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 好膽嘜走!|天下雜誌

吳德榮 好膽嘜走!

一次預報失準,氣象局承受專業傲慢的批評,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求去,氣象局員工為何委屈不平?極端氣候下,站在前鋒的氣象局未來又該怎麼做?

    其他

八月莫拉克颱風在台灣南部山區創下兩千九百公厘累積雨量紀錄,重創南台灣及阿里山地區,造成數百人被土石流淹沒死亡,農林漁業災情損失慘重,引發社會各界質疑中央氣象局對颱風預報之準確度。

同時,監察院也史無前例地對氣象局各單位之主管展開約談。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台灣氣象界公認之首席預報專家,於被約談過後提出退休申請,據悉交通部已同意他於十一月二日退休。

對於吳德榮之退休引發社會及媒體之重視,筆者有幾點感想提供大家思考。

世界各國都有失準的時候

氣象預報失準,全球皆然。最近幾年之例子:

去年一、二月期間中國大陸華中、華東地方出現罕見之暴雪,創下五十年來之歷史紀錄,導致交通、電力癱瘓。災情範圍危及十七省,受災人數高達六、七千萬,直接經濟損失達千億新台幣。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博士,在電視媒體訪問時,公開承認中國氣象局對雪災預報技術需要再加改進。

澳洲維多利亞省已連續十一年乾旱。○七年,澳洲氣象單位預測該年春雨不錯,許多農民向銀行貸款種植小麥,並在期貨市場預先售出其榖物。未料天氣預測失準,乾旱仍然持續,所有農民血本無歸,還必須支付預售之價格差額。

廣告

美國東南部每年均靠颱風季節及熱帶風暴帶來充沛之雨量。但自○六年夏季至○七年十月,東南部各州發生百年難見、連續十八個月的嚴重乾旱。氣象預報未能準確預警,造成喬治亞州六成農夫之農作物包括:牧草、棉花、花生、玉米等均無法收獲,農業旱災損失高達七.七八億美元。

由此可知,即使天氣預報技術迅速發展,但是天氣預報仍然有科學上尚待挑戰之空間,世界氣象科技領先國家,氣象預報仍有可能失誤。莫拉克颱風,民眾在媒體上看到災害現場之慘況,再加上氣象局預測之雨量與實際雨量值有所差距,因此對氣象預報之準確度質疑,剛開始有這樣的反應並不令人意外。

廣告

在氣象局擔任預報工作的同仁,都是國內大氣科學相關科系畢業學生中的佼佼者,不僅學有專精,同時大部份同仁都具有很強的使命感,才能長期從事這樣辛苦的工作。工作壓力很大,但預報偶有失誤,又常遭受社會各界對其預報能力的質疑。因此,氣象預報人員除了要有預報專業能力與熱忱外,還要培養任勞任怨的胸襟,這才是一位成熟氣象預報人員最大的挑戰。

氣象專業需要溝通技巧

筆者在中央氣象局,及行政院環保署分別服務十六、七年,發現中央氣象局在面對民眾質疑其專業判斷時,對媒體回應或處理之技巧,還可以做得更好。

筆者建議中央氣象局應指定副首長擔任發言人,針對民眾質疑氣象局預報結果時,宜由發言人來做說明,盡量避免由氣象預報人員或主管再以專業的角度作辯解,以免造成專業傲慢的誤會,對氣象局產生更多的傷害。

廣告

同時,在面對國內各電視台氣象主播生動的解說與立體動畫效果表達方式之比較下,氣象局往住顯得較為保守。建議氣象局針對未來社會情勢的變化與需求,氣象預報服務工作應有更多的創意與作為,不宜畫地自限。也希望預報結果的表達方式及內容可以再活潑一些,這樣也可獲得更多民眾的認同。

中央氣象局隸屬交通部,位階不高。大部份氣象局的工作同仁在職務專長上歸列於天文氣象職系,因此氣象局同仁無法與其他部會互調,局內升遷不易。以吳德榮在預報專業的能力表現與貢獻,如在其他部會,早就升任十二等職務。任何人久任原職,稍有事故又被監察單位調查,其挫折感可想而知。

廣告

這或許是吳德榮堅持求去的可能原因之一吧!因此筆者建議行政院在未來調整政府組織改造時應提升氣象局之位階,使氣象人員擁有合理的升遷機會,或許對同仁之工作士氣更有幫助。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災變天氣發生的頻率大幅增加。氣象預報人員是災變天氣預警最前線的哨兵,所面臨的挑戰將會愈來愈艱鉅,承受之壓力也會愈來愈大。吳德榮的預報技術與經驗,目前正達爐火純青的階段,他的退休無疑是政府最大的損失。建議行政院或交通部應再設法予與慰留,如能釋其心結或許仍有希望。

最後筆者以多年好友的立場呼籲:吳德榮好膽嘜走!拿出打唆哈的精神,留在氣象局繼續為台灣打拼。(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副教授 )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紐約市公共空間長劉雅婷:公共空間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