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王佳芝──《色,戒》的現代寓言 @七 步 城 思|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0 13:41:50| 人氣3,150| 回應17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都是王佳芝──《色,戒》的現代寓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色,戒》是一個很驚心動魄的過程。那驚心動魄,不是因為那三場以華語電影來說非常聳動的床戲,而是來自故事背後的意識──現實生活,遠不如戲劇;革命理想,及不上肉慾;高尚的靈魂,也在炫目的物質下垮掉。這就是《色,戒》的最精彩處,張愛玲超越了她的時代,寫出了叫廿一世紀的現代人處處共鳴的意念,李安更把整個故事作一次更完整更現代的詮釋,正式讓《色,戒》成為一個現代寓言。

王佳芝的“戲劇人生”

故事發生在一個革命的時代,一群學生策劃一次色誘,企圖刺殺一個漢奸。電影首先強調的是王佳芝的“戲劇人生”:她是電影迷,常常一個人在戲院悄然落淚,她喜歡演戲,享受當上女主角的滿足感。在那個時代,當現實生活太慘痛太苦悶太叫人洩氣,王佳芝選擇了舞台──先是話劇團,後來是化身麥太太色誘易先生的“戲”。

從這個角度看來,李安選角非常成功。湯唯根本不是大美人,而王佳芝在日常生活中,亦有點不起眼。一個平凡女子,活在一個污煙瘴氣的叫人無力的時代,她渴望粉墨登場,當上女主角,有一台自己的戲。這是電影很微妙的地方:李安對“戲外”的王佳芝──也就是脫下麥太太打扮的她──描繪甚少,我們看到的王佳芝,一直在演戲,而最後入戲太深。電影前半段,當她知道易先生突然離開了香港,她的戲可能沒法演下去,她失望得失魂落魄;當她回到上海過著平凡生活,她更像個無主孤魂,只好再躲到戲院為劇中人為自己哭泣。沒有了戲,她幾乎是活不下去。

  張愛玲的這一筆,再經李安的更飽滿的詮釋,意義非淺。首先,把它放在藝術史的脈絡中,《色,戒》的三四十年代一方面有抗日話劇的蓬勃,那是一種“藝術救國”的運動,另一方面,那亦是中國電影的輝煌時代,出產了《馬路天使》及《小城之春》等經典,而同時,外語片亦大量引入,一種電影文化席捲中國。至於張愛玲本身,亦是一個影迷,後來她更投身電影編劇工作,寫下不少精彩劇本。王佳芝的故事,正是一個平凡女子在戲劇電影的虛構世界中忘了自己,以致最終連性命都保不住的故事。她入戲太深,虛假的跟真實的已經分不清。

如此看來,《色,戒》就是一個廿一世紀的寓言,甚至有點後現代的意味:我們的生活被媒體入侵,媒體的假象塑造了生活經驗,造成一種“涵化”(Cultivation)作用,而最後我們跟真實越來越遠,跟自我越來越遠。王佳芝的故事,就像今天有人終日在on-line game中做生意打搶戰尋求快樂與成就,有人對net sex樂此不疲,有人在網上大發偉論但在現實中沉默無言。媒體,入侵了生活,取代了真實。

一座雕像vs一個有血肉的人

肉慾當然也是《色,戒》的重要部分。談性之前,必須討論鄺裕民及易先生兩個人物的塑造。有人覺得王力宏演技木納,而且太青靚白淨,不像一個朝不保夕的革命分子,但其實,鄺裕民合該是這個樣子。小說的鄺是個有點窩囊的小男人,但電影中的他卻比較正氣,這對比著易先生。易先生是漢奸,而他是個愛國青年;易先生代表的是情慾,而他則像個只有革命理想沒有私慾的人;易先生的皺紋清析可見,他卻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電影中的鄺裕民,其實像一座雕像,他一出場就宣告不談兒女私情,他開口閉口只有革命,他的清秀俊美有點不吃人間煙火。

至於梁朝偉的易先生就更精彩。小說中強調易先生的瘦小、頹頭、鼠相,而當時也盛傳葛優會擔演此角,然而,李安最後決定由看來似乎太過靚仔的梁朝偉演出,而拍出了小說所沒有的情慾味道。是的,誰都不能否認葛優不會有什麼性的吸引力。而梁朝偉演易先生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眼神風度讓王佳芝的淪陷變得合情合理。尤其在香港的一段戲,更彷彿是易先生在引誘王佳芝,後來在上海,王佳芝更漸漸陷入與易先生的強烈肉慾中。

梁朝偉填補了小說缺乏的說服力,至於小說中輕輕避過的性愛場面,亦因梁朝偉的演出而盡情發揮。如果換了由葛優去演,真不敢想像那些床戲要怎麼拍。梁朝偉的易先生與王力宏的鄺裕民的對比,引導出這個結局的合理性:最後王佳芝選擇的,不是一座完美的但冷冷的──也是去性化(de-sexualized)的──雕像鄺裕民,而是會使壞帶邪氣卻也是有血有肉的易先生。

代表肉慾的一方,居然戰勝了代表革命理想的一方,這是張愛玲有點閃避的問題,李安加以發揚。《色,戒》小說寫成於一九五0年間,在那個時代談這個議題,張愛玲又豈只是離經叛道?她至少比同代人走前了半個世紀。當然還有那隻巨型鑽戒,小說中,那是用十一根金條買回來的,那是閃亮亮的金錢、赤裸裸的物質──尤其在一個人民水深火熱的時代。然而,就是那巨鑽令王佳芝的最後防線崩潰。《色,戒》從序幕的麻將䒷上的巨鑽,就開始強調巨鑽的魔力。最後,革命在一顆巨鑽下失守。

一則廿一世紀的寓言

這就是張愛玲的厲害,在一個眾作家談救國、談封建思想的時代,她超越了她的時代,以預言家的姿態談一些我們至今談論不斷的話題,包括傳媒的虛假世界、性愛的快慰與危險、物質主義的盛行。而在那短短的小說中,當年她說不清(或是不太方便說清的),在李安的精彩詮釋下有了淋漓盡致的表達。這就是我們看《色,戒》何以那麼投入的原因:整部電影的幾個議題既是屬於廿一世紀的,而我們更彷彿都是王佳芝的化身,同樣很想忘我地找個虛構世界去躲,同樣有時身陷於不應該的情慾中,同樣有時被物質弄得目眩神迷。我們,其實都是王佳芝。(談《色,戒》.上)create_adam@yahoo.com.hk



台長: Pan

溫柔的風~
我看戲時,只道是王佳芝對權力的渴望
因為在`戲外`的王佳芝總是蓬頭垢面的
卻還未想到,這些是物質上的滿足.
2007-11-10 16:56:50
darku
還沒看到李安的電影,只是看了張愛玲原著而已。
在報紙上看到blog主這篇評論,然後在腦海再重溫一下原著,才發現,的確可以/應該作出這樣的解讀呢,精彩。
除了巨鑽之外,小說中也有重覆提及“白”色呢。
2007-11-10 22:05:35
suki
一套很激情的電影,
一篇冷冷的評論,
感覺怪怪的.
2007-11-10 23:12:28
happy prince
又一篇很獨到的評論!

張愛玲筆下的小說人物,好像都是把人性、物慾放在國家興亡之上,與三四十年代同期作家的主題截然不同。
2007-11-10 23:35:44
台長PAN
溫柔的風:
&quot蓬頭垢面&quot,HAHA,你說的更傳神.
從當年讀《半生緣》開始,就發現張愛玲寫金錢寫得很赤裸..

darku:
謝謝你!! 你也應該快點去看電影版.
另,你說的&quot白&quot是什麼? 想知道你的觀察呢.

suki:
其實小說原著更是冷得有點嚇人呢..對比起來,李安是多了點對人物的悲憫.
2007-11-10 23:54:28
台長PAN
HAPPY PRINCE:
未及回信請諒!!
看了《色戒》,我們似乎更加可以明白為什麼那個時期的作家很多都已過時,但張愛玲可以一直紅,因為她真的用了比同代人超前很多的目光去看世事!
2007-11-10 23:57:01
路人
我想問
電影裡,易家的幾頭大狗在影畫裡有數個鏡頭的穿插,及鏡子的出現, 有特別意思嗎
天涯歌女的一幕尤其深刻
湯唯也演得真的好
2007-11-11 02:19:55
溫柔的風~~
難怪早些年時總聽到大人說,
張愛玲的小說不宜太年幼時讀,
因為她描寫的許多是大人花花世界中的悲哀.
這次李安的[色 戒]將祖師奶奶的空白填上顏色,加深了很多他自己的個人了解,
說實話,在戲院走出來了,
倒也像沖了熱水浴一樣.(=p)
腦海中千旋萬轉的,除了影像上的描寫,還有很多人物背後的故事.
2007-11-11 06:56:00
darku
小說的確冷得有點嚇人...小說裡面,對“白”的描寫有點特別,白色的麻雀枱布、白色的燈光,白得殘酷。不知道我看得對不對。
2007-11-11 21:21:04
阿po
hihi
我是先看小說, 然後再去看電影的
這個故事被張愛玲放在小說集<<惘然記>>中
據張愛玲在序中所言, 愛就不要問值不值得, 正如
&quot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quot
因此, 我認為張愛玲是把人性中的愛欲放在第一位, 而李安成功地把文字化做電影, 為什麼他們不能相愛?只是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嗎?
我們也許都是王佳芝, 只是有些人誠實地展演, 而有些人卻加以壓抑.
2007-11-12 23:27:52
台長PAN
路人:
問得好,我也覺得片首的狗應該有個意思. 我初部想,可以聯繫片中的&quot越界&quot主題,以及片末的道路封鎖,那可以是一種監視/界線.

溫柔的風:
是呀,張愛玲有一種近乎可怕的冷調. 她幾乎都是用一種嘲弄的方式去&quot關心&quot她的人物的. 說來的確兒童不宜.
其實我想不到你這種年齡也對此片那麼鍾愛,我本來覺得片中很多東西是我們這種在情與慾上都有了些閱歷的人才會看的懂的.

DARKU:
很有趣的觀察呢..有時間我也會再找找原著中的&quot白&quot來看看..

阿PO:
你說的甚是.也因此,李安說了,王佳芝這角色是代表了他自己去釋放一些壓抑的. 而張愛玲小說中,往往都是女人比男人有更勇氣去&quot誠實&quot--最後雖然焦頭爛額...
2007-11-13 00:38:00
李寧兒
謝謝你的心得分享
我實在無法寫出像樣的色戒觀後感
只能借題發揮
嘗試以小說的形式
說說自己對色戒這部電影的一些粗淺看法
不過還真是巧合呢
篇名我也把它取為戲劇人生

另外我非常同意你以上的觀點
張愛玲不但洞悉人性更是深具遠見
能提前寫出反映二十一世紀的色戒現代寓言
2007-11-13 17:45:40
版主回應
寧兒:
你的表現方式也很有趣呀,
從中也看到這小說這電影的啟發性。
2007-11-18 14:45:24
路人
關於李安的色戒,我還想提出幾個問題
(1)三輪車上的王佳芝與三輪車上轉動的風車及快樂的車 伕是否一種對比,我覺得該是有個意思的,但我想不通。
(2)我想,三輪車上的王佳芝過逾越不了那條封鎖線,既然她都已經突破了道德的封鎖,那樣這一條線可以代表什麼呢?
(3)封鎖線前的王佳之拿出那粒藥,想起當初一切如何開始的情景,女同學大喊:&quot王佳芝,上來呀&quot,為什麼李安會這樣處理呢,這一場口,我很動容,然而我不知道為什麼
(4)行刊的一幕,鏡頭移向萬丈深淵,既有沒有回頭路的效果,也有舞台謝幕的感覺,這一幕和&quot王佳芝,上來呀&quot這一場口會有什麼連結嗎
(5)看完色戒及你的這篇文章以後,我在想,當年張愛玲foresee了這些問題,那今天的我們,可以foresee一些什麼呢?
(6) 對於那幾頭大狗的問題,我也覺得你評得精准,用動物,大約是突顯那些普通人動察不了的獸性吧。
十分期待你的色戒(下)
2007-11-14 14:56:57
版主回應
路人:
好驚呀..好似考試...
好啦,我還是選幾條嘗試回答:
封鎖線是很妙的一場戲--只把被困,有人來不及燒飯(這一筆對比很妙),而王的處境卻是要送命。至於叫她上台的flash back,其實就是她當年的人生交差點:一切生死愛慾都由一個「上台」的決定開始...全片關於「演戲演到送命」的主題,在此畫龍點睛.
至於我們今天可以foresee什麼...哈哈..如果我可以回答,那我不就是張愛玲? 不過,這裡點出的就是精彩的作品往往具有前膽前。
2007-11-18 14:53:59
路人 again
哈,還想學展鵬師兄那樣問一個你以前問過的問題
如果王佳芝是個男人,易先生是個易夫人,那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王佳芝的選擇,真的是一個很女人的選擇嗎(這個是針對北京那堆學者而問的,我想他們不太久同)
我覺得張愛玲只是討論借用女人身討論人性的問題,如果再問下去,就好像問為什麼神告耶穌是男人不是女人一樣,師兄,性別研究是你的拿手好戲,你點睇呢
2007-11-14 15:08:44
版主回應
路人:
這個問題好極了!其實,性別研究就是常常用性別角色置換的方式,探討相關議題。我不敢說王佳芝的選擇是否一個「很女人」的選擇,這種說法對於什麼是男人什麼是女人有太多既定立場。我只會說,她的選擇是「那個時代的女人」的選擇,當中有社會文化因素在內,這一問題會在下一篇談到。謝謝你的留言!
2007-11-18 14:57:43
happy prince
我想,大狗既代表潛在的獸性,也反映汪偽時期無處不在的監視、危機。

白色幾乎是片中的主色,不過不是《日出》的光明,而是白色恐怖和教人窒息的殺氣。
2007-11-14 23:02:34
版主回應
是呀..那種危機感監視感,還有那「不可越池半步」的感覺..
你們都談到白色,我可要好好重看小說了!ha!
2007-11-18 14:59:45
Lucy
看到大家的谈论实在是热闹,我不太会写观后感,但不知道为什么《色戒》并没有给我强烈的观感,我唯一感到的就是着这部电影没有华丽镜头、没有过多的技术效果,可是我却一点都没有分神而是顺着情节一贯到底。就是那种默默地喜欢,不想去说具体的好与弊。
2007-11-23 15:48:06
Pan
LUCY:
遲了回應請諒,當時漏了看你的留言.
其實,李安近年這幾部片都沒什麼花巧,用的是平實的戲劇手法,
因此,很容易抓住觀眾情緒. 這就是我們說的雅俗共賞了.
2007-12-21 22:34: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