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无痛症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先天性无痛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先天性无痛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CIP)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患者自出生以来, 任何情况下、 身体的任何部位均感觉不到疼痛 [1]
中医病名
先天性无痛症
外文名
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别    名
遗传性感觉与自主神经病变IID型
传染性

基本信息

播报
编辑
先天性无痛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CIP)(OMIM 243000)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称为遗传性感觉与自主神经病变IID型(HSAN IID ) [1]
2006 年,Cox JJ 等人 [1]在巴基斯坦北部发现一位男孩街头卖艺,表演刀割、火烧,但他感觉不到疼痛,对类似病例家系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共有SCN9A基因突变。由此开始SCN9A基因与先天性无痛症研究。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报道的CIP患者仅40 余例,中国仅张咸伟教授团队 [2]于2011 年报道中国第一例先天性无痛症患者, 到 2018 年9月为止,共收集到五例 CIP 患者。

病因

播报
编辑
认为CIP主要是SCN9A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Nav1.7蛋白结构异常和功能缺失。电压门控钠通道 Nav1.7 主要表达在外周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交感神经节神经元、 嗅觉神经元 [3]。之前的研究表明,Nav1.7 在疼痛信号的产生、 传导和嗅觉信号的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与CIP患者相关的 SCN9A 基因突变主要是移码突变、 无义突变、 剪接突变, 这些突变均产生截断型无功能 Nav1.7 通道蛋白
此外,有研究表示Nav1.7敲除小鼠和CIP患者内源性阿片肽(前脑啡肽 penk mRNA)表达上调,注射纳络酮后短时间出现痛觉。可能内源性阿片系统异常是CIP发病机制之一 [4]
另外,2015年剑桥大学Chen YC等人在11个CIP家系中发现10个PRDM12基因纯合突变 [5],Prdm蛋白通常在痛觉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被激活,是神经形成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

临床表现

播报
编辑
患者自残行为、反复外伤、多发骨折等临床表现
患者对伤害性刺激失去防御和保护反应。出生后免疫接种注射时没有反应是痛觉缺失的第一个表现,但此时很少引起患者父母及医护人员的注意。患者由于痛觉缺失,出牙期往往出现咬舌头、嘴唇和手指等自残行为,这时才引起父母的注意,发现患儿缺乏痛觉。痛觉缺失也导致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身体经常受到外伤,发生反复多发无痛性骨折, 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1]
除无痛症状外,有些患者还表现为嗅觉缺失嗅觉减退 [3],其余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检查

播报
编辑
可对患者进行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和嗅觉测试。

诊断

播报
编辑
临床病史结合定量感觉测试和遗传学筛查是本病的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播报
编辑
本病需要与遗传性感觉与自主神经病变的其他亚型相鉴别,如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and anhidrosis)、Nav1.9突变导致的无痛症等,主要是通过基因筛查寻找致病基因以明确。

治疗及预后

播报
编辑
先天性无痛症患者尚无根治方法,只能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自残及外伤。
阿片药物拮抗剂纳络酮让一位CIP患者短时间出现痛觉,同样的“痛觉恢复”效应在Nav1.7基因敲除小鼠中出现 [4]。因此,可能阿片药物拮抗剂如纳络酮可以有效治疗无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