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中產負擔極沉重 俎上魚肉被開刀|評論|港澳|on.cc東網

正論:中產負擔極沉重 俎上魚肉被開刀

2024年01月12日 00: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在港府高官眼中,中產是一邊歎咖啡、一邊欣賞法國電影的優皮一族;但在現實生活中,中產是負擔最沉重的一群,他們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住屋開支龐大,政府福利卻絲毫享受不到,末了還要被徵以重稅,生活捉襟見肘。正是官民對中產的理解存在極大落差,港府完全不會體諒中產苦況,以致原來的社會穩定力量也變成不穩定因素,結果不是移民遠飄,就是加劇民怨,無助本港長遠發展。
立法會昨日討論「關注中產階層的需要」議員議案,席上炮聲隆隆。有議員直斥,港府一直拒絕定義何謂中產,社會福利和未來規劃亦沒有將中產納入其中,令他們感到被忽略,促港府設立中產事務委員會。又有議員指出,中產交稅多而福利少,致使怨氣積累,港府擬調高政府服務收費,包括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等,勢令中產百上加斤。要求政府在下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為中產延長自置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年期,增加最高扣減額,同時提供減免差餉和地租,並要下調股票印花稅等。
香港中產豈止交稅多而福利少,直情沒有福利可言。基層尚且可申領各種經濟援助,還可排隊輪候公屋,但中產則不可能受惠於這些措施。調查顯示,中產家庭住屋佔開支的四成,對比公屋只有12%,反映中產單是為了「住」已筋疲力竭;何況父母子女均要供養,在職家長更要聘請外傭照顧家庭,全部都是錢。到了交稅季節,他們又是被徵以重稅的一群,供養父母子女的免稅額聊備一格,不足以減輕負擔;業主也是表面風光,供樓之餘還要交差餉地租,試問還怎麼可能有餘裕歎咖啡看電影?有人形容中產「返貧」,絕無誇張。
中產開支愈來愈大,收入卻未見同步增加。目前本港市道不振,樓股齊插,不少企業均縮減投資,以致僱員薪金增長似有若無,同時職位減少,人人做到冇停手,甚至有些僱員不幸地被裁掉。重重壓力下,中產自然不敢消費,更不敢貿然置業,令本港經濟愈做愈縮,陷入惡性循環。高官這邊廂鼓勵市民留港消費,另一邊廂則錙銖必較,消費券固然事先張揚未必再派,更放出風聲密謀加稅,中產淪為「中慘」,豈是無因!
最虛偽的是,外界每提到中產苦況,要求港府加以關顧,高官例必「牙痛咁聲」,拒絕作為。過去庫房肥到漏油,固然認為毋須幫助中產;到了現在財赤高企,更有大條道理向中產開刀。財庫局高官表示,目前經濟環境充滿挑戰,政府必須審慎理財,量入為出;又強調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近5年間升幅達到52%,反映政府有承擔;甚至揚言減稅未必是最具效益的措施,正是欲卸之責,何患無詞!減稅是唯一讓中產直接受惠的做法,港府連減稅也「落閘」,叫中產情何以堪!
更可笑的是,高官竟然拿強積金說事,認為取消對沖後,對退休人士更有保障。這番話如果不是昧着良心來說,就是反映官員不食人間煙火。強積金年年蝕錢,行政費高昂,所謂取消對沖,也是拖至明年中才實施。打工仔壓力山大,豈是薪高糧準的官員所能明瞭?
說到底,過去香港之所以一片榮景,一字記之曰「炒」!不論是股市還是樓市,都因炒風帶動財富,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儘管炒風導致樓價高企,無殼蝸牛難以上車,但不要忘記,水至清則無魚。港府為了壓制炒風而推出干預市場的樓市辣招,過去毫無效果,現在經濟環境逆轉,更令樓市插水,連帶賣地也是流標連連,財團不願投資,影響股市也一沉不起。儘管《施政報告》提出為樓市減辣,但出招唔湯唔水,對刺激入市的效果是零。
正如有識之士指出,目前樓市炒風已然絕迹,根本不應再伸出有形之手干預,全面撤辣是唯一刺激樓市的正途;何況股市疲不能興,早前宣布下調股票印花稅力度不足,香港被嘲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再不全力救市,香港危矣!
當然,港產官僚剛愎自用早就不是今日的事,對於外界的建言往往屢勸不聽,弄得民怨沸騰,中產心灰意冷。君不見,移民潮至今未止,被提取強積金總額,近5年間急增五成,「永久離港」依然是最主要原因。既然交了稅卻福利全無,倒不如移民他方,一走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