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文观止第三篇石碏谏宠州吁几位夫人名字的疑问?

第一段说了卫庄公的几个老婆,我理解女性名字春秋时期应该是老公谥号在前,后面跟着的是女性国家的姓,可是这几个夫人用的谥号为什么不一样?见下图,爪机,路上…
关注者
7
被浏览
2,602

1 个回答

谢邀,题主可能是理解错了,春秋时期女性称谓的组成方式不是只有一种,豆瓣上有一篇现成总结,我就不赘述了,直接把原文及链接贴过来,

春秋时期女性称谓的模式总结

——作者大梁如姬


关于春秋时期女性的称谓模式,大致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种,其余没有提到的名字,也几乎都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模式来套,也大家欢迎补充:

1.丈夫的谥号+自己祖国的姓

2.自己的谥号+自己祖国的姓

3.丈夫的氏+自己娘家的姓

4.家中排行+自己的祖国的姓

5.祖国国名+自己祖国的姓

6.丈夫国名+自己祖国的姓

7.祖国国名+排行+祖国的姓

8.丈夫谥号+夫人

9祖国国名+娘家氏+祖国姓

10.特殊称谓


来细分一一解剖。

1.丈夫的谥号+自己祖国的姓——如武姜、宣姜、庄姜、定姜、穆姬

武姜——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根据记载可知,武姜是申国人,申国人姓姜,如西周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的王后也是娶于申国,因此称为姜后。而这枚姜氏女的丈夫是郑武公,丈夫的谥号武,姜氏的称呼则是武姜。

宣姜——宣姜者,齐侯之女,卫宣公之夫人也。《列女传·孽嬖传》

一句话总结出宣姜称呼的模式,齐侯的女儿,齐国姜姓,卫国宣公的夫人,卫宣公去世之后,谥号宣,因此齐国公主姜氏被称为宣姜。

宣姜的故事比较传奇,左传给了记载——卫宣公以隐四年立,桓十二年卒,终始二十年耳。即位之后,乃纳急子之妻,生寿及朔。《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一 闵元年》,即是说,宣姜原本是公子急子的妻子,却被卫宣公抢夺做了自己的老婆,如果宣姜按照轨道嫁给急子,也许现在的历史上就没有“宣姜”这个称呼了。

庄姜——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春秋左传》

卫国庄公娶了齐国的公主,齐国姜姓,庄公谥号庄,因此称为庄姜。

对于庄姜的身份,《诗经》中有表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她的身份几乎跟春秋各国都扯了点亲戚关系,首先是齐侯的女儿,然后他还是卫国国君的老婆,是齐国东宫太子的妹妹,邢国国君的小姨子,谭国国君是她妹夫。

定姜——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列女传·母仪传》

同样的模式,定是卫定公的谥号,而这枚姜氏是齐国公主,因此称为定姜。

穆姬——穆姬者,秦穆公之夫人,晋献公之女,太子申生之同母姊,与惠公异母。《列女传·贤明传》

老模式,穆姬,晋国献公的女儿,嫁给秦国穆公,晋国姬姓,穆是谥号,所以称为穆姬。

怀嬴——怀嬴者,秦穆之女,晋惠公太子之妃也。《列女传·节义传》

怀嬴的称呼上比较特殊,她是秦穆公的女儿,秦国是嬴姓,而“怀”则是因为她一开始是晋怀公的夫人,后来晋国上层变动,晋怀公下台,秦穆公扶持晋文公重耳,又将怀赢嫁给晋文公,所以历史上又将她称为“文嬴”,这两种称呼都属于丈夫谥号+自己祖国姓的规则。


2.自己的谥号+自己祖国的姓——文姜、哀姜、厉妫、戴妫、声子、敬姜、贞姜、缪姜

文姜——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文姜者,齐侯之女,鲁桓公之夫人也。《列女传·孽嬖传》

按照以往的称呼模式,文姜是齐国的公主,鲁桓公的夫人,应该称为“桓姜”而所有文献资料却将她称为“文”,由此可见,这是另外一种春秋女性称呼的模式,自己独特谥号,加上祖国的姓,所以称为文姜。

哀姜——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哀姜无子。《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哀姜者,齐侯之女,庄公之夫人也。《列女传·孽嬖传》。

如果依然按照第一种模式,这枚齐国公主的的称呼应该是庄姜,可庄姜在历史上已经有了一位,是卫国的庄公的夫人,如果同第一种称呼,那么为了区分,这两位庄姜还得加上自己的国名来称呼,例如卫庄姜、齐庄姜。很显然,这样称呼起来诸多麻烦,幸好这位齐女的称呼与以上不同,她的称呼模式是第二种,自己的谥号+祖国的国名。

哀姜之所以能得到“哀”这个谥号,与她这辈子的经历还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古谥号法则里说: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哀姜嫁给鲁庄公后,不得宠,没有儿子,光这一点就可以说是“哀”了。

再后来,哀姜与鲁庄公的弟弟庆父私通为乱,齐桓公曾派人去鲁国探听鲁国情况,回报者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意思是,庆父如果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怕是要无休止的下去了。庆父是与哀姜私通谋权篡位,倘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那么哀姜不死,也是鲁难未已。得知鲁国内乱因齐国宗女,齐桓公亲自下令捉拿了哀姜并将她处死,“哀”这个谥号,配着这枚齐女妥妥的。

厉妫、戴妫——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左传·隐公三年》

按照自己谥号加祖国姓的称呼法则,厉和戴都是陈国姐妹花的谥号,而陈国的国姓是妫。

声子——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左传·隐公元年》

春秋初期,鲁国与宋国联姻较为频繁,声子也是宋国一枚公主,在鲁惠公原配公主去世后,声子续为鲁惠公的夫人,声是谥号,子是宋国国姓。

敬姜——鲁季敬姜者,莒女也。号戴己。博达知礼。《左传·母仪传》

敬姜是莒国公主,莒国与齐国靠近,都是姜姓,而莒国公主得到“敬”这个谥号,也有她的典故。首先,列女传就已点明她“博达知礼”,《国语.鲁语》中又记载她辛勤劳动,并且敦敦教诲自己的儿子道理,身在高位不忘贫贱时的样子,身在高处也要劳作。

古谥号法则中对敬的解释非常多,如下: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兴夜寐曰敬;众方克就曰敬;齐庄中正曰敬;广直勤正曰敬;廉直劲正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受命不迁曰敬;畏天爱民曰敬;陈善闭邪曰敬;威仪悉备曰敬;戒尊师傅曰敬;戒惧无违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几微曰敬;肃恭无怠曰敬;齐庄自持曰敬;应事无慢曰敬。

敬姜身为高官夫人,却始终不忘劳作,与普通百姓一样,为祖国尽一份自己的绵力,不失为一个“敬”字。

贞姜——贞姜者,齐侯女,楚昭王夫人也。《列女传·贞顺篇》

贞姜是楚昭王的夫人,无疑后面的姜是她自己祖国的姓——齐国。之所以谥号被尊为贞,是有一个比较感人的故事存在。

当时楚昭王出游,留贞姜在渐台上。忽然发了大水,楚昭王赶紧派人去接贞姜,结果使臣跑得太快,忘了带大王的符节,贞姜得知情况后不但不赶紧跟着使者逃命,反而义正言辞地说:“大王要招我们,从来都是有符节的,今天符节没有,我不敢走。”

使者看贞姜不肯变通,马上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哎呀,夫人你就别犟了,快跟我走吧,我现在回去取符节水都淹死你啦。”

谁知道使者的话并没有吓到贞姜,反而杠上了她的犟性子,贞姜马上还嘴说:“我听说贞顺的人不会爽约,勇敢的人不怕死亡,我知道跟着你走我肯定可以得生,但是背约是不义,死就死吧!”

看贞姜这么决绝,使者没有办法,只好让她等着,自己回去取符节,可等使者取完符节再回来,大水早就冲了渐台,贞姜也就淹死了。楚昭王得知以后比较震撼,贞者不犯约,为了一句约定,妻子死了,于是算是顺从她的心意,谥号贞。

古谥号法中对“贞”字的解说颇多——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现在的人或许无法理解贞姜的守约,甚至嘲笑她不懂变通,看着洪水来,不知道撤走,等于自杀,枉死也不可惜,正如尾生守约,为了等候约人抱柱而死被人耻笑,可在义重如山,节大于天的时代,贞姜的行为,不负其谥。

缪姜——缪姜者,齐侯之女,鲁宣公之夫人,成公母也。聪慧而行乱,故谥曰缪。《列女传·孽嬖传》

列女传中记载清晰,缪姜是齐国的公主,姜是祖国之姓,而之所以谥号为缪,则是因为她聪慧却又行乱。古谥号法中缪的用法有: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缪姜最大特征应该是名与实爽。

3.丈夫的氏+娘家/祖国的姓——雍姬、夏姬

雍姬——雍姬是郑国宰相祭足的女儿,郑国姬姓,后来祭女嫁给来自宋国的雍纠,根据丈夫的氏+自己娘家的姓的称谓法则,祭女在史书上被称为雍姬。

夏姬——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徵舒之母,御叔之妻也。《列女传·孽嬖传》

夏姬本来是郑国的公主,非陈女,之所以称陈女,是因为夏姬嫁给了陈国的大夫夏御叔。郑国的国姓是姬,嫁给陈国夏氏,所以称为夏姬。

4.家中排行+自己祖国的姓——孟子、仲子、叔姜、伯姬、孟姬、伯嬴

孟子——《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

孟子是宋国的公主,宋国商朝贵族,子姓国家,孟是古代表示排行的字,孟仲季与伯仲叔季一样,都表示家中排行,孟和伯都是家中的老大的意思。因此,按照家中排行和祖国国姓,宋国的这枚大公主的称呼是孟子。

关于“孟仲季”与“伯仲叔季”的区别,记载说“孟仲季”的孟多表示庶出的长子/女,而伯则是正室所生的长子/女——《礼纬》云:“嫡长曰伯,庶长曰孟”。

除此之外,“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四季的称呼,如孟春、仲夏,季冬等。

关于按照排行来称呼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到了五十岁才可以用家中排行来称,之前只是取字——《礼记·檀弓》:幼时取名,二十岁取字,五十岁乃称伯仲。

仲子——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左传·隐公元年》

孟子与仲子是亲姐妹,鲁惠公在娶了孟子之后,孟子早死,只有续娶了声子,声子也是宋国的公主,而她却没有按照排行来称呼,据《史记》记载,声子不是宋国正室所生,所以到鲁国只能做妾——初,惠公適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再后来,宋武公又生了一个公主,公主生下来手里就有字,说是要做“鲁夫人”,于是这枚新生的宋国子姓公主在长到一定的年龄就嫁给了鲁国,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为仲子。

叔姜——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哀姜无子。哀姜娣曰叔姜,生子开。《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叔姜是哀姜的妹妹,按照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也就是说,诸侯如果娶某个国家的公主,则必须有二个同姓的公主陪嫁,而每个公主出嫁的配置都是一公主加二陪嫁女,这些陪嫁女或妹妹或者堂妹或宗室女,譬如齐桓公要娶卫国的公主,这个国家的公主出嫁配置是1公主+2陪嫁,而卫国的同姓的国家如郑国、许国、蔡国等选出两个公主作为陪嫁,公主出嫁的配置又是1公主+2陪嫁,1+2+1+2+1+2=9,这就是所谓的诸侯一娶九女。

叔姜的身份刚好就是公主的陪嫁宗女,她是陪同哀姜一起嫁给鲁庄公的,叔姜是齐国人,姜姓,在家中排行老三或者幼子之前,总之就是中间的位子,因此被称为“叔姜”。

伯姬——伯姬者,鲁宣公之女,成公之妹也。其母曰缪姜,嫁伯姬于宋恭公。恭公不亲迎,伯姬迫于父母之命而行。《列女传·贞顺传》

伯姬的母亲的缪姜,根据记载,“缪姜者,齐侯之女,鲁宣公之夫人,成公母也。”缪姜是鲁宣公的夫人,生的女儿必然也是鲁国的姬姓公主,伯则说明他是鲁宣公的长女。“嫡长曰伯,庶长曰孟”在这里也可以得到证明,缪姜是鲁宣公的正牌夫人,所以生下的长女称为“伯”,而不称“孟”。

孟姬——孟姬者,华氏之长女,齐孝公之夫人也。《列女传·贞顺传》

按照家中排行的称谓非常好理解,无非就是伯仲叔季、孟仲季两种叫法,孟是老大无疑,在《礼纬》又说:“嫡长曰伯,庶长曰孟”。因此孟就是华氏家中的庶长女。史籍没有记载孟姬的祖国,然而可想而知,姬必定是出自姬姓国家。而孟姬丈夫齐孝公的生母郑姬是郑国人,母亲让儿子娶自己祖国的姑娘,可以说得过去。至于华氏,当时华氏较为出名的一个是宋国,一个是郑国,郑国的华氏得姓出自郑世子华,郑文公的儿子,世子华的后人以华为姓。由此可以推断,孟姬是郑国华氏的长女,郑国姬姓。

伯嬴——伯嬴者,秦穆公之女,楚平王之夫人,昭王之母也。《列女传·贞顺传》伯嬴,秦康公之女,平王之夫人,昭王之母也。《太平御览》

伯嬴是秦国的公主没有错,但以上两种记载都错误,《列女传》说伯嬴的父亲是秦穆公,《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即位,而楚平王是公元前528年即位,不可能娶得到秦穆公的女儿做夫人;《太平御览》中,秦康公也不可能,秦康公是秦穆公的儿子,距离楚平王的时代也是相去甚远,伯嬴真正的父亲是秦景公。排行谥法,伯嬴的名字就很好理解,秦国赢姓,景公的长女,因此称为伯嬴。

5.祖国国名+自己祖国的姓——齐姜、陈妫、卫姬、骊姬、邓曼、樊姬

齐姜——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列女传·贤明传》

齐姜是齐国的宗女,在晋文公流亡的时候曾经被许配给晋文公,后来她嫁鸡随鸡支持晋文公离开齐国,回到自己祖国去创业,后来晋文公果然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也不负旧恩,迎接齐姜到晋国。

齐姜的故事不复赘述,她的称呼非常简单,按照自己祖国国号+自己的国姓,齐国姜氏,所以称为齐姜。

陈妫——《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陈妫,郑文公嫡夫人,生太子华、公子臧。《史记·郑世家》

陈妫,顾名思义,陈国的公主,陈国妫姓。

卫姬、郑姬、蔡姬——其母卫女,曰少卫姬,避齐乱,故在卫。《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的夫人有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而桓公好内多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即武孟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颜师古注史记》

齐桓公一共有两个卫国的宠妾,身份如夫人一样,卫国姬姓,因此称为长卫姬和少卫姬;郑姬、蔡姬同上,郑国公主,蔡国公主,都是姬姓。

骊姬——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列女传·孽嬖传》

骊姬的祖国是骊戎,属于戎的一支,却也是姬姓,因此也是国号+国姓的称谓法。

邓曼——楚武邓曼,邓曼者,武王之夫人也。《列女传·仁智传》

起初看邓曼以为是为数不多的女子名字,后来才查清楚,邓曼是邓国人,邓国曼姓。

樊姬—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列女传·贤明传》

如果按照第一种模式,樊姬的称呼就应该是庄姬,可她的称呼却是樊姬,史书并没有交代她来自哪个国家,按照当时的惯例模式,樊姬,必定是出自姬姓国家的一位女子,猜测她为樊国的公主,樊国是姬姓国家,因此她的称呼是祖国的国号,加上祖国的姓。

6.丈夫国名+自己祖国的姓——息妫

息妫——息妫的称呼很多,也因为她的故事传奇,在历代经常被称赞,解说称谓组合,关于息妫的故事不复赘述。

妫,很显然是陈国的公主,而息国是姬姓,很显然息妫这个称呼不是祖国国号加祖国国姓的模式。那么息妫的称呼到底是什么模式呢——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左传·庄公十年》豁然开朗,息妫的夫君是息侯,而她是陈国公主,因此这种称谓模式是丈夫的国号+自己祖国的姓。

7.祖国国名+排行+自己祖国的姓——纪季姜

纪季姜——纪国是齐国周边的一个国家,姜姓,纪国跟齐国算是血海深仇,先是纪国的国君谗言害得齐国哀公被周天子烹煮,直到齐襄公时期,纪国被齐国灭国。纪季姜就出自纪国。按照以往的称谓模式,纪国这位公主要么是纪姜,祖国国号加国姓,季姜,家中排行加祖国国姓,可这里称呼却变成了纪季姜,大概是因为已有一个季姜,为了区分,给纪国公主加上她祖国的国号称呼。总之,这也是春秋对女子的一种称呼法。

8.丈夫谥号+夫人称谓——许穆夫人、宋桓夫人、黎庄夫人

许穆夫人——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列女传·仁智传》

《列女传》中许穆夫人的身份记载有误,她的身份比较特殊——首先,她的母亲是宣姜,卫宣公的夫人,但许穆夫人却不是卫宣公的女儿。《列女传》中说她是卫懿公之女,卫懿公在没有即位之前叫公子朔,是卫宣公与宣姜的儿子,所以许穆夫人怎么可能是卫懿公的女儿?那样岂不是宣姜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私通?

宣姜本来是卫宣公儿子公子急子的夫人,却被卫宣公抢夺做了夫人,后来卫宣公早死,宣姜与公子急子的弟弟公子顽私通,才生下来许穆夫人。所以,如果按照母亲这儿的关系,卫懿公是许穆夫人的哥哥,如果按照父亲这边乱算,卫宣公是许穆夫人的祖父,卫懿公则是她二伯父。

言归正传,这位卫国的公主嫁给了许穆公,按照以往的称谓法,不是穆姬,就是卫姬,而这里则称为夫人,她的丈夫是许穆公,因此称为许穆夫人,这种称谓法跟现代颇为相似,跟着丈夫的称呼,再尊为夫人。

宋桓夫人——文公女弟为桓公夫人。宋桓夫人,乃卫公子顽和宣姜所生,宋桓公之夫人。《颜师古注》

宋桓夫人同许穆夫人,都是宣姜的女儿,嫁给了宋桓公为夫人,因此称为宋桓夫人。

黎庄夫人——黎庄夫人者,卫侯之女,黎庄公之夫人也。《列女传·贞顺篇》

同上,黎庄公的夫人,因此称黎庄夫人。

9.祖国国名+娘家氏+祖国的姓——宋华子

宋华子——齐桓公的夫人有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而桓公好内多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即武孟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颜师古注史记》

宋华子是齐桓公宠妾里面的一位,宋国人,子姓,贵族华氏的女儿,因此称为宋华子。

10.特殊称谓

卫寡夫人——夫人者,齐侯之女也。嫁于卫,至城门而卫君死。保母曰:“可以还矣。” 女不听,遂入,持三年之丧,毕,弟立,请曰:“卫小国也,不容二庖,愿 请同庖。”夫人曰:“唯夫妇同庖。”《列女传·贞顺篇》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卫寡夫人之所以得此称呼,结构可以解剖为——嫁给卫国、未嫁丈夫死称为寡、尊为夫人。这种称谓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是一种特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