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体育运动项目)_百度百科

攀岩

体育运动项目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攀岩(Rock Climbing)是一项在天然岩壁人工岩壁上进行的向上攀爬的运动项目,通常被归类为极限运动。攀岩运动要求人们在各种高度及不同角度的岩壁上,连续完成转身、引体向上、腾挪甚至跳跃等惊险动作,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身,被称为“峭壁上的芭蕾”。 [1]
攀岩技术的兴起可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20世纪中叶,攀岩真正成为一项独立的运动项目,当时的攀岩运动一般以自然的岩壁为主。1983年,法国人发明人工岩壁后,攀岩运动才完成其萌芽到发展的过程。 [2]1987年,中国登山协会派遣登山运动员到日本学习,这被视为攀岩运动引入中国的标志。 [3]2016年,国际奥委会确认攀岩成为2020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4]
攀岩运动的最高组织是国际攀岩联合会,该组织机构于2007年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负责举办每两年一次的世界攀岩锦标赛等攀岩项目比赛。 [5]中国的最高组织机构为中国登山协会,该组织于1958年成立,代表中国组队参加各类国际比赛。 [6]
中文名
攀岩
外文名
Rock Climbing
类    别
极限运动
代表人物
亚历克斯·霍诺尔德、钟齐鑫等
重要比赛
世界攀岩锦标赛、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
起源时间
20世纪中叶
起源地点
欧洲
最高组织机构
国际攀岩联合会

项目历史

播报
编辑
攀岩技术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登山者为了克服类似阿尔卑斯山等终年积雪的冰岩地形,发展出一套有系统的攀登技术,只是那时无论在技术或者器材上都还相对比较简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战争中的需要,才逐渐有了攀岩运动的雏形。现代攀岩运动兴起于苏联,它最初是军队中的一个军事训练项目。 [6]
1947年,苏联成立攀岩委员会。
1948年,苏联举办了首届攀岩锦标赛,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次攀岩比赛,从那以后攀岩运动开始在欧洲盛行,并举行了多次民间攀岩比赛。
1976年,苏联举办了首届国际攀岩比赛。
1980年,法国开始举办各种形式的攀岩比赛。
1985年,意大利举行第一次难度攀岩比赛,因有许多国家的攀岩选手参加而获得了成功。同年,法国人弗兰西斯·沙威格尼发明了可以自由装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实现了人们要把自然中的岩壁搬到城区的设想。
1986年,意大利组织了第一次同时要求速度与难度的真正意义上的攀岩比赛。
1987年,国际攀岩委员会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赛为国际正式比赛,并于当年在法国举办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届攀岩比赛。同年,中国登山协会派出8名教练和队员去日本长野系统学习攀岩。
1988年,美国举行国际竞技攀登比赛。
1989年,首届世界杯攀岩赛分阶段在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保加利亚和苏联举行,运动员参加在各地举行的比赛,然后根据每站比赛的得分,进行年度总排名,总成绩最好者即为世界杯得主。此后,每年都举行世界杯赛。
1990年10月,北京怀柔大水裕水库自然岩壁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攀岩比赛。
1991年,德国举办了首届世界攀岩锦标赛。
1992年,瑞士举行了首届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同年国际登山联合会向国际奥委会申请把攀岩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93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攀岩为奥运会项目。同年9月,中国长春举行第一届全国攀岩锦标赛,10月,中国武汉举行了国内首届国际邀请赛。 [7-8]
1997年,国际竞赛攀岩委员会在国际登山联合会内成立,宗旨是保证这项运动的自治,并为它的发展提供工具。
1998年,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正式推出攀石竞赛项目。
1999年,攀岩正式成为世界杯赛项目。 [9]
2007年,国际登山联合会决定脱离它和竞赛攀岩的关系,于是国际攀岩联合会成立。同年,国际世界运动总会接收了国际攀岩联合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也暂时承认了国际攀岩联合会。 [10]
2010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明确承认了国际攀岩联合会。 [10]
2016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9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宣布接纳竞技攀岩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4]
2020年12月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召开会议,同意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设攀岩项目。 [11]
攀岩

硬件要求

播报
编辑

岩壁规格

攀岩比赛在装有人工支点的岩石场举行,岩壁高度不少于12米,比赛路线的设计长度不少于15米,路线宽度不少于3米(不包括标志线)。路线上不能留有多余的设备(如铁锁、快挂、螺栓等)。 [12]

装备器材

  • 保护性装备
1.主绳:攀岩过程中一般使用直径9-11毫米的主绳,最好是11毫米的主绳。 [12]
2.安全带:安全带被穿在攀岩者身上,承载因攀岩者脱落或下降而产生的重量和冲力,为攀岩者和绳索之间提供一种舒适、安全的固定连接,主要起保护作用。安全带从结构上分全身式安全带和坐式安全带,攀岩常用坐式安全带。 [12]
3.安全铁锁:可自由开合的金属环状物,将各类保护器械、装备连接在一起。用于攀登过程中进行休息或其他操作时的自我保护装备。 [12]
4.安全头盔:有效防止落石以及非正常脱落姿态带来的头部伤害。头盔要佩戴端正才能护住前额后脑及侧面。出现落石千万不要仰头观望或以手抱头,无处可躲时让头盔发挥其作用。盔形帽应配有皮带,以免头盔因冲击而脱落。此外,盔形帽一旦受过撞击,其强度即明显降低,因此,头盔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及时更换。 [12]
5.扁带:软性带状物,通过机械缝合或手工打结成为长度不一的闭合圈,提供保护器械之间的软性连接。机械缝合的强度大于手工打结,但手工方式可自由调节扁带的长度,使其适合需要。移动中的主绳不可直接从扁带之中穿过。架设固定保护点时,可用扁带连接两个或更多的临时保护点,此时,注意扁带的连接方式以区分主受力点和备用受力点,还要保证一个临时保护点失效时,不冲击其他保护点,不影响整体保护效果。 [12]
抱石垫
6.抱石垫:攀岩运动中的保护手段,提供缓冲和减震作用。抱石垫内部是两层或更多不同质地的海绵。最上面是硬体封闭式海绵,最下面是较厚的软体开放式海绵。软体海绵使脱落者下陷而不是分散压力,易挫伤手腕脚踝,所以抱石垫要硬体海绵层向上放置。可能脱落的地方都需要抱石垫,若抱石垫的数量不够,保护者可随着攀登者的动作拖动垫子。 [12]
7.快挂:扁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铁锁成为快挂,使用时一端扣入保护点,端连接人体安全带或主绳,使操作便利。快挂两端的铁锁都不带丝扣,存在不慎打开或受力压开的危险,所以只有一个快挂时,不能作为固定保护点使用。先锋攀登或传统攀登的路线中,使用快挂作为临时保护点,此时主绳的扣入方式和快挂开口方向非常重要。要求主绳从快挂与岩壁之间穿人,从外侧穿出,也就是说攀登者这一端的绳头在外侧;若路线存在横向走向,快挂扣入端的铁锁门要朝向路线走向的反方向,比如,路线是从左至右,铁锁开口须朝左。这样可防止脱落时绳子压开铁锁门。 [12]
  • 辅助性装备
攀岩鞋
1.攀岩专用鞋:攀岩专用鞋的鞋底采用特殊的橡胶,大大增加其摩擦力。使用时,应选择号码偏小的,穿进去将脚裹得很紧,能使脚与鞋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增强脚感于精确踩点和发力。 [12]
2.镁粉和粉袋:镁粉可吸收手上的汗液和岩壁表面的水,增大摩擦力。攀岩前,应准备粉袋并装入镁粉。 [12]
3.岩石塞:岩石塞为规格、形状不一的金属制品,可放入岩缝、石洞、石桥等地形中并固定住,成为保护点。放置岩石塞作为保护点,需要丰富的器械经验,操作者必须非常谨慎,确保岩石塞在可能出现的受力方向上不会移动或脱出。不带机械部件的岩石塞利用自身的不对称性和岩缝内部的形状变化,固定在岩缝狭窄处。机械塞的形状大小可以调控,以收缩状态进入岩缝,弹开后即可卡住,操作便利,适用范围广,是攀登传统路线的上佳选择。熟悉各类岩塞的直径和适用范围将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必要时可在岩塞杆上进行标记。 [12]
4.岩钉:岩钉是另一种建立保护点的方式。岩钉有一端是楔形,通过敲击楔进岩缝提供保护力;另一端是环状,可连接铁锁或扁带。需要注意的是,敲入同一条岩缝的两个岩钉存在撬开岩石的可能。 [12]
5.膨胀钉:利用冲击钻和锤子,膨胀钉可打入整块岩石中,加上挂片就成为非常稳固的保护点。 [12]
6.挂片:挂片的一端通过膨胀钉或螺丝钉固定在岩壁上,另一端可扣入铁锁或快挂,或接上扁带。挂片是保护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7.手套:滑落时,最好戴上坚韧的手套,因为滑落时的冲力很强,手部会因摩擦力而严重灼伤,且有因此而松手坠落。 [12]

项目种类

播报
编辑
  • 按场地类型分类
自然岩壁攀登
1.自然岩壁攀登:即在自然形成的岩壁上攀登,一般攀登线路需要前期清理、开发和清理。主要优点是:能充分融入自然,能不断发现新线路,有机会攀登多段线路,更具挑战性等。主要缺点是:危险性较大,受气候影响较大,一般远离市区等。 [13]
2.人工岩壁攀登:即在人工设计建造的岩壁上攀登,主要包括室内攀岩馆和室外攀岩场。主要优点是:安全性高,受气候影响小,交通便利,更具观赏性等。主要缺点是:岩壁造型相对固定,攀登线路创新有限,室内空气往往较差等。 [13]
  • 按攀登方式分类
1.自由攀登:即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力量而完全靠攀登者自身力量进行的攀登。这种形式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较符合体育运动的涵义,主要考验攀登者在难度、速度和攀石等方面的综合攀爬能力。自由攀登又可分为运动攀登和传统攀登。 [13]
(1)运动攀登:即在已经设置好安全保护点(站)的线路上攀登。这种攀登非常安全易于开展,主要用于竞技比赛、运动员训练和初学者体验等。 [13]
(2)传统攀登:即在预先没有设置任何人为保护措施的线路上攀登。一切保护措施需要领攀者在攀登过程中根据线路特点,凭借其已经积累的经验,选用合适的装备来临时设置,跟攀者又会收取所有这些设置在线路上的保护装备,从而整个攀登过程原则上不会留下任何装备,不会破坏任何岩壁表面,所有传统攀登可以认为是一种“绿色攀登”方式。不过这种攀登危险性较大,需要攀登者具备丰富的器械使用和攀登经验。这种形式由早先的英国攀岩者发明,并一直被该国后来的攀岩者所倡导和喜爱。 [13]
2.器械攀登:即可以借助器械作为攀登工具的攀登。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大岩壁攀登和自然岩壁线路开发过程,需要攀登者具备更加丰富的器械使用和攀登经验。 [13]
  • 按保护方式分类
1.顶绳攀登:即保护点设在线路顶部的攀登。与其对应的是上方保护方式。这种形式要求保护点非常安全,攀登者一直处于保护点下方,整个攀登过程不会发生冲坠,相对非常安全。一般适用于攀登线路角度小于120°的情形。 [13]
2.先锋攀登:即保护点已经用膨胀钉和挂片器材预先设置在攀登线路沿线(若是传统攀登则保护点需要临时设置),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依次将保护绳扣这些保护点(含快挂)上的攀登。与其对应的是下方保护方式。这种形式攀登者可能会发生冲坠,相对顶绳攀登较为危险。一般适用于大仰角(大于90°)线路的攀登。 [13]
3.自动保护器攀登:攀岩自动保护系统,专为攀岩行业设计。自调节磁性制动系统,通过ISO17025标准测试认证,符合国际安全标准。磁性非接触式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部件损耗;可根据攀登者的体重自动调节阻力大小,下降平稳;下降警示音可提醒攀登者及周围人群;模块化设计,扁带传送结构,比钢缆传送结构更加安全,减少摩擦,便于更换。攀岩自动保护器特点是减少人为操作保护的不确定安全因素,一般适用于无大仰角(大于90°)及不规则线路的攀登。另外为了器械本身的安全性,使用前要作习惯性的检查和年度检测保养。 [13]
4.其他有保护措施的攀登:随着攀岩运动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发明,像攀石、深水攀等新型攀登方式不断涌现,海绵垫、充气垫、强力安全网甚至水池等安全保护措施也随之用于攀岩保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 按比赛项目分类
国际上主要的攀岩比赛项目有速度赛、难度赛和攀石赛,与其对应的分别是速度攀岩、难度攀岩和攀石。 [13]
1.速度攀岩:即采用顶绳攀登,上方保护,以追求完攀线路的速度为主要目标的攀登。与其对应的速度赛是指运动员们依次攀登由定线员在赛前专门设定的速度线路,以完攀线路的时间为成绩的比赛。速度越快,成绩越好。 [13]
2.难度攀岩:即采用先锋攀登,下方保护,以完攀具有一定难度的线路为主要目标的攀登。与其对应的难度赛是指运动员们依次攀登由定线员在赛前专门设定的难度线路,在相同的关门时间内以攀登高度为成绩的比赛。高度越高,成绩越好。 [13]
3.攀石:也被称作“抱石”,指在没有绳索保护的状态下攀登一般不超过5米高的岩壁的攀岩运动。一般采用海绵垫或充气垫作保护。由于没有绳索的影响,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攀登者的极限攀登能力。与其对应的攀石赛是指运动员们依次攀登系列由定线员在赛前专门设定的短而难线路以完攀这些线路的数量为主要成绩判定依据的比赛。完攀线路的数量越多,成绩越好。 [13]
速度攀岩
从左往右依次为:速度项目、难度项目、攀石项目

比赛规则

播报
编辑
攀岩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个是户外自由攀岩,一个是室内竞技攀岩。攀岩比赛规则一般都是以国际竞赛攀岩委员会攀岩比赛总则为基准,按照岩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制定。 [12]
  • 竞技方式
1.难度攀岩:难度攀岩以在规定时间里,选手到达的岩壁高度来判定比赛结果,即规定时间内攀爬高者为胜。在比赛中,队员下方系绳保护,带绳向上攀登并按照比赛规定,有次序地挂上中间保护挂索。 [12]
2.速度攀岩:按照指定的路线,以时间区分优劣,即攀爬登顶时间越短者为胜。 [12]
3.抱石比赛:比赛设置结束点和得分点,抓住得分点并做出一个有效动作得分,双手抱住结束点3秒得分。比赛一般有4到6条线路,每条线路约需耗费5分钟。判定名次,首先,看结束点的多少;其次,如果结束点同样多,看得分点数量;最后,看攀爬次数。 [12]
  • 保护
比赛采用保护员站在下方的顶绳保护方式,保护的主绳应通过2个不同的保护点。保护点的位置必须保证不会帮助、妨碍或危及攀登中的运动员。终点保护点的位置应高于路线终点标志。 [12]
  • 比赛办法
比赛为封闭式,比赛路线由定线员制定,裁判长审定。参赛人员在赛前不得以任何手段收集获取与比赛路线相关的情报资料。所有有资格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均须按时进入隔离区,在比赛开始前,允许有资格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观察并研究路线,运动员必须在规定的区域观察路线,不得攀爬岩壁,不得以任何形式与观察区外的任何人联络。 [12]
  • 视为未完成的情况
若发生以下情况,将视为未能完成此次路线的攀登:①脱落;②超过规定的攀登时间;③触摸路线标界之外的岩壁表面任何部位;④使用岩壁的边缘和顶缘;⑤起步后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地;⑥使用任何人工辅助。 [12]

重要赛事

播报
编辑
  • 国际
(1)攀岩世界杯分站赛: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攀岩赛事,每年举行一次,但每年每种形式的世界杯赛(难度、抱石和速度)最多可批准10站。每站世界杯赛应包括难度赛、抱石赛和速度赛三种比赛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比赛应包括男子和女子两个组别,参赛运动员必须满17周岁。比赛通常在周末举行,如果比赛只设一种形式,则赛程最长为2天;如果比赛设有两种形式(如难度和速度),赛程最长为3天;如果比赛设三种形式(如难度、抱石和速度),则赛程最长为4天。运动员参加在各地举行的比赛,然后根据每站比赛的得分进行年度总排名,总成绩最好者即为世界杯得主。 [12]
(2)世界攀岩锦标赛: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攀岩赛事,每两年(奇数年)举行一次。每届世界攀岩锦标赛都包括男子和女子2个组别的难度赛、速度赛及抱石赛项目,参赛运动员必须满16周岁。世界攀岩锦标赛通常在周末举行,最长赛程为5天。 [12]
(3)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世界青少年最高级别的攀岩赛事,每年举行一次,参赛运动员主要是14~19周岁的青少年。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包括男子和女子两个组别,分为难度赛和速度赛。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通常在周末举行,赛程为4天。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包括以下年龄组的难度赛和速度赛。 [12]
①少年B组:年龄为14~15周岁的运动员才有资格报名该年龄组比赛,如:参加2008年的世界青年锦标赛的运动员应在1995年或1996年出生。 [12]
②少年A组:年龄为16~17周岁的运动员才有资格报名该年龄组比赛。 [12]
③青年组:年龄为18~19周岁的运动员才有资格报名该年龄组比赛。 [12]
  • 亚洲
(1)亚洲攀岩锦标赛:亚洲最高级别攀岩赛事之一,每年举办一次。
(2)亚洲杯攀岩比赛:亚洲最高级别攀岩赛事之一,每年举办一次。
(3)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亚洲青少年最高级别的攀岩赛事,每年举办一次。 [12]
  • 中国
(1)全国攀岩锦标赛:中国国内最高级别攀岩赛事,每年举办一次。
(2)全国青年攀岩锦标赛:中国国内青少年最高级别攀岩赛事,每年举办一次。
(3)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中国高校最高级别的攀岩赛事,每年举办一次。 [12]

组织机构

播报
编辑
国际攀岩联合会:2007年成立,前身为国际登山联合会下属的国际竞技攀岩委员会,负责举办每两年一次的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少年锦标赛、残疾人攀岩锦标赛和世界运动会上的攀岩项目。 [5]
欧洲运动攀岩委员会:负责举办欧洲的成人和青少年级别的先锋攀登竞速攀登和抱石锦标赛。 [5]
中国登山协会:1958年成立,该组织机构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及亚洲的攀岩组织,代表中国组队参加各类国际比赛。 [6]

代表人物

播报
编辑
亚历克斯·霍诺尔德:美国徒手攀岩者。亚历克斯·霍诺尔德曾无保护地攀上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中2000英尺高的垂直岩壁“半圆顶”的西北面。 [14]
安努克·朱伯特:法国攀岩运动员。安努克·朱伯特曾摘得国际攀联2018年度女子速度总冠军。 [15]
钟齐鑫:中国攀岩运动员。2015年,钟齐鑫获得速度攀岩世界杯的年终总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速度攀岩大满贯得主。 [16]

相关术语

播报
编辑
手点:攀登过程中,手着力点称为手点,可以为人工岩点、岩壁造型、隐形点和自然岩壁凹凸处。
开口方向:对手点作用力部位的方位的描述,也就是作用力部位朝向,叫做开口方向,朝向向上则开口方向朝上,朝向向下则开口方向朝下。
脚点:攀登过程中,脚着力点称为脚点,可以为人工岩点、岩壁造型、隐形点和自然岩壁凹凸处。
支点:攀登过程中,所有手点和脚点的总称,叫做支点。
支点有效部位:攀登时,手点或脚点的作用力使用部位,叫支点有效部位。
攀岩路线:攀登过程中攀登者行进线路,称为攀岩路线,攀岩路线都是人为对支点选定布局或规划而成。
作用力手:攀登状态下,对手点起主要作用的手,叫做作用力手,也称为主作用力手。
次作用力手:攀登状态下,对手点起次作用的手,叫做次作用力手。
作用力脚:攀登状态下,对脚点起主要作用的脚,叫做作用力脚,也称主作用力脚。
次作用力脚:攀登状态下,对脚点起次作用的脚,叫做次作用力脚。
平衡脚: 攀登时,为了更好平衡身体而自然放置于空中的脚,叫做平衡脚。
同侧:以身体正中线为界,正中线相同的一侧为同侧,例如右手右腰右脚。
对侧:以身体正中线为界,正中线不同的一侧为对侧,或异侧,例如右手左脚。
内侧:身体正立,以身体正中线为界,靠近正中线为内,称为内侧。
外侧:身体正立,以身体正中线为界,远离正中线为外,称为外侧。
横移: 攀登者在岩壁下方不超过3米的高度左右来回移动,移动过程中,攀登者可以任意抓握手点和踩踏脚点,这种攀爬方式叫横移。
翘肘:攀登力竭时,攀登者手臂弯曲,把身体努力拉近岩壁,肘朝外上翘的现象。
难度等级:攀岩难度等级的量化的指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