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是失眠?中醫師推薦按壓3穴道,改善一夜難眠|經理人八分生活

早早躺床卻一夜難眠?中醫師:按壓 3 穴道、養成 4 習慣,有效改善睡眠

華人健康網
unsplash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及工作時間長,此外,照顧小孩及日常勞動,經常搞得筋疲力盡,本來以為疲倦的身心狀態,晚上應該可以一夜好眠,但是,上床卻往往精神狀況異常亢奮,無法安然入睡。

康涵菁中醫師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最明顯症狀之一是睡眠障礙,透過養心氣、存腎氣能幫助睡眠,以及睡前按壓 3 大穴位助寧心安神。

超過一半以上睡眠障礙的人,來自於自律神經失調

康涵菁中醫師表示,臨床上,超過一半以上睡眠障礙的人來自於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有自律神經失調型睡眠障礙的人,生活上經常表現急躁個性、思慮較多而密、部分完美主義,症狀表現有容易緊張焦慮、偶發心慌不安、胸悶、心悸、消化機能差、排便狀態不穩定,造成這些 失調症狀的主因來自於交感神經持續亢奮高張,生理機能設定持續維持在「戰鬥進行中」,無法順利進入休息放鬆狀態。延伸閱讀/半夜醒來檢查時間,小心會睡不回去!10 個幫助重新入眠的小技巧

自律神經失調型睡眠障礙常見:「心腎不交」類型

中醫透過陰陽平衡思維及五行臟腑氣血調整,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身體失衡的偏性,臨床上自律神經失調型睡眠障礙常見「心腎不交」型辯證類型,透過調節臟腑「心」、「腎」重新連結心腎臟腑的氣血交通,引導身體失衡狀態推移回平衡,這樣的治療方式有別於直接命令身體切換開關的粗暴式調整,透過引導方式能有效改善自律神經自主調節能力,漸漸的自律神經可以回到不透過藥物而達到自主調控能力,也能自主放鬆睡眠。

中醫教你養心氣、存腎氣,幫助睡眠

心腎不交的源頭往往來自於腦部訊號長期處在亢奮使用狀態中,除了自主尋找適合放鬆活動外,中醫教你透過「養心氣」來靜下心來讓腦部能適度休息,恢復原本腦中血液灌流的交換效率,心氣能恢復靜態休養後,過度損耗的身體氣血就不需要靠腎氣支撐過度勞累的生理狀態,因此,養心氣後腎氣可以得到喘息空間,回復到收斂休養狀態,幫助睡眠,也得以儲存身體有用的氣血於腎氣,供給於下次緊急使用。

睡前按壓 3 大穴寧心安神

1. 內關穴

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穴通心包而絡于少陽,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功效,每日睡前按壓 15~20 分鐘可以降低腦部及神經亢奮,達到心氣和緩之效。

2. 神門穴

屬手少陰心經輸原穴,具安神寧心、清心熱、調氣逆等功效。每日睡前按壓 15~20 分鐘,搭配內關穴同時按壓可以加強寧心安神效果,按壓兩穴時搭配呼吸吐納輕柔和緩。

3. 照海穴

屬足少陰腎經,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具養陰、寧神、養腎氣之效,每日睡前按壓 15~20 分鐘可以強腎養陰,每日足浴 15~20 分鐘也具同樣功效。

養成 4 招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自律神經失調

康涵菁中醫師提醒,中醫治療透過養心氣存腎氣來疏通氣機及交通心腎,能幫助調節自律神經失調,但是,生活中仍需要注意養成以下 4 招良好生活習慣:

1. 睡前減少光害

睡前 1 小時避免看電視及滑手機,防止造成腦部受到藍光過度刺激。

2. 少刺激性食物

不吃過度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及高糖食物,以及含咖啡因飲料適量飲用,避免容易刺激交感神經。

3. 維持有氧運動

規劃每周固定 1~3 次有氧運動,如慢跑或跑步、快走、游泳、騎單車等,活化腦部氣血循環及代謝。

4.睡前紓壓伸展

建議可在睡前 1 小時在瑜伽墊上做一些和緩伸展,將動作放慢,配合腹式呼吸,並搭配聆聽慢節奏的療癒音樂,藉此可提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將亢奮的情緒緩和下來。

延伸閱讀 /
遠離自律神經失調,早餐超重要
自律神經失調會引起舌頭痛?

(本文出自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