡都是代表成年的標誌,所以家中若有男性青年未及參與獵首便過世,死者父母會把死者的手染紅,企圖瞞過守橋頭的祖靈。而死者若是一位善於織布的女性,則在其手上附著染布的紅色染料,以讓祖靈確定死者有成年的資格。

  在泰雅亞族中的賽考列克族群和澤敖列族群間,彼此雖然是同一亞族的兩個不同的方言群,但是在紋面的形式上,卻仍有顯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