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經 – 和生中醫藥坊

閉經

 

發育正常女子年齡超過18歲仍不見月經來潮;或已形成月經週期,但又連續中斷3個周期或中斷

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者;現代醫學把前者稱為「原發性閉經」,後者稱為「繼發性閉經」。至於

妊娠期、哺乳期和絕經期以後的停經則屬正常生理現象,不屬閉經範疇。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稟賦不足,腎氣未充或多產墮胎,耗傷精血,或飲食勞倦,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之源不

足等,導致血海空虛而發病;另外,情志過極,肝鬱氣結,氣滯血瘀;或飲冷受寒,血為寒凝

等,均能使冲任阻滯,胞脈受阻而致病。

現代醫學認為,正常月經有賴大腦皮層、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等功能的協調,任何這些環

節發生病變,即可導致經閉;如子宮發育不良、卵巢功能失調,腦垂體腫瘤、嚴重營養不良、口

服避孕藥影響下丘腦功能,其他如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障礙,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或某些

精神因素、寒冷、放射線等也能引起經閉。

 

【常見証型】

1﹒氣滯血瘀証:經閉不行,情志鬱躁,胸脅脹滿,小腹脹痛拒按,舌暗或有瘀點,脈沉弦。

2﹒寒凝血滯証:經閉而小腹冷痛,形寒肢冷,喜得溫暖,苔白,脈沉遲。

3﹒痰濕阻滯証:經量漸少,經期延後而至停閉,帶下量多白稠,神疲,體胖,脘悶食痰多,

      舌淡苔白膩,脈滑。

4﹒腎氣不足証:原發性閉經為多,或初潮晚,經行錯後而漸閉,經色淡黯,質稀,帶下甚少,

      伴頭暈耳鳴,腰酸,夜尿,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

5﹒肝腎不足証:墮胎、久病或流產之後,經量漸減,經行延後漸至經閉,帶下少,兼見頭暈,

       耳鳴,腰膝痠軟,形瘦髮落,舌淡苔薄白或薄黃,脈沉細無力。

6﹒陰虛血燥証:月經週期漸長,經量漸少,繼而停閉,多見形瘦,口乾煩熱盜汗,舌質紅,

       有裂紋,苔少或無苔,脈弦細。

7﹒氣血虛弱証:多為漸發、月經停閉,兼見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神疲肢倦,納呆,舌淡,

       苔薄白,脈沉緩。

 

【治療方法】

原發性閉經中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或後天性器官損傷而無月經、屬於絕對性閉經者,

中醫治療並無效果。其餘情況的閉經,可透過辨証,以中藥配合針灸或耳針等進行治療。

1﹒中藥治療:

   原則是虛者補而通之,實者則瀉而通之。因腎陰是月經的主要化源,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

  故虛証以滋腎、益陰、養血乃調治為要著。虛實兼夾者,按情況攻補兼施。若因他病而致經閉

  者,又當先治他病,病愈則經可調。

2﹒體針療法︰

  主穴:關元、腎俞、三陰交、血海為主穴。

  肝腎不足配肝俞;氣血虛弱配足三里、三陰交;氣滯血瘀配肝俞;痰濕阻滯配豐隆;

  留針2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3﹒耳針治療:

  耳穴:子宮、卵巢、內分泌、腦點、肝俞、腎俞;丸壓法。

4﹒結構治療:針對骨盆歪斜引發的閉經,需透過整理人體結構方法,使盆骨恢復正位。

  期間亦可配合中藥及針灸或耳針作治理,以加強療效。

 

【預防及調護】

1﹒做好計劃生育,盡量減少宮腔手術,能有效預防閉經。

2﹒正確處理產程,防止產時、產後大出血。

3﹒平日宜調暢情志,避免情緒過度起伏。

4﹒平日飲食有節,適當運動,生活規律,調整心情,是驅使經期正常的重要因素。

 

【常用食療】可根據個人體質選擇以下材料作藥膳:

補虛:合桃、紅棗、萍果、葡萄 櫻桃、海參、枸杞子、栗子、甲魚、桑椹等;

活血:益母草、丹參、玫瑰花、川芎等;

袪濕:茯苓、薏苡仁、炒扁豆、陳皮等;

散寒:老薑、薑黃、羊肉等。

(以上食療僅供參考,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各有不同,在選擇食材前應先查詢註冊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