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蜡_百度百科

小蜡

木樨科女贞属植物
收藏
0有用+1
0
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是木樨科女贞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4(-7)米。小枝圆柱形,幼时被淡黄色短柔毛或柔毛,老时近无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卵形、椭圆状卵形、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塔形,长4-11厘米,宽3-8厘米。果近球形,径5-8毫米。花期3-6月,果期9-12月。 [1]
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生长于海拔200-2600米的山坡、山谷、溪边、河旁、路边的密林、疏林或混交林中。 [1]
果实可酿酒;种子榨油供制肥皂;树皮和叶入药,具清热降火等功效,治吐血、牙痛、口疮、咽喉痛等;各地普遍栽培作绿篱。 [1]
中文名
小蜡 [2]
拉丁学名
Ligustrum sinense Lour. [5]
别    名
山指甲小蜡树黄心柳水黄杨千张树 [3]
小蜡
命名者及年代
Lour.,1790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4(-7)米。小枝圆柱形,幼时被淡黄色短柔毛或柔毛,老时近无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卵形、椭圆状卵形、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至披针形,或近圆形,长2-7(-9)厘米,宽1-3(-3.5)厘米,先端锐尖、短渐尖至渐尖,或钝而微凹,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为楔形,上面深绿色,疏被短柔毛或无毛,或仅沿中脉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疏被短柔毛或无毛,常沿中脉被短柔毛,侧脉4-8对,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叶柄长28毫米,被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塔形,长4-11厘米,宽3-8厘米;花序轴被较密淡黄色短柔毛或柔毛以至近无毛;花梗长1-3毫米,被短柔毛或无毛;花萼无毛,长1-1.5毫米,先端呈截形或呈浅波状齿;花冠长3.5-5.5毫米,花冠管长1.5-2.5毫米,裂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毫米;花丝与裂片近等长或长于裂片,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果近球形,径5-8毫米。花期3-6月,果期9-12月。 [1] [6]
小蜡树小蜡树小蜡树小蜡小蜡小蜡小蜡小蜡小蜡小蜡树小蜡树小蜡树小蜡树小蜡树
小蜡树

主要变种

播报
编辑
罗甸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 var.luodianense M. C. Chang):该变种近似光萼小蜡,不同在于本变种的幼枝、花序轴疏被短柔毛或微柔毛;叶片披针形,两面光滑无毛。与原变种区别在于除上述不同点外,该变种的花序为腋生或顶生。花期3月。分布于中国贵州罗甸。生长于海拔150-300米的山坡或河边灌丛中。 [2]
多毛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 var. coryanum (W. W. Smith) Hand.-Mazz.):与原变种区别在于该变种的幼枝、花序轴、叶柄以及叶片下面均被较密黄褐色或黄色硬毛或柔毛,稀仅沿下面叶脉有毛;花萼常被短柔毛。与皱叶小蜡区别在于后者叶脉在上面明显凹入;花萼通常无毛。花期3-4月,果期11-12月。分布于中国云南东部至中部以及四川金沙江河谷地区。生长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混交林、山坡灌丛或疏、密林中,或林缘。 [2]
皱叶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 var. rugosulum (W. W. Smith) M. C. Chang):与原变种区别在于该变种叶片较大,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3厘米,宽2-5.5厘米,叶脉在上面明显凹入,下面凸起。花期4-6月,果期9-12月。分布于中国(云南、西藏东南部)和越南。生长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谷、河边、路旁、山坡疏林或灌丛中,或林缘。 [2]
峨边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 var. opienense Y. C. Yang):与原变种区别在于该变种的叶片较大而狭,为长卵形、椭圆形、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3厘米,通常下面被较密黄柔毛,稀仅沿叶脉有毛。花期6月,果期8-10月。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四川南部至东南部。生长于海拔500-2100米的山坡、山沟、路旁的灌丛中或疏林中,或石灰岩山地的密林中。 [2]
光萼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 var. myrianthum (Diels) Hofk.):与原变种区别在于该变种的幼枝、花序轴和叶柄密被锈色或黄棕色柔毛或硬毛,稀为短柔毛;叶片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锈色或黄棕色柔毛,尤以叶脉为密,稀近无毛;花序腋生,基部常无叶。花期5-6月,果期9-12月。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甘肃文县、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长于海拔130-2700米的山坡、山谷、溪边的密林、疏林或灌丛中。 [2]
滇桂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 var. concavum M. C. Chang):该变种近似光萼小蜡,不同在于该变种的叶脉在叶面明显凹入;花萼被毛。花期4-5月,果期8-11月。分布于中国广西西部、云南东部。生长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谷或溪边林下,或山坡、林缘。 [2]

生长环境

播报
编辑
生长于海拔200-2600米的山坡、山谷、溪边、河旁、路边的密林、疏林或混交林中。 [1]喜光,喜温暖或高温湿润气候,生活力强,生长地全日照或半日照均能正常生长,耐寒,较耐瘠薄,耐修剪,不耐水湿,土质以肥沃之沙质壤土为佳。 [3]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分布于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西涌(张寿洲等SCAUF468)、盐田(张寿洲等5433)、梧桐山(深圳考察队1764)、仙湖植物园、东湖公园和内伶仃岛)、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马来西亚也栽培。 [1] [7]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播种:繁殖多用播种和扦插方法。果实11-12月成熟,熟时紫黑色浆果状核果。果实采回后将其堆沤后熟,然后洗去果皮肉,洗净种子,阴干,即可播种或沙藏种子千粒重7-8克,发芽率70%。早春2月播种,撒播,覆土厚度0.5厘米,盖草淋水保湿。4月中旬发芽出土,待幼苗出2对初生叶、高4-5厘米时,可移苗上容器袋培育当年苗高30厘米以上可出圃定植。 [3]
扦插:休眠枝扦插于2-3月进行,选生长健壮的1-2年生枝作插穗,长10-15厘米,下端齐平,去叶插入土中2/3,按实后淋水,加强管理;半木质化枝扦插于6-7月,插穗长10-12厘米,上端留叶2对,插入土中5-6厘米,搭棚遮阴,插后1个月左右生根发芽。 [3]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移植在10-11月或翌年3月进行,一般带宿土,大苗以带土球为宜。用于绿篱或剪成球形,必须经常进行修剪。 [3]一般用1.5千克袋苗来种植,每平方米种25株左右。种后修剪整齐,按常规管理,每月施肥一次,并经常修剪,保持良好的景观。 [4]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生态:对有害气体抗性强。 [3]
食用:果实可酿酒。 [1]
经济:种子榨油供制肥皂;各地普遍栽培作绿篱。 [1]
药用:树皮和叶入药,具清热降火、抑菌抗菌、去腐生肌等功效,治吐血、牙痛、口疮、咽喉痛、防感染、止咳等。 [1]
观赏:该树树冠分枝茂密,盛花期,花开满树,如皑皑白雪,是优美的木本花卉和园林风景树。枝叶稠密,耐修剪整形,最适宜作绿篱、绿墙和隐蔽遮挡作绿屏。在规则式布局的庭园中,可整形成长、方、圆各种几何图形,作模纹花坛材料;也可数株1丛,修成圆球或其他形状。对植于庭门、入口及路边,亦甚协调美观。小蜡树恣袅娜,配植在树丛、林缘、溪边、池畔无不相宜。在山石小品中作衬托树种,亦甚得体该树老干古根,虬曲多姿,常为树桩景制作者喜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