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石翁心臟病兼內出血 醫生:切胰脾無死「救到佢」 指死亡風險50% 非必要不考慮 - 20240221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二

膽石翁心臟病兼內出血 醫生:切胰脾無死「救到佢」 指死亡風險50% 非必要不考慮

【明報專訊】74歲退休漢2020年因生膽石前往瑪麗醫院就醫,接受膽管鏡檢查後出現內臟出血及心口痛,經過多次手術後不治。死因研訊昨日繼續,時任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主管醫生供稱,事主接受引流管治療後,誘發心臟病,及後接受「通波仔」手術及服用薄血藥以解決心血管栓塞,惟薄血藥會令事主的內臟傷口難以癒合,院方其後為他切除胰臟和脾臟,形容該手術最終「救到佢,佢冇即時死亡」。明報記者

事主林國昭死於2020年11月17日,醫管局被列作有利害關係方。

通波仔後服薄血藥 令傷口難癒

時任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主管醫生張丹圖供稱,事主2020年8月27日首次做剖腹手術後,十二指腸的穿孔沒有癒合,反而出現感染及誘發事主心臟病。張認為若繼續採用保守的引流管治療,可能令事主心臟病惡化,情况等同「一個計時炸彈,拆唔拆,定博佢唔會爆」,故當時他與團隊建議採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切除滲血的組織以助事主止血。

3心臟血管栓塞四至八成 判斷長期病

院方9月22日先為事主做核子掃描,評估心臟狀况能否負荷手術,掃描顯示事主沒有缺血(見另稿)。3日後,張丹圖操刀為事主做胰十二指腸切除術。9月30日,事主接受「通波仔」手術,發現心臟3條血管分別有四成至八成栓塞。張丹圖認為此反映事主的心臟栓塞是長期疾病,不可能短時間內形成。

張丹圖提及,事主在「通波仔」手術後持續內出血,10月9日事主的引流管大量出血,生命危殆。死因裁判官林希維關注病者「通波仔」後需服用薄血藥,雖有利暢通心血管栓塞,但抗凝血的功效會令傷口難以癒合;張丹圖表示,事主服用薄血藥後,單靠手術止血「係盞搞」,因此於10月9日為他切除胰臟和脾臟,從根本解決出血問題。張形容該手術有一半死亡風險,如非必要也不考慮,最終手術「救到佢,佢冇即時死亡」。

死於支氣管肺炎心肌梗塞 稱表徵脗合

時任瑪麗醫院駐院醫生陶巧敏指出,事主於11月15日被送入深切治療部病房,11月17日經檢查發現肺部有陰影,以及心律不正,經搶救後終告不治。林官指出,法醫報告判斷事主死於支氣管肺炎及急性心肌梗塞,陶表示法醫的觀察與事主的臨牀表徵脗合。研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 1075/20】

(死因研訊)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