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摔角王 上海挑戰另類藝術人生 - 華視新聞網

台灣摔角王 上海挑戰另類藝術人生

台灣摔角王 上海挑戰另類藝術人生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2日電)曾在台出版「摔角王」一書的李國弘,近兩年在上海玩起了少為人知的特雷門琴,還因自製模型等吸引網友關注。他魚目混珠地在社區外牆掛上「優秀藝術家現居」牌子,至今還沒被勒令拆除。

很難定義李國弘。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現在是個待業中的迷惘中年男子。2015年,他應朋友之邀到上海從事廣告工作,原本只想待幾個月,卻陸續在「工作、辭職、找工作、再辭職」的節奏中,在這座城市待了近10年,累積了不少作品。

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系(後改為建築設計系)畢業的李國弘,對於建築和公共空間感受特別敏銳,先是自寫自畫,速寫了幾十幅上海的特色建築、老建築與街景,趕在它們被拆前留下紀錄,集結成「消失的街道」一書。還有地方官媒2021年採訪他,以居民身分談對蘇州河沿岸公共空間的整治意見。

只要感覺到工作不斷重複,或是忙到沒有辦法發展自己的愛好時,他就會辭職,最近一次辭職是在2021年底。

當時他覺得自己很久沒寫程式了,想了解現在平台上做互動的方式和趨勢,於是買書研究Arduino,這是創客圈常見的互動裝置平台,可將感測功能加以運用。

過程中,他想起了利用肢體感應方式來演奏的特雷門琴(Theremin),這原是蘇聯人在1919年的發明,是最早的電子樂器之一。何不自己做一個呢?於是他買來天線、接線盒、鋁管等,自己鑽孔、焊接、寫程式,據說還燒壞了好幾個電路板。如今,他持續改良自製的特雷門琴已經到了第8代。

上海封城期間,正是練習演奏和製作特雷門琴,陪他度過出不了門的兩個月。不開伙的他,當時很幸運能靠著對門兩個女生做飯讓他搭伙,但精神食糧,則是靠這把琴。

特雷門琴演奏的視覺效果很有意思,沒有琴鍵和琴弦,雙手空中揮舞,一手控制高低音,一手控制音量。兩岸都只有很少數的人在玩,他這個非音樂科班出身的人,把相關製琴與演奏影片放上嗶哩嗶哩網站(俗稱B站)後,也在中國大陸帶起了小範圍的熱潮。

李國弘是個「玩得很認真」的人。寫程式遇到瓶頸時,其他的「消遣」又為他開出了新的路,其中一個是他用紙黏土捏出日本電視劇「超人力霸王」中各種角色的模型。2022年底,他搭配文字製作成精裝書「巨人解剖學」,原本只是做5本供網友抽獎,後來一直有人向他詢問購買。

接著他想要做怪獸主題,但不想用同樣的表達方式,便決定用自己最陌生的水墨畫來呈現。如今已經完成幾十幅「怪獸山水」,正在籌備畫展。

對李國弘來說,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邊想邊做,並不知道每一種興趣會延伸發展到哪裡去。寫「巨人解剖學」時,他可以從動漫對映到二戰後日本的政治經濟環境;畫水墨時,他能感受到提起毛筆的那一刻,宋代美學就進入其中。但市面上的國畫學習書十分僵化,他因此諷刺性地仿作一本怪獸山水畫教學畫冊。

當所有的事情只是重複而缺乏思考時,他就會打住。目前為止,他對特雷門琴仍在持續研究中。偶爾有人請李國弘商業演出,甚至他還擔任一部製作中電影的特雷門琴指導。

他認為這是待在上海的好處之一:有許多的可能性,因為中國大陸人口基數龐大,哪怕是極小比例的同好圈,都可以找到互動與討論的人。

問李國弘在上海10年的一些文化觀察。由於他前述幾本創作集都是少量印刷,沒有正式出版,他能感受到前些年開始,各平台對於沒有書號的出版品上架審查特別嚴格。

此外,越來越多留洋過的中國青年、喜愛藝術與次文化的青年返國,上海也多了許多屬於小眾團體的市集、演出與聚會等活動。李國弘觀察,他們對創作自由、表達自由的需要比一般人更大,對出版審查、活動審查等也更難接受;而當局為了管理需要,會臨時通知活動不准舉辦等,這類衝突不斷增加。

與此同時,上海在某些方面,可能依然是全中國最有包容力的城市。2022年12月,李國弘花了人民幣20元(新台幣88元)在淘寶訂製一塊金屬牌子,上頭寫著「優秀藝術家 李國弘現居」等字樣,就掛在居住社區的外牆上。

在中國,很盛行為建築授牌,通常是文物保護點、名人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某某示範基地等各式各樣的「官方認證」。李國弘的初衷其實是自嘲、惡搞,記錄一下自己沒有上班的這一年,順便也透過這個實驗行為,看多久會被官方發現然後丟到垃圾桶處理。

有些人路過但視若無睹,但也確實有人注意到牌子。據他說,周遭居民包括居委會都知道此事,但能包容它的幽默感。現在這塊牌子的實驗意義已經沒那麼強了,反而是「優秀藝術家」幾個字總是提醒他,不上班的這幾年,自己做了什麼。(編輯:周慧盈)11305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