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無綫的節目《大整蠱》雖然反應一般,惟當中一個整人環節《Mean Talk》(見圖),卻得到觀眾的歡心……當然這都是在熒幕前梨花帶雨的李佳芯,還有扮主持的阿Bob和江美儀之功勞。不過這一趟無綫靈機一動,索性將節目假戲真做,成為正規節目。懂得將話題發酵善用,值得一讚。

首集《Mean Talk》的人選亦沒有令人失望,請了鍾培生和林作二人對談。除了前者誇讚自己的性能力這Sound Bite比較有話題性之外,其餘內容也不算很Mean或令觀眾吃驚(甚至乎略嫌有點客氣)。但因着他們早在網絡作出「小學雞罵戰」,加上又將會在擂台上打一場,只要二人一同場,花生指數就肯定滿分。

然而往後的集數,卻顯露了節目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是根本不夠Mean。

回想當初《大整蠱》的《Mean Talk》成功製造效果,就是江美儀的咄咄逼人,成功把蒙在鼓裏的李佳芯逼出真實反應,才是觀眾覺得這個「節目」最新鮮的元素。否則在無綫已有海量的清談節目下,觀眾又怎會對《Mean Talk》可以「假戲真做」如此期待?其實製作人在構思《大整蠱》的《Mean Talk》環節時,只會視主持人尖銳和不留情面的質問,為一種整蠱對方的把戲,並不敢真的當成一種訪問風格,因為這無異於摧毁自家藝員的形象——但藝人的真性情,始終是觀眾最想看的東西。所以當電視台宣布會將《Mean Talk》變成一個獨立節目,觀眾仍會希望有機會看到嘉賓被盤問至逼至牆角,並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顯露出來……這一切期望,當然沒有發生。《Mean Talk》中江美儀的提問看似兇狠,但對藝人來說沒有一點攻擊力,它跟所有訪問節目一樣,大概唯一的分別,僅僅是要表現不夠好的嘉賓,喝下一杯味道奇怪的「特飲」作懲罰而已——然而,這種變異自《獎門人》「辣辣壽司邊個食」玩意,又對提升節目Mean的效果有多少幫助呢? ●文:視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