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喻國,一片欣欣向榮

遺憾馮小剛沒搞出個IMAX立體版,不然地動山搖更有臨場感,壓着那對小姊弟的石屎,說不定就像壓着觀眾席上的你和我。片子開首數以萬計的蜻蜓奇觀,要朝觀眾飛來而不是飛走,碎石也應該往鏡頭擲過去,都弄成IMAX了,就只差這一部。

十年一段橫跨兩地震

《唐山大地震》很「忙」,它時間不少,140分鐘,但要說的東西很多,總是在趕路似的。我沒看故事及宣傳資料進場,以為馮拍《唐》只是受了汶川地震啟發,看過才知《唐》根本就是拍汶川。1976年的唐山大災難,一晃眼十年,是80年代,再晃眼是90年代,再去,就是2008年的汶川了。電影兩個多小時要橫跨32年,而且每十年平均分配(除了1976年有40分鐘左右,其他十年只佔20分鐘時間),時間成了戲劇及人物塑造的最大敵人。要交代角色長大,要說家庭及個人掙扎,又要觸及角色災後心靈創傷,真替編劇叫苦。如此格局,真虧內地媒體把《唐》片稱為「大量留白的電影」。按此邏輯,其實不拍出來更好,因為在觀眾腦裏的留白更多。

我後來才明白,為什麼要拍「唐山大地震」?故事要由1976年開始?為什麼每十年一段?《唐》片中毛澤東舉國哀悼的段落露了端倪。今人看中共歷史,1976年往往是分水嶺,這一年,老毛去世,四人幫被抓,文革結束,好像天意安排,為幾年後的改革開放奠定基礎。於是,《唐山大地震》就像任何粗疏的官樣歷史,十年一潤,總結中國幾十年來的「輝煌成就」。

暗喻走過煉獄再回春

一市乃一國縮影,看着此地如何從人間煉獄,一步步走向欣欣向榮,由最壞到最好;好比中國解放後經歷了連串政治鬥爭再扳回正軌(走資)﹕文革黑暗,改革開放光明。「前面的路口原來就是我們家,現在蓋百貨大樓了。」姊姊方登30多年後重遊故鄉,看着唐山市面恍如隔世,弟弟此話不正有點題作用?當然,若你知道唐山市政府有份投資《唐》片,就更明白那為改革開放豎碑立傳的因果關係了。

也試比較兩場地震,1976年色調陳舊,災難恍如鬼哭神號、把蟻民殺個措手不及。2008年那場,第一個鏡頭就是三台直升機劃破長空的鏡頭,畫面明亮,依次出現的是嚴整的救護部隊(解放軍總是最可靠的!),從四方八面而來捨己救人的民眾(包括影片的一對姊弟),他們都爽快乾脆,信心滿滿(「看到唐山救援隊就到我喇」)。如果只憑電影印象,會感到祖國的天災應變力30年間如此突飛猛進,大抵也是拜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之賜。看來汶川地震是給騎劫了,為《唐山大地震》故事的「先苦後甜」服務;無數的家破人亡、 小學生葬身瓦礫,好造就一對姊弟30年後錯摸重逢。

災劫生還者「金句多」

《唐山大地震》的啟示很多,最後多說兩個。一是經飽受災劫的人確實與別不同(還是唐山人與別不同?)。2008年,弟弟方達在自己的旅行社公司遇上地震,同事慌忙走避,方達臨危不亂,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着所有人回來工作(看!努力工作仍是王道),他不慌不忙給母親致電問候。方達這兩句話太有智慧了,我很希望台灣、日本酒店的地震告示換上,紓緩住客情緒,人反正一死,對不?姊姊方登跟大學情人未婚懷孕,兩人因此鬧翻,情人雖不負責任(說懷孕是錯誤可「糾正」),但方登的話也令人莫名其妙「我是唐山人,是在拉屍車上醒來的。我爸就在我旁邊。」想像你每次跟女友吵架,她都回你這番話。

廣告商產品輪番上場

另一啟示,身為今天的中國人,要貪新又要念舊。方達發了迹(單手打出一己事業,何嘗不是改革開放成就的典型個案?),老婆的心願是遊歐洲及買LV,方開BMW車帶母親看房子,但他給亡父墳前倒的酒,30年後仍是「劍南春」。

馮小剛繼續他的大腕本色,電影吸引全國眼球,拍電影不能不硬銷廣告;即使曇花一現的小品牌,都要請來當金主。有些是沒有露面的,如方達同事問旅行團保險投保那家好?方答「中國人壽,踏實!」是啊,1976年大地震就差在沒有中國人壽!不然災民的命運就不一樣了。「劍南春」、「BMW」、「中國人壽」的標誌在影片的End Credits一再出現;看着吧,一天電影人及金主都知道什麼叫品味,銀幕上的品牌廣告用得再subtle一些,就是咱國大片真正出頭,躋身國際的日子了。

作者: 
刊物: 
Year: 
Month: 
Day: 
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