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欢(越南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黄文欢

越南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
展开2个同名词条
黄文欢(Hoàng Văn Hoan),1905年生于越南义安省琼留区琼台公社 [9],曾化名为李光华,越南老一辈革命家,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
1926年参加胡志明在中国举办的革命训练班,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1942年回到祖国越南开展武装斗争和从事建立根据地活动,1945年任越北解放区党委书记,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卫国军全国政治委员。1958年8月,任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1976年,越南北南统一后的越南第五届国会上当选国务委员会副主席。
1979年,黄文欢不满亲苏政策被迫辗转至中国,后此举被外界称为“叛逃到中国的级别最高的外国领导人”。 [1]于1991年5月18日在北京逝世。 [2]
中文名
黄文欢
外文名
Hoàng Văn Hoan [9]
别    名
李光华
国    籍
越南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91年5月18日
主要成就
革命家
出生地
越南义安省
信    仰
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投身革命

1924年,黄文欢投身反法革命斗争。
黄文欢(右)与胡志明会见毛泽东
1927年1月,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
1928年1月,到泰国从事革命活动。
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现越南共产党),为创始人之一。
1935年3月,黄文欢到中国,先后在南京、长沙、昆明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1939年,任印度支那共产党海外工作部委员。
1941年,任越南独立同盟总部委员、直属党中央的靖西支部书记。同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1942年,获释后奉胡志明指示回到越南北部高平、谅山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参与创建高平解放区和越北根据地的工作。
黄文欢与邓小平
1945年,出席在新潮召开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任越北解放区党委书记。同年八月革命胜利后,任越南临时政府国防部副部长、卫国军总政治委员。
1946年10月,当选国会代表,任国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同年年底抗法战争爆发后,任中央政府驻第四联区代表、兼任区党委书记、越盟主席。
1948年,任中央政府驻外特派员、越党中央驻外代表。
1949年10月,任越南总工会代表团团长出席在中国北京召开的亚澳工会会议。

驻华使节

1950年1月18日,成立不到半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是第一个同越南建交的国家。为此,越南把1月18日作为“外交胜利日”。胡志明委派黄文欢为越南驻中国代表。黄文欢早年追随胡志明投身革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并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但从未接触过外交工作。当时新中国正为第一批驻外大使举办培训班,经周恩来同意,黄文欢也参加了这个培训班,公开身份是归国华侨,化名“老蔡”。
中方为黄文欢开展工作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并在北京史家胡同为越南提供了一处大使馆馆舍。除安排黄文欢住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外,还安排他向毛泽东递交了委任书。
在北京通过与其他国家使节的接触,黄文欢意识到越南政府代表的级别比大使要低,给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经请示国内,1950年12月20日,越南政府正式任命黄文欢为驻华特命全权大使。中方为他举行了呈递国书的仪式。
黄文欢在中国
1950年12月至1957年4月,任越南驻中国首任大使,期间在1951年越党二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56年8月越党中央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8年8月,任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1960年,越党三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1961年,任河南市委书记,后任党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央法制委员会主任。
1971年,当选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兼法律起草委员会主任。同年12月当选越南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1976年,在越南北南统一后的首届国会(越南第五届国会)上当选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后因反对黎笋等人对内对外政策,于同年12月越党四大被排挤出中央委员会。

移居中国

1979年越南大肆反华之后,因反对黎笋等人而受到打击和迫害,为了同党内那些反华势力作斗争,7月被迫离开越南,途径巴基斯坦卡拉奇到达北京,移居中国。
1979年至1980年间,越南宣布撤消其国会代表、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越南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等职务,开除他的越南共产党党籍,1980年6月26日被越南政府缺席判处“死刑”。
1979年前黄文欢在越南医院被诊断为肺结核。1979年7月,来到中国后医生检查发现患的不是肺结核,而是肿瘤,确诊为肺癌,接近晚期。在解放军301医院的医治下,黄文欢多活了12年。至于为什么越南会诊断为肺结核耐人寻味。 [3]同年8月9日,黄文欢在北京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黎笋当局推行亲苏反华政策,并揭露出一个更大的秘密,即黎笋阉割或篡改了胡志明的遗嘱,只公开刊登一段手迹,以鱼目混珠。其中重要的是,胡志明不可能有“作为一生为革命服务的人,我越对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强大感到自豪,就越对各兄弟党之间的不和感到痛心!”的表态。到了1989年,越共中央在胡志明逝世20周年时,不仅宣布胡志明的逝世时间延后了1天,还公开承认胡志明遗嘱还有一份附录。 [10]
1991年5月18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临终前他立下了遗嘱:《几句嘱咐》。其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沧海一粟——黄文欢革命回忆录》 [4]
1987/1988年
解放军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出版社
《千秋定论》
(未出版)
——
《黄文欢文选》
1988年
人民出版社
《黄文欢汉文诗抄》
1980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越中情义深》
1990年
人民出版社
《越中友好与黎笋的背叛》
1982年
人民出版社
黄文欢同志手迹(悼徐向前元帅)
黄文欢书法 [5]
黄文欢同志诗歌著作(叶剑英题)

家庭情况

播报
编辑
儿子:黄日新 [6]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越南老一辈革命家、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八宝山告别仪式评价)
黄文欢同志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为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同时也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颇有研究,一生用中文写了不少的诗歌、对联。
黄文欢是个很严谨的人,他从不随便对人讲重要的事。他常保持工作,办大事,而家人却常前往探望他,大家有谈有笑,完全不提及政治。“从未有举行家庭会议,商讨甚么甚么的事。人们传说黄文欢有他的军队和电台。那是谣传!黄文欢不会那样做。他是个光明正大的爱国者,他从来不做缺德的事。”(英国广播电台(BBC)越语组记者访问:国方《黄文欢的命运》 [7]

墓葬遗址

播报
编辑

葬礼

遗体告别
1991年5月25日,黄文欢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隆重举行。中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向黄文欢同志遗体告别。礼堂正上方高挂《沉痛悼念黄文欢同志》的醒目横幅,黄文欢的遗体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黄文欢遗体前摆放着他家属黄日新等敬献的花圈,悼念黄文欢的花圈摆满了礼堂的两测。
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乔石李锡铭宋任穷耿飚方毅等领导同志,各有关党政部门和工青妇团体负责人以及黄文欢的生前友好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聂荣臻王震吴学谦伍修权姬鹏飞习仲勋洪学智领导同志及王光美同志送了花圈;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赵南起杨德中朱良陈敏章蔡诚罗贵波于洪恩等同志,他们对黄文欢同志不幸逝世表示沉痛悼念。敬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中央办公厅、人大常委会、中联部、外交部、卫生部、广播电影电视部、铁道部、北京市委、广东省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云南省委、海南省委、福建省委以及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对外友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
在京的一些国际友人也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致送花圈。 [8]

墓址

北京八宝山:黄文欢同志之墓
黄文欢墓冢
黄文欢墓冢为长方形,幕后立有高大石碑一通,上部中央镶黄文欢彩色遗像,两边刻醒目的生卒时间“1905-1991”。遗像下书“越南老一辈革命家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黄文欢同志之墓”。下部用越南文书表述。墓周建有大理石围栏。墓前台阶两边围栏上雕石狮一对。墓周柏枝蔽日,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