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六龜│心靈旅程》山中無日月,我的十日內觀
遊記

《高雄六龜│心靈旅程》山中無日月,我的十日內觀

17 2 9045
Evava 的頭像
Evava
舊 2021-06-23, 11:36

山中無日月
2021年五月中參加了一場十日內觀課程,翻轉了我的生命觀。疫情持續延燒,無法往外探索,人心動盪不安,卻是向內求的最好時機。

關掉手機,與世隔絕的十日
在旅行中我常有種虛無感,如果我現在消失在世界上,誰會知道?又有誰在乎?

現代人用網路、社群平台與世界接軌,聽起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每天在網上與朋友聊聊,偶爾發文、發發限時動態,滑手機看看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如果關掉了手機,你是誰?如果我們的存在必須用網路來證明,不也是件荒謬的事?

這次我選擇關掉手機,從網路世界消失十日,重新認識手機背後的自己。



圖/2013年在印度北邊芮詩凱詩。

電流與能量,體驗出家人生活
先說說結論。在內觀中心的每一天都有小體悟或小驚喜,身心靈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神奇感受,最讓我吃驚的是感應到「電流」與「能量」,原來人體真有能量,「氣」也真實存在。

十日內觀營造一種獨自修行的環境與氛圍,十天時間不言不語,獨自靜坐、吃飯、睡覺,幾天下來居然有種出家的感覺。幾年前到中南半島旅行,聽外國朋友聊到「體驗出家」,這次無意間也讓我體驗了出家人的生活。

十天的練習,心逐漸變得平靜穩定,對於所有的感受都更敏銳,當十日課程結束的那一刻,我已經不是十日前的那個我了。

**每個人的反應都很不一樣,會受到過往的經歷而影響,也可能是天生體質不同,抑或者課程前的身心靈狀態。不論感知或體驗到什麼,每個人對此課程都是正面的反饋。



圖/印度恆河。芮詩凱詩。

參加動機:好奇心
為什麼參加這樣的課程?

會報名很大的原因出自於「好奇心」,我曾在印度體驗靜坐,然而始終抓不到訣竅,一直很想知道靜坐的方法。爾後在旅程中數度聽聞這個內觀課程,每個人都給予正面的反饋,引起我極大的興趣,要了解它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體驗。

2021年的現在,因為疫情讓原本拉丁美洲帶團計畫全部停擺,生活即使平靜無風,卻逐漸迷失方向。於是利用這段時間的空檔報名了課程。

面對即將消失十日,我心中充滿各種焦慮,擔心工作沒有交代完,擔心該做的事沒做完,擔心可能發生的事會沒有人處理。



圖/印度芮詩凱詩修道院。

內觀是什麼?
Dhamma Vipassana 由印度裔緬甸老師葛印卡所傳承, 所謂「內觀」就是透過觀察自我而去觀察世間萬物,是印度最古老的靜坐方法之一,深入身心自我探索,目的是要讓我們的心達到平靜平衡的狀態,然後用平等的心去看待世事無常。

目前在全世界有214個內觀中心定期開課,在台灣有兩個,分別為台中法昇中心(目前為嘉義臨時中心)與高雄六龜法邁中心。


圖/ 抵達內觀中心。

圖/內觀中心周邊景致。


交通方式
網頁上有一欄「交通指南」。

我參加的高雄法邁中心位於六龜,有部分人選擇自駕前往,沒有交通工具的可以在「左營高鐵站」或「高雄火車站」搭乘公車前往,轉乘資訊如下:



動態時刻表:https://ibus.tbkc.gov.tw/ibus/driving-map/8025

另外,有一欄「搭便車登記板」,可以在上面登記。

去程:我從左營高鐵站搭乘12:45的車次,再到六龜農會換車,抵達中心時大約下午16:00。
回程:我搭室友的車回到高鐵站,車程約一個半小時。有許多學員自駕,第十日早上可以詢問。


圖/內觀中心外的公車站牌。

內觀報名與規則
全世界的課程都可以在官網上直接報名,搜尋「Dhamma Vipassana」加上「國家名或地名」,就可以找到對應的網頁。

台灣的網頁在這邊:https://tw.dhamma.org/zh-tw/

官網中有非常詳盡的介紹,為了避免學員對課程產生誤解,課程說明的最前面申明:「申請參加課程之前請先詳讀」,讓學員充分了解行為規範,再決定是否參加。

重要的條則有:
禁語:內觀期間禁止說話、不能交談,而且要避免眼神接觸,自言自語也不行。
另外,不能書寫、不能閱讀。 禁止使用各種電子產品。

遵守戒律:
不殺害任何生命
不偷盜
不邪淫(意思是:禁絕所有性行為)
不妄語(不說謊)
不服用所有的菸酒、毒品等麻醉品

舊學員必須持守另外三戒(曾參加過一次葛印卡老師或助理老師所帶領的十日課程):
過午不食(過了中午以後不再進食)
不作感官方面的娛樂、不裝飾身體
不睡高大或豪華的床

在課程期間,我把喝咖啡的習慣先暫停,讓身心靈不受任何外力影響。另外,由於長時間靜坐四肢容易腫脹,我在第二天把手上、腳上戴的首飾也都拿掉了。

全程素食:由中心提供餐點,不得攜帶任何食物入內。

其他規則像是:衣著素雅不露背、褲裙需過膝、男女隔離、內觀期間不得離開結界(內觀中心範圍)、不與外界接觸⋯等等,我就不在此贅述。

規則看起來落落長,實際上到了中心以後只有「禁語」這一點會提醒大家,其他規則不會被檢視,真要看書、書寫、聽音樂、偷吃零食,其實也不會有人知道。


圖/內觀中心廚房的調味罐。第十一日我們這組負責打掃廚房,趁機拍了幾張照片。

全程素食
內觀中心餐食
6:30 早餐:粥搭配三四樣小菜與醃菜瓜,一種水果。
11:00 午餐:飯搭配三四樣小菜與綜合堅果、醃蘿蔔,一種水果,偶爾有甜點。
17:00 茶點:糙米粉(泡開有點像麵茶)與蘋果。

課程之前我最擔心的就是餐食,平常很容易肚子餓,三餐以外小點心與水果不斷,很怕進來以後會餓肚子。直到吃了第一餐,我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我必須說,這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素食,原型食物加上簡單的烹調,我從來不知道素食可以把食材的味道表達得如此完美。我暗自慶幸自己報名了台灣的課程,如果在美國會吃什麼?南瓜素漢堡配薯條可樂?

原以為進食時間是無法改變的,第四日晚上結束靜修時有一位學員排隊問問題,她述說身體種種原因必須增加進食的次數,並要求廚房每天多幫她準備兩樣水果,一個中午吃一個晚上吃,助理老師馬上吩咐下去。我心想:原來有比我餓的人。




圖/內觀中心菜單。

作息時間表(如圖)
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修習。
每天三次用餐後有較長的休息時間,我會回到房間睡覺。我只有在吃飯與走路時是睜著眼,其他時間都是閉眼的。

雙語內觀開示
晚上19:00是開示時間,台灣的中心學員多是台灣人,靜修堂播放的是中文版穿插一點英文。各國的內觀中心都備有多語種,不管你在哪一國參加內觀課程都可以選擇中文版的開示。我們這一期有一個外國人,開示時間他獨自一人坐在廚房看影片。

全程免費
課程無需費用,十日的食宿與場地都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讓想參加的人不因為預算不足而停駐不前,也不會因為價格使我們預設立場,而將內容預先貼上標籤。

在第十日早上接受捐獻,換言之,只有完成十日課程的學員才有資格捐獻。


圖/學員入住的水泥屋子,每個小屋子裡面住兩人。

內觀中心設施
中心四周有圍欄,稱為「結界」。學員可以活動的範圍有靜修堂、房間、餐廳、洗衣脫水間、曬衣處,另有新學員禁止進入的廚房與法工寢室。

寢室是一個個獨立的小水泥屋子,學員兩人一室,裡面有兩張床、一個小櫃子、一間浴室,簡單乾淨。房間沒有冷氣,天花板有一個吊扇,窗戶上有抽風機。

五月份的高雄天氣炎熱,白天睡覺都會汗流浹背,早晚稍微涼快些,如果再選擇一次,我會參加冬天的課程。


圖/我入住十日的F6房。

圖/內觀中心結界。

圖/法工住宿,學員禁止進入。

課程開始
雖名為十日課程,其實是12天11晚,晚去早回。中心位處偏遠處,若要請假前往,必須騰出12天的時間。

接下來我們進入課程分享,我用時間區塊來將感受分階段描述:

第0天 報到
報到時間為下午14:00-17:00。我在16:00抵達,填寫一張詳細的表格後,事務長給我們每人一個棉布束口袋,手機與貴重物品放進去。這一分別,要十天後才能再見面。

繳交手機之前我傳了最後一封訊息,交接工作內容,與世隔絕的日子正式開始。

自從發明智慧型手機以後,這是第一次要與手機分開這麼久。原以為少了手機在身邊會有分離焦慮症,當下卻有種「解脫」的感覺,原來不被俗事打擾的感覺如此輕鬆。我帶著行李來到房間裡,躺下後深深地睡去,好久好久沒有睡得如此安穩。 我才發現,原來手機帶給我們的牽絆是如此的強大。

晚上18:00用餐,18:30環境介紹,19:00第一次進到靜修堂內聽開示,並開始「神聖的靜默」。21:00回房休息,由於不能寫字、聊天、滑手機,也只能睡覺。


圖/內觀中心走廊,盡頭是出入口。

第1-2天 觀息
早上4:00鐘聲響起,起床刷牙洗臉。4:30到靜修堂開始靜修。

我不是會認床的人,早睡早起對我來說完全沒障礙,這十天作息正常,讓人神清氣爽。

每個斷點都會敲鐘,每次敲鐘不是開始就是休息,即使沒帶手錶也不會錯過任何事。像是早上起床這種重要的時間會敲得特別久,而且結界內空間不大,事實上也不可能會錯過任何事。


觀察呼吸
這兩天的靜修重點是「觀息」,把注意力放在整個鼻子與上唇,包含鼻子的外部、鼻腔內部、鼻孔周圍與上唇,觀察每一次呼吸確切是從哪個鼻孔進出,觀察氣息接觸到鼻子或上唇的確切感受。

重點是「觀息」而非「調息」,只要正常呼吸即可,不需要改變呼吸的強弱或節奏。如果感受不到氣息可以加重呼吸幾次,抓到要領後就恢復正常呼吸。

旋轉的小宇宙
也許是適應期,頭兩日腦袋特別混濁,觀察呼吸也常抓不到要領。閉眼觀息,記憶在腦中天旋地轉,彷彿這三十幾年五十多國的人生縮時播放,所有過去經歷過的片段爭先恐後地出現,一個還沒播完下一個畫面出現就搶走戲台。
休息時間回房小睡片刻,沒想到夢中更加精彩,跳躍式的故事沒有任何邏輯。

就這樣,我迷失在自己的小宇宙中。
每當鐘聲響起,腦中浮現大問號:「我是誰?我在那裡?現在幾點了? 」
我從光源與溫度來判定時間,再從公佈欄上的公告推算外界的日期。

神奇的熱能
從第二天開始,在內觀時身體感受到強烈的熱能,特別是在虎口處有一股熱氣要衝出來。一開始我以為是天氣熱,於是每天沖兩次澡降溫,直到詢問助理老師後,才知道這是感受到「能量」的正常反應。

我時常把「能量」掛在嘴邊分享,以前我以為能量是一種意象,或是一種比喻,經過這次內觀才發現能量是真實存在而且能感受到的,即使屢屢出現,這驚喜依舊伴隨著我度過山中的十日。


圖/公告欄。每天的課程表與注意事項都放在這上面。

第3天 縮小範圍觀息
第三天觀息的範圍縮小到鼻孔周圍與上唇人中的部位。感受氣息的進出,並且清楚辨認氣息從哪個鼻孔進出。

早上4:00醒來到浴室梳洗,看見浴室內有千百隻螞蟻竄流, 我完全嚇傻了!

我心中浮現內觀規則:「內觀期間不得殺生」,所以這是在考驗我還是在跟我開玩笑?我慌亂之中驅趕了一些,簡單梳洗就到靜修堂去。

頭兩天偶爾回房靜修,卻每回都撐不住倒頭便睡,為了不白走這一遭,我下定決心後面的日子死撐活撐都要待在靜修堂裡。

靜坐半小時後肚子不停翻滾,我衝回房間拉肚子,接著倒頭大睡。早餐的鐘聲響起時,我心中懊悔不已,才說好要認真靜修不回房休息,結果馬上就破戒了。一整天就在反覆的情緒之中翻滾。

晚上聽完開示才慢慢釋懷。一天12小時的靜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發現自己分心了或無法如預期般順利,不需要懊惱或過度責備自己,只要再回到內觀即可。


圖/在房間裡內觀。

第4天 內觀日開始
有了前面三天的訓練,第四天開始進入真正的內觀,用觀息的方式觀察全身上下的感受,從頭頂到腳指,掃描身體每一吋部位的感受,起初先從表層較粗糙的感受開始,再慢慢觀察到身體裡頭較細微的感覺。


堅決靜坐:菩提樹下的頓悟
從第四天開始共修時間不能變換姿勢,稱為「堅決靜坐」。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走到菩提樹,立下誓願:如果不能覺悟就不起來。而且他還規定自己不能變換姿勢,坐了七天七夜終於參透悟道。

堅決靜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用這方法讓我們強烈感受痛苦,再從痛苦之中解脫,把自己釋放。我們靜坐一小時就受不了,若是靜坐七天七夜沒餓死腿也廢了。佛陀用這麼激烈的方式,也許加速了頓悟的效率。

一開始強迫自己坐下就不動,撐到40分鐘就受不了了,多嘗試幾次後終於成功稱過一個小時。說也神奇,雙腳的酸麻感消失了,又或者說酸麻感依舊存在,但是自己用一種超脫的角度看待,彷彿用分身在一旁客觀地觀察這一切。

但是,成功過一次不代表往後都能順利,若是無法堅持一小時,就儘量減少移動的次數。


圖/靜修堂外觀。

第6天 內觀轉折日
據統計學員在第二天與第六天是最容易放棄,我右前方有一位女生在第二天之後就不見了,其他人都堅持到了最後。

平等心與無常的瞭知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化」,內觀的真諦是要我們用平靜平等的心去面對一切,所有的感受都是暫時的,都會過去的。面對不好的感受不要起瞋恨之心,同樣的,對於愉悅的感受不要心生貪念,因為好的壞的終究都會過去。當你瞭知「無常」以後,就能用平等心去看待發生的一切事物。

痛苦與喜樂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身體上的感受,一個是心裡的感受。

當我們身體有搔癢、疼痛等感受時,心裡不要去產生負面的情緒。

換言之,當我們身體有舒適、愉悅的感受時,不要產生貪戀的情緒,這就是「平等心」。

舉例來說,盤腿靜坐時腿部受到壓迫導致痠麻,身體感受到「痛」的覺知,大腦對這個意念下了「痛」定義,再傳輸到心裡產生「憎惡心」,因為痛是不好的感受,所以排斥它,這是一連串的自然反應。

如果試著以「平等心」對待這個感受。腿部痠麻,身體感受到痛的覺知,大腦對於這個覺知不作定義,心裡不產生憎惡,就沒有排斥感,這種痛的感覺突然消失,就只是暫時的酸麻而已。

這個平等心的概念我花了好多天才理解。

細微振動與電流感應
晚上開示時葛印卡老師聊到「科學」,我感到非常震驚,原來佛學與科學有關聯。宇宙中所有物質結構是由次原子微粒構成,我們的身體也是由無數個微粒組成,這些物質每分每秒以極快的速度振動著,振動產生波動,波動產生能量,這是物質的本質。

內觀時,當我們用平等的心去面對身體上所有感受,可以感覺到身體局部的細微振動,振動區塊串連起來,身體會產生一股電流。這是科學在內觀的印證。


圖/靜修堂外觀。

第九天 平等心的運用
內觀期間對於快樂與苦痛的處理方式,就像是人生的縮影。運用在日常生活上,面對時時刻刻發生在周遭的大小事,以平等心去面對。這一點其實比想像中還要難得多,當有一件平時會令我們生氣、激動的事發生,往常的經驗我們體內會產生負面反應,即使知道世事無常,所有的事都會過去,我們依舊會感受強烈。

葛印卡老師傳授的內觀讓我們反覆練習把步驟拆解,遇到事情先冷靜下來思考,再決定要對它做出什麼反應,這一個拆解動作也許只是幾秒鐘,足以打破我們原有的習慣。幾次之後,冷靜變成我們的習慣,就能成功擺脫以往的情緒。

當然,還是有不成功的時候,這時也別灰心,只要覺知到這樣的情緒變化,下次再發生相同的情況時可以儘量不被情緒凌駕。

慈悲觀
十日內觀的最後一個任務。在靜修過程中,把正能量散播出去,是所謂的慈悲觀。

這與《大學》中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概念不謀而合。人的意念無遠佛屆,我們常說「心想事成」,與近年流行的「吸引力法則」,或者佛教的「誦經」,都是由意念出發散播正能量。當我們自己能達到不錯的狀態後,把能量分享出去,從一個小群眾到全世界。

這天晚茶後回房休息,我室友R開口說:「好想回家。」

是啊!與世隔絕的日子似乎足夠了,我也想家了。

第十日 神聖的靜默解除
第十天,早上的課程照常,十點之後解除「神聖的靜默」。今天的目的是要我們與外面的世界接軌,以免出去後與社會脫節了。我一直思索著,內觀中心要用什麼方式讓我們「與世界接軌」?

早上走進靜修堂時看見門口的牌子「禁止攜帶手機入內」,我心想:這立牌是新的吧?以前沒看見過。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十點不僅可以開始說話,手機與貴重物品也都會同時發下來。只要發下手機,學員們會自動自發地「與世界接軌」。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焦慮。原以為我會迫不及待拿回手機,當下內心卻有一個聲音說:「我還不想這麼快結束。」離開的這十天不知道外面變成什麼樣子了?

這趟旅程情緒波動最大的時刻,一次是手機交出去之前的焦慮,一次是手機將要拿回來之前的焦慮。那感覺就像是一趟長途旅行要結束之前的近鄉情卻,明明心裡掛念著家人朋友,卻也擔心回家後現實會吞噬掉旅行中好不容易建立的自我。

如果自我被吞噬,就再出去旅行一次,重新建立,直到這個自我足夠強大。

十點一到,大家簇擁到餐廳前的展示區。嘰嘰咂咂聊個沒完,聽到這麼多聲音有點不習慣,這一刻我明白為什麼要規定大家「禁語」,突然很想念前幾日的安靜。

言語是影響情緒的一個重要媒介,去除掉這個影響力,我們可以安心自在的內修。而返回社會之前再度加入言語,也是「與世界接軌」重要的一環。


圖/展示區的書籍,離開前可以免費取用。

捐款與義工服務
展示區前放置了許多相關書目,讓大家自行翻閱,喜歡的書可以在離開前到櫃台自由領取。

展示區旁是捐贈櫃檯,提供「現金」與「刷卡」服務,自主捐贈不強迫。每個人依照自己的能力捐贈,我留下一些交通伙食費,其餘的現金捐出去了。

除了捐贈以外,也可以回到內觀中心當義工。

你來自哪裡?要往哪裡去?
第十天的日程表有許多時間留空,中心裡頭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聊感受。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故事,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這裡,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對自我探索產生強烈的興趣。

有一位很漂亮的女生說:「我要成佛。」

一位五十出頭的姊姊接著說:「那是我三十出頭時的想法。」

這是我第一次從認識的人口中聽到「成佛」這個詞,充滿了違和感。

多年前當我說:「我要用三萬元環遊世界。」並且真的去執行時,周遭的人應該也覺得非常荒謬吧!

禁語最難的是連同住者都禁止交談,我們倆成了形同陌路的室友,直到第十日開始交談,我們話題一開就停不下來。

晚上21:30熄燈,我們一直聊到深夜,隔壁屋的學員也跟我們一樣興奮無比。


圖/我與我室友的合照。

內觀的時候都想些什麼?
這是我從前靜坐時最想知道的事。其實不論靜坐或內觀都不應該「想」任何事,要讓思緒淨空,專注於當下。

實際上真要維持專注非常困難,在這十天裡,我每天撥一部分的時間努力專注,一部分時間放鬆腦袋讓思緒自然流動。即使是自然流動時,我也不會用「想」這個動詞來形容,我是被思緒牽著鼻子走的。

前三天是過去的記憶,所有夢裡或現實生活見過的人都出現了,重要的人戲份多一點,路上匆匆一瞥的人在這裡依舊是匆匆一瞥。愛過的、恨過的、糾結過的,在這裡都以和平的姿態出現,如我所知,我與過去都和解了,沒有後悔也沒有遺憾。

接下來的三天未來開始進入,我的腦海中冒出千百種樣貌,手邊進行的計畫也出現新的可能。

第七天,各種各樣的擔憂湧入,擔心被我擱下的事,錯過處理的黃金時機。擔心我不在的時候,夥伴們不知道好不好?也許是距離結束只剩下三天,我還沒有準備好要回歸現實。

最後三天,我腦袋淨空了。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也沒有煩憂,只有我與當下的自己。這種感覺從未有過,好像「我」與「思緒」終於可以和平相處了。

最後一天我迫不急待想離開內觀中心,等不及要迎接嶄新的世界。

消失的十日值得嗎?
非常值得。如果再選擇一次,我會早幾年體驗這課程,也許可以早幾年了悟世事。但是遲來的總比沒來的好,有機會能參與這課程我依舊非常感恩。

「還會再參加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會是現在,可能是明年或幾年後,當我再度被召喚,我會想辦法騰出時間來參與。


後記。世界變了,那你呢?
許多朋友好奇「十日之後會有什麼改變」?打開手機發現,世界改變的速度比我改變的速度大多了。

我們五月十五日拿回手機,這一天新冠肺炎本土180個案例,正好是這一波疫情爆發的轉捩點,五月十六日本土案例207例,接下來維持每日幾百例直到一個月後的現在。內觀中心接獲這個消息,原訂兩天後的課程取消直到疫情趨緩。

從事旅遊業的我們又將是重重一擊,此刻我內心卻反而平靜,原本的混沌也轉為清晰。看到夥伴們還是跟往常一樣樂觀,看到家人朋友都安好,我放下心中的大石頭,我體會到什麼叫做「平安就好」。

削弱你能量不是疫情,而是你的情緒。疫情終會過去,而強者會再次歸來。



|伊娃
背包旅人 伊娃,2008年開啟旅程,三度離家遠行,12年踏遍世界50+國,最遠足跡遍及南美洲。喜歡以緩慢、接地氣的方式親近當地。

2019年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立《何時旅遊 輕裝上陣-半自助旅行》,現為背包團長。
上傳的縮圖
 

 

此篇文章於 2021-07-19 11:52 被 Evava 編輯。
感謝 16
9045 次查看
sweethitomi
舊 2021-06-27, 00:29
非常棒的分享👍
感謝 1
Evava 的頭像
Evava
舊 2021-06-28, 11:20
引用:
作者: sweethitomi
非常棒的分享👍
感謝您的閱讀。


主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