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畢業生從事「學非所用」的工作|研究:揀錯首份工作可誤10年前程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226

逾半畢業生從事「學非所用」的工作|研究:揀錯首份工作可誤10年前程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2/26 18:20

最後更新: 2024/02/27 02:05

分享:

分享:

逾半大學生畢業後從事無需學位工作|研究:揀錯首份工作可誤10年前程 發達國家「學非所用」惡化

  • 從事不需利用其本科技能或資歷的工作的畢業生人數比想像的還要多,比例高達52%
  • 這項研究追蹤過去十年、逾1,000萬名進入就業市場的美國打工仔;
  • 研究強調,畢業後從事的第一份工作,在今後職涯能否「學以致用」、薪酬能否持續增長的關口上「足以定生死」。

揀錯首份工作
可斷10年米路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勞動力分析公司Burning Glass Institute與非營利組織Strada教育基金會聯手,分析了2012至2021年間畢業的美國僱員的履歷表...

研究人員發現,在大學畢業一年後從事非大學水平工作的畢業生中,絕大多數在十年後仍處於「學非所用」的就業狀態。

(編按:「學非所用」英文原文為Underemployed,此詞亦解「就業不足」,但在本文中是指:任職的工作崗位應用不到/無需應用所學到的技能)

大學畢業五年後學非所用的畢業生比例(按學科劃分):

學習領域/學系/科目學非所用比例
公共安全及保安68%
康樂及健康60%
商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57%
其他57%
人文學科及文化研究55%
視覺及表演藝術54%
心理學53%
傳理及新聞學53%
社會科學51%
跨學科/科際研究49%
生物及生物醫學科學47%
物理科學44%
公共行政及社工44%
電腦科學36%
數學及統計學35%
教育34%
建築學及規劃30%
商業(數學密集)29%
工程26%
健康(醫療護理)專業及相關課程23%
整體平均45%
資料來源:Burning Glass Institute對Lightcast Career Histories Database的數據分析

上表可見,除了其他(Other)外,畢業生學非所用最嚴重的三個學科為:

  • 商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Business (management, marketing, HR)):57%
  • 康樂及健康(Recreation and wellness):60%
  • 公共安全及保安(Public safety and security):68%

本科畢業生僅比高中畢業生搵多九成
學非所用者僅搵多四分一

根據Burning Glass對2022年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的分析,顯示出兩個與大學學位相關、尷尬而殘酷的事實

  • 擁有大學學士學位的20多歲青年的收入,僅比只有高中文憑的同輩高出近90%
  • 學非所用的大學畢業生的收入,僅比高中畢業生高25%

對此,Burning Glass Institute研究所所長Matt Sigelman也無奈指出︰

並不是說學位不值得讀... 而是只對極少數人來講是值得

大體上,兩間機構是次研究有以下觀點︰

  • 畢業後首份工作「定生死」;
  • 讀STEM並非包搵食;
  • 實習能顯著降低「學非所用率」。

畢業後首份工作「定生死」

大學畢業生如果選錯與自己主修本科之知識技能無關的職位作首份工作,很容易令自己「定型」,在找尋下一份工作時,仍無法轉行至與自身本科更接近的行業。

哈佛商學院管理學教授、該院Managing the Future of Work計畫共同領導者Joseph Fuller表示,一旦畢業生的頭兩三份工作集中在一個行業或一組工作內容上,便很難轉行跳到另一條職業道路上:

  • 例如,一名(原本)有抱負的市場營銷策略師,為了應付生計而任職幾份食品服務主管的崗位;
  • 由於網上招聘演算法掃瞄申請人的履歷的方式,該名人士現在最有可能考慮的下一個職位是商店經理;
  • 而他或她突圍而出、進入企業市場營銷部門的可能性就更小。  

由此觀之,學非所用的職場初哥就連轉行「撥亂反正」都困難,未來想要回歸其本科領域、從中尋求加薪職位,更是無望。

現年29歲的美國青年Alexander Wolfe就是選錯工作誤了前程的過來人。他主修的綜合研究學位結合了教育、歷​​史和心理學的學分,然而畢業後卻在銷售、零售和食品服務等行業中浮沉:

點擊圖片放大
+3
+2

讀STEM並非包搵食

研究發現,並非所有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簡稱STEM)學位都一定能找到反映大學教育程度的工作。這與傳統觀點截然相反。主修硬技術商科反而可能更吃香。

Burning Glass/Strada對學士學位畢業後沒有繼續進修至碩士(或更高學歷)的畢業生研究發現:

  • 近半(47%)主修生物和生物醫學的畢業生,在畢業五年後仍未能擺脫學非所用;
  • 但另一方面,較不重視數理技能(例如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的商科畢業生學非所用的可能性,是擁有數學密集型商科學位(例如會計或金融)的畢業生的兩倍
  • 大多數找不到與其學位相符的工作的畢業生獲定義為「嚴重學非所用」,意味着他們從事的工作只需要高中或以下學歷
  • 畢業五年後,88%學非所用的畢業生仍屬於此類別,從事辦公室支援、零售銷售和食品服務等工作。

Strada主席兼行政總裁Stephen Moret表示,大家也需要將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視為一個高風險的里程碑,給予應有關注。

實習能顯著降低「學非所用率」

Burning Glass/Strada研究表明,即使在大學期間僅獲得一次實習機會,也能顯著提高畢業後找到大學程度工作的幾率:

  • 對於主修人文和心理學的畢業生來講,大學畢業五年後的學非所用率透過實習下降了四分一;
  • 對於主修社會科學的畢業生來講,這個比率則下降40%;

報導提到,美國大學亦愈來愈注重實習對學生職業前途的助益:

  • 以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為例,主修環境研究的學生需完成至少100小時的實習;
  • 該實習計畫估計,大約50%至70%的學生畢業後能從事環境工作,此數字包括副修環境研究的學生;
  • 波士頓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幾乎所有本科生均需完成至少六個月的實習;
  • 根據校方最新數據,畢業六個月後,91%的在職畢業生表示找到了與其主修相關的工作。

撰文:黃正軒

相關文章:

【勵志故事】總經理中年失業 數百求職信無回音 做臨時售貨員重燃熱情︰職涯中最有價值的一步

錢買不到幸福 近7成人願降薪換清閒 Z世代意外「做爛市」?

【勵志故事】日航首位空姐出身女社長 疫情時一招維持士氣 「希望我的任命能鼓勵女性」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職場百科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