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普通科門診定位 擬基層優先 料涉24萬人 社協冀「一對一」配家醫 - 20230722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二

檢視普通科門診定位 擬基層優先 料涉24萬人 社協冀「一對一」配家醫

【明報專訊】醫管局普通科門診為約148萬病人提供醫療服務,現容許所有巿民以先到先得形式「攞籌」求診,當局正檢視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服務定位,未來會優先供基層巿民使用,尤其低收入家庭、貧困長者等弱勢社群,涉約24萬現時可免費使用普通科門診人士,如綜援受助人等,理念是普通科門診醫生猶如擔當基層人士的家庭醫生,貫徹港府力推的基層醫療系統理念。病人權益關注組織認同方向,冀相關服務能配合「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概念,盡量做到「一個醫生跟到尾」。

醫衛局副局長李夏茵日前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慢病共治計劃盼透過吸引「可以付費、負擔到」的市民,從而在公營及私營醫療系統間建立「第三條隊」,重申計劃不會減少普通科門診資源。

料佔現病人數目16%

根據醫衛局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當局會在短中長期檢視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服務定位,以優先照顧低收入家庭、貧困長者等弱勢社群。醫管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據2022/23年度的臨時數字,醫管局轄下普通科門診診所共為約148萬名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其中約59%、即約87萬名病人患高血壓或糖尿病;同期在普通科門診接受醫療服務的病人中,約16%或24萬人為綜援受助人或獲豁免公營醫療費用的長生津受惠病人等。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同普通科門診優先服務基層的方向,冀相關服務能配合「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概念,盡量做到「一個醫生跟到尾」。

擬推醫局版慢病共治 供免費篩查

此外,醫衛局擬在慢病共治計劃運作成熟後與醫管局商討,將計劃與目前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合作計劃合併,長遠在普通科門診推出「HA(醫管局)版慢病共治計劃」,或只准綜援等低收入人士參與,並提供免費篩查服務。

李夏茵在訪問表示,將在今年9月公布更多慢病共治計劃詳情,市民今年11月可於地區康健中心報名,並陸續安排配對家庭醫生篩查。市民篩查後若確診高血壓或糖尿病,倘醫生跟從政府建議收費,患者每次覆診付150元,局方會確保相關收費具透明度,其中擬公開各計劃醫生的收費表。她補充,因應部分醫療機構以集團式營運,日後將容許參與者連繫2至3名家庭醫生,惟一年內不能轉換醫生。

彭鴻昌認為,在現有計劃內為基層市民提供免費篩查屬「最直接、冇咁混亂」的做法,理解局方希望以計劃在現有醫療體系內建立「第三條隊」,「一方面唔希望好似公營系統咁打開大門畀人入嚟,另一方面又唔會好似私家咁貴」。他補充,局方應為「HA版計劃」訂立具體時間表。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