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會公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逾兩成受訪青年收入較3個月前減少,更有近七成人認為自己屬「在職貧窮」。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夏先生希望政府多舉辦中文培訓班。 受訪者供圖

香港青年的失業率較其他年齡層高,即使有工作,不少在職青年也面臨「在職貧窮」問題。工聯會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逾兩成受訪青年收入較3個月前減少,近一成需要還債、出現入不敷支情況,更有近七成人認為自己屬「在職貧窮」。工聯青委主任林偉江表示,調查反映香港部分行業並未完全復常,政府須制定更多政策,優化青年就業狀況,包括向青年提供培訓課程和實習機會,放寬現行措施的年齡限制等。另有少數族裔青年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希望政府舉辦更多中文培訓班,教育其他文化背景的市民讀、寫中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據政府統計,本港整體失業率於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為3.1%,其中15歲至19歲及20歲至29歲的失業率分別為9.3%及5.8%,顯示青少年的失業率較整體失業率為高。

工聯青委上月進行一項青年就業調查,並於昨日公布結果。是次調查共訪問839人,當中552人年齡介乎15歲至45歲。21.7%受訪青年對比3個月前收入減少,其中11.4%人士收入減少一成或以上。受訪青年每月收入近七成用於日常開支,當中近一成更需要還債,出現入不敷支情況,首三位開支事項分別是食(26.3%)、住(24.1%)、行(14%),近七成人認為自己屬「在職貧窮」。

倡效星津貼青年培訓

工聯青委建議特區政府參考新加坡政府的「技能創前程職業轉換計劃」,向青年提供津貼就讀相關行業的培訓課程,課程培訓期為3個月至12個月,並設項目實習機會,有助青年找到工作。該會並建議,特區政府可優化現時勞工處的青年就業措施,例如「展翅青見計劃」,可將計劃參加者年齡由現時15歲至24歲擴寬至30歲、實習津貼金額亦由現時的5,800元提升至1萬元。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青委副主任陳穎欣表示,特區政府宜根據未來產業布局培養人才,重點發展創新科技產業,並與院校溝通開設更多相關課程。她亦建議政府以職學雙軌制,加強推進職業教育與學徒培訓計劃,協助藍領基層青年晉升,讓青年有多元出路。

少數族裔青年盼增辦中文班

25歲的少數族裔青年夏先生(Ahtsham)早前結束一份抗疫相關的合約工作,目前是自由職業者,月入約8,000元,有意尋找全職工作。他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直言,現在香港的求職市場對青年並不友好,「情況是很慘的,我多數工作都不太穩定。」雖然旅遊、酒店等行業開始復甦,但僱主一般會優先聘用有經驗求職者,不少都不願意向新人提供機會。

夏先生只有中學教育程度,已申請入讀大學進修課程。他的理想是在政府部門任職,但要勝任就必須加強中文水平。「很多像我一樣的少數族裔,只會說中文,也會看一些簡單的中文字,但不會寫,希望政府舉辦一些培訓班。」

資深境外團導遊陳志榮認為,若要幫助青年在一個行業長遠發展,最重要是促進行業本身的繁榮。他以旅遊業為例,以往旅業興盛時,業內亦會區分高端和平價市場,做高端服務的從業者收入可能是其他從業員的數倍,惟該塊市場有限,未必所有新人都有機會躋身。「現在特區政府也進行很多推廣本地旅遊的工作,如果要開拓比以前更大的市場,可能要加入新的元素,比如AI、元宇宙這些最新的科技手段,開發香港新的旅遊價值,才能做大個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