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预计年底前完成?为何近期中概股多家企业在港双重上市?

7月26日,阿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集团向港交所提交申请,将新增香港为双重主要上市地。在港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将在港交所主板及纽交所两地双重主…
关注者
571
被浏览
684,742

101 个回答

临时加个图,刚出的新闻


========原来的正文=======

新闻和财经类媒体的科普已经很多了,我说点大家白话的理解;


1、双重主要上市和二次上市的区别

双重主要上市:美国和香港都上市,各自按照各自股票市场的规则申请上市,哪边出了状况不会影响另外一边;

二次上市:先上美国,然后再拿出一部分股票去香港这边发,拿出来的部分和之前的部分有区隔;在美国先上就是美国那边是主要上市地,那边出了问题香港这边也受到影响;

优劣势上:双重主要上市优点是两边互不影响,缺点是两边的规则你都要遵守,流程和要求复杂;

二次上市的优点是申请和审核简单,但没办法解决“极端情况”;


2、你所说的“极端情况”是什么?---中概股的股票在美国退市

可见的中短期内不会改变的中美对立关系的格局、SEC关于审计底稿和中国的博弈;

最坏的结果就是,大批的中概股公司因为没有办法满足SEC的要求而退市;

具体的可以看这里:


3、极端情况出现的概率大吗?---我不知道

关于审计底稿这个破事,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法案实施时间是21年12月,要求是连续3年没办法审计底稿,就退市;以及整个法案还有个加强版,把3年弄成2年;

那就是说22年开始,23年年底就是deadline;

而为了让23年的审计是符合SEC规则的,这个事情就必须在22年年内有个明确的说法……

时间非常紧张……

而现实的情况是:

今年3月-4月,我们这边的表态是:

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

来源: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研究了宏观经济运行、房地产企业、中概股等问题,释放了哪些信号?

很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达成协议

来源: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回应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很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达成协议

然后是7月14号,美国那边的表述:

来源:中概股退市谈判无进展 美国证交会:没有信心


4、所以,不管有没有极端情况,先弄个双重上市兜个底?---是

阿里不是第一家做双重上市的,理想、小鹏、知乎、B站、贝壳都弄了……

所以哪怕真的到了极端情况那一天,没什么办法了,在美国那边退了也就退了;

公司还有一个香港上市公司的身份,股票还能流通,

至于之前投资人能否跟着你来这边交易,实话实说那还得看公司自己是否足够好了。


5、那双重上市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吗?---不是

香港市场的交易量还是太小了,

6月每天成交额1507亿港币,相对应的美股大概每天是4-5000亿美金的水平;

从本质上来说,国际资本市场,是同样的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的交易所、用相同的规则在做交易。纽约和香港,性质完全一样。
中概股在纽约一泻千里,香港股市就持续低迷,就是这个道理。认为离开纽约去香港能解决中概股问题,是不了解资本市场。

来源:纽约到香港,崎岖有泪光

在香港市场,只有体量大的(大家现在心里预期应该是超过50亿美金体量)的股票才能得到比较多的关注;

对于阿里这个体量的大家伙而言,即便到了香港,大概率也还是会有不少投资人买的,就像国际的投资者买腾讯一样;

作为可参考的类比,我看了眼同样双重上市的B站,过去5个交易日两地的交易额分别是:

单位:港币7.257.227.217.207.19
港股交易额2.79亿3.50亿4.35亿4.66亿3.91亿
美股交易额3.60亿5.31亿10.36亿10.04亿10.51亿
对比44:5640:6030:7032:6827:73


6、最后说一句,在时代大浪中,企业再大也不过是一艘小船罢了……

PS: 给我的好朋友 @潘乱 打个小广告,今晚他在他自己的视频号---乱翻书 直播聊这个话题:

有兴趣的可以去听听~

感谢邀请。

近段时期以来,双重主要上市正在成为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

截至目前,已有 @知乎、贝壳、小鹏、理想等9家中概股公司实现在美国和香港双重主要上市。

阿里巴巴作为流通市值超2万亿港元的优质龙头公司,此次回港双重上市具有极强的标志性意义。

双重主要上市之后,相关公司可以更好应对单一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一、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美股上市公司回港主要有三种路径1)私有化退市后再来港申请上市;2)在香港主要上市(双重上市);3)二次上市。

而二次上市、双重主要上市,两者主要区别为:香港上市地位是否受美国上市地位影响,以及是否可以纳入港股通。

1、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

这里先来简单科普一下: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是指已在本国上市的公司将其部分发行在外的流通股股票在非注册过的另一家证券交易所上市。

二次上市一般多采用存托凭证的形式。其中,最为有名、使用最多的模式是美国存托凭证(ADR),此外还有全球存托凭证(GDR)等。

在这种发行方式下,先由银行购买一定量外国公司的股票,并且把这些股票全部托管在银行当中,银行再把拥有的这些股票打包在一起,出售代表着这一篮子股票的证券,而在美国,这些证券就被叫做ADR。


如果公司以融资型DR二次上市,基础股份来源是公司新发行的普通股。在定价上,对应DR是以定价日当天,公司在原市场的市价作为参考价进行折算,并由发行人与承销商协定后确定一个价格,这也是阿里巴巴、百度、网易等大多数中概股回港选择的二次上市方式。

香港二次上市,虽然成本低、时间短,因此也是中概股回归的首选和主流,但是其上市地位可能会因海外主上市地变更而面临不确定性、同时目前无法纳入港股通交易范围


2、双重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

这里先来简单科普一下:双重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是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不同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行为。

在双重上市情形下,若公司已经在美国上市,其在香港市场按本地市场规则发行上市,须遵守的规则与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公司要求完全一致,而且两市场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股价表现相对独立,可能产生价差。

双重上市的公司完全满足两地监管要求,和本地上市没有太大区别,更容易被国际投资者接受,也更易于符合A股市场监管纳入港股通以及为之后回A股市场三次上市奠定基础。

举个栗子,根据知乎的招股书,A类普通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后,于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处登记的A类普通股将可转换为美国存托股,部分美国存托股亦可转换为A类普通股。

来源:知乎-W招股书


目前通过此路径上市的公司有:知乎、理想、小鹏、百济神州、名创优品几家公司。

双重上市虽然相比二次上市需要较高的合规和时间成本,若企业选择在香港作双重主要上市,其须遵守的规则与对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公司要求没有不同,必须遵守港交所的所有相关《上市规则》,2018年新修订的《上市规则》对大中华及海外公司在港上市做了详细规定。

但是其上市地位并不会因为海外上市地位发生变化而受到影响,也更易于符合A股市场监管纳入港股通。有些2020、2021年才上市的公司,还不满2个完整会计年度,无法走二次上市路径,直接进行香港的双重主要上市可以更快实现港股挂牌交易(如理想、小鹏)。

最重要的意义是防范美国的SEC法案,美国SEC对这种骚操作已经很娴熟了,2022年3月,美国SEC对5家大市值中概股采取了上述手段,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法律依据就是《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

SEC称,基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提交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所要求的报告,SEC有权将其从交易所摘牌。该法案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尽管法案适用于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但普遍认为其主要针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其实,SEC对于中概股企业审计底稿事项的监管要求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

在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如果它在主要上市地(纽约)被强制退市,那么它的香港上市地位也受影响,这柄达摩克里斯之剑,可以落到任何一家中概股头上。大家总是要找退路的。

所以,把主要上市地放在美国是不保险的,双重主要上市的第一意义,是即使美股退市也不影响公司的港股上市地位。


图片来自富途


二、如何看待阿里巴巴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

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拟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这个决定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广泛多元的投资者,尤其是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参与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长和未来。

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之后,预计国际投资者将更多配置阿里港股,可能给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同时,阿里巴巴港股预计也将符合港股通资质,从而或为内地投资者直接投资阿里创造更多便利。

阿里巴巴和香港渊源已久,香港是阿里巴巴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起点,从2007年以来,阿里巴巴就将香港作为主要上市地的首选。

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就曾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4年,阿里巴巴筹划整体上市时,首先考虑的目的地也是香港联交所,并开展了相关路演。但由于当时相关规定限制,阿里最终转赴纽交所上市。

2014年,赴美上市前夕,阿里巴巴仍公开表示:未来条件允许,我们将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内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

2018年,香港联交所启动上市制度改革,这也为包括阿里在内的大量国内互联网公司在港上市创造了更有利条件。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纽约依然作为阿里的主要上市地。

自2019年在港上市以来,阿里巴巴大部分流通股已转至香港注册。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阿里巴巴集团股份于香港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7亿美元,于美国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32亿美元。

中国和亚太地区作为阿里巴巴业务开展的主要市场,阿里始终受到中资和亚太资金的高度关注。此次阿里新增香港作为主要上市地,在技术层面上水到渠成,也符合市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预期。

阿里巴巴作为流通市值超2万亿港元的优质龙头公司,此次回港双重上市具有极强的标志性意义。

阿里巴巴在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后,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依然可以继续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巴巴股份,这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向香港转移,也体现出阿里对香港乃至中国市场未来的信心。

在公布相关消息时,张勇强调,阿里对中国的经济和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

3、为何近期中概股多家企业在港双重上市?

2018年香港联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后,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公司选择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但在交易机制设计上,大多以美国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挂牌多采用“二次上市”模式。

近段时期以来,双重主要上市正在成为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截至目前,已有知乎、贝壳、小鹏、理想等9家中概股公司实现在美国和香港双重主要上市,阿里巴巴作为流通市值超2万亿港元的优质龙头公司,此次回港双重上市具有极强的标志性意义。

双重主要上市之后,相关公司可以更好应对单一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其实除了上面讲的预防美国sec法案,双重上市还有很多好处。香港是个“水浅船多”的市场。为什么港股的估值、流动性弱于美股?因为资金不够多。

香港承接中概股需要资金,资金要水从南向资金来、从QFII来,最直接的就是让这些吃水深的中概股,纳入沪/深港通,就有资金了。虽然现资金体量小,不代表以后小。

总之这些回港的中概股,一定是需要中国大陆来输送资金的,保持合理市值,是股权资本运作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说在港双重上市的公司,可以被纳入港股通名单,继而引入A股投资者,提升股票的估值、流动性。


清流,资深投资人,蚂蚁财富雪球、知乎基金优秀答主。

如果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同名ID“清流财记”(qingliucaiji)

或者直接在文章和回答下面留言,能答的,清流都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