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日_百度百科

国家扶贫日

国家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收藏
0有用+1
0
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具体活动由扶贫办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构成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所以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1]
中文名
扶贫日
外文名
National Poverty Relief Day
节日时间
10月17日
流行地区
中国
节日起源
机构设定
节日活动
公益活动
节日意义
消除绝对贫困
设立机构
国务院扶贫办
设定时间
2014年8月1日

节日起源

播报
编辑
2014年8月29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国首次“扶贫日”系列活动工作,听取各地的意见建议。会议指出,《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同意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 设立为“扶贫日”,具体工作由国务院扶贫办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会议强调,全国扶贫系统要组织动员各有关方面,按照依法合规、节俭务实、注重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开展全国首次“扶贫日”活动,使之成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和较强公信力的公益活动 [2]

设立背景

播报
编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贫困地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二是贫困程度还比较深,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三是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所以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扶贫攻坚战。 [1]

节日目的

播报
编辑
设立扶贫日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核心内容是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 [3]

社会意义

播报
编辑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加强扶贫理论政策研究交流,对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 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2]

成功因素

播报
编辑
减贫作为国家重要发展目标,正式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1986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设立了扶贫开发专门机构,评定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制定与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扶贫开发方针,并于1994年、2001年、2011年分别制定了扶贫规划纲要,明确了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经济持续高增长,成为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的决定性因素
1979年到2011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9%,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4.6%,为中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创造了必要条件。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农村地区“四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民工城镇化)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根本原因。
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多种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扶贫资金。中国减贫战略的核心是对贫困人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发展能力、扩大发展机会。
创新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机制
自力更生、地方为主、国家支持、社会捐赠、对口支援、市场驱动、国际援助,7个机制组成了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相互补充、激励相容、广泛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4]

评选活动

播报
编辑
2018年7月1日起,启动“扶贫日标识(LOGO)有奖征集评选活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评选扶贫日标识(LOGO)。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此次征集评选活动由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具体承办。
本次评选活动分报名投稿、资格审核、作品初评、网络公投、专家复评、终审公示、颁奖仪式七个步骤。报名投稿时间为7月1日至8月15日。
本次征集评选活动将坚持权威性、导向性、参与性、纪律性的原则,要求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标准、严把关口、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即时传播的优势和服务功能的作用,既注重与公众的互动,扩大活动的参与度和辐射面,又注重宣传推介“扶贫日”,提升“扶贫日”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5]

主要活动

播报
编辑
2014年是第一个“扶贫日”,对以后的“扶贫日”活动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是很有重要意义的。所以政府将按照依法合规、公开透明、节俭务实、注重效果的原则,精心组织好、开展好2014年的“扶贫日”活动:
一是国务院将召开社会扶贫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交流社会扶贫的经验,表彰社会扶贫的先进个体和先进个人,对进一步推进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进行部署,同时也启动第一个“扶贫日”的活动;二是召开一个社会扶贫的专门座谈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代表参加,来座谈参与扶贫事业的体会,同时也共同探讨深化社会扶贫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三是举办“10·17”减贫论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七个单位共同发起了2014年举办“10·17”扶贫开发与小康社会的减贫论坛;四是组织各种专项活动。因为2014年设立“扶贫日”的准备时间比较紧,所以首先积极发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和武警部队、大中小学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动员能源、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有关行业,让这些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参与相关活动,这些都是扶贫办会同有关方面在进行组织和筹划。五是通过各种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扶贫典型经验的事迹,也向社会征集“扶贫日”的标识,遴选出来之后,今后就永久使用。同时,也征集扶贫公益广告。各省(区、市)也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相关活动。 [1]

发展建设

播报
编辑
“扶贫日”活动一开始就要加强制度建设,来确保它的持续发展,所以要加强监督管理。要从社会资源的募集、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公开实施效果评估这些方面,作出一些规定和安排。最终就是要确保所募集到的各类资源特别是资金真正用到贫困地区、用到贫困群众最急需的项目上。 [1]

社会观点

播报
编辑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2014年是创新完善社会扶贫机制的重要一年。新举措以设立国家“扶贫日”为标志,召开全国社会扶贫电视电话会议对社会扶贫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会议上表彰社会扶贫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这也是过去这些年没有过的。
社会扶贫司司长李春光:继续推进社会扶贫参与机制,真正建立一个全国人民都能参与、都能看到,清晰度很强的围绕社会扶贫的网络支撑体系,把精准扶贫直接到村、到户、到人的信息,和社会帮扶的信息直接进行点对点的对接,让大家更好地做这项工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