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茄树_百度百科

野茄树

中药名
收藏
0有用+1
0
野茄树,中药名。为茄科茄属植物野茄树Solanum verbascifolium L.的根或叶。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具有行气止痛,消肿解毒,生肌收敛之功效。用于(根)胃痛,腹痛,骨折,跌打损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叶)外用于痈疖肿毒,皮肤溃疡,外伤出血。
别    名
土烟叶假烟叶山烟草臭烟洗碗叶毛树叶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管状花目
茄科
茄属
野茄树
分布区域
我国南方各省
中文学名
野茄树
采集时间
全年
毒    性
有毒

入药部位

播报
编辑
根或叶。

性味

播报
编辑
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

播报
编辑
归肝、脾、肺、膀胱经。

功效

播报
编辑
行气止痛,消肿解毒,生肌收敛。

主治

播报
编辑
用于(根)胃痛,腹痛,骨折,跌打损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叶)外用于痈疖肿毒,皮肤溃疡,外伤出血。

相关配伍

播报
编辑
1、治手脚痛风:鲜野茄树适量,捣碎和酒炒热,推擦患部。(《闽南民间草药》)
2、治癣:野茄树煨水洗患处。
3、治无名肿毒:野茄树适量,捣绒敷患处。(2-3方出自《贵州草药》)

用法用量

播报
编辑
根:6-15g,外用: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

播报
编辑
本品有毒,以果最毒,内服宜慎。

采集加工

播报
编辑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性

播报
编辑
小乔木,高1.5-10米,小枝密被白色具柄头状簇绒毛。叶大而厚,卵状长圆形,长10-29厘米,宽4-12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上面绿色,被具短柄的3-6不等长分枝的簇绒毛,下面灰绿色,毛被较上面厚,被具柄的10-20不等长分枝的簇绒毛,全缘或略作波状,侧脉每边7-9条,叶柄粗壮,长约1.5-5.5厘米,密被与叶下面相似的毛被。聚伞花序多花,形成近顶生圆锥状平顶花序,总花梗长3-10厘米,花梗长3-5毫米,均密被与叶下面相似的毛被。花白色,直径约1.5厘米,萼钟形,直径约1厘米,外面密被与花梗相似的毛被,内面被疏柔毛及少数簇绒毛,5半裂,萼齿卵形,长约3毫米,中脉明显;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2毫米,冠檐深5裂,裂片长圆形,端尖,长6-7毫米,宽3-4毫米,中脉明显,在外面被星状簇绒毛,雄蕊5枚,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约为花丝长度的2倍,顶孔略向内;子房卵形,直径约2毫米,密被硬毛状簇绒毛,花柱光滑,长约4-6毫米,柱头头状。浆果球状,具宿存萼,直径约1.2厘米,黄褐色,初被星状簇绒毛,后渐脱落。种子扁平,直径约1-2毫米。几全年开花结果。

生长环境

播报
编辑
生于村边、旷野、疏林、荒野灌木丛中。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

药材性状

播报
编辑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上部多分枝,长32-45cm,直径1.2-3.2cm,表面灰黄色至淡黄色,稍粗糙,具细纵皱纹及横长突出的皮孔,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木部灰白色。气微,味微苦。

药理作用

播报
编辑
1、对平滑肌的作用,对腹直肠肌有轻度的兴奋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降压作用。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延长睡眠时间。

相关论述

播报
编辑
《全国中草药汇编》:“行气止痛,消肿解毒,生肌收敛。根用于胃痛,腹痛,骨折,跌打损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叶外用于痈疖肿毒,皮肤溃疡,外伤出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