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向亞洲買的第一度綠電在這 台南漁塭上,雲豹能源與漁民共好|天下雜誌

Google向亞洲買的第一度綠電在這 台南漁塭上,雲豹能源與漁民共好

每天陪漁民泡茶,從不會講台語到可以聊一整天,雲豹能源跟養殖戶一起設計案場,做出台南漁電共生指標。大家都說光電業者不會養魚,有自知之明的雲豹,如何取得養殖戶信任?

綠電-光電-再生能源-漁電共生-減碳 雲豹能源位於台南北門案場。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其他

在台南北門海埔地,60歲的葉福順,划著小竹筏在文蛤池巡場,身邊年輕的李丞栩,也跟著觀察文蛤生長狀況。他們不是父子,而是光電業者與合作的養殖業者。

25歲,擔任雲豹能源專案經理的李丞栩,原本是完全不會講台語的台北人,在北門蹲點近一年來,手臂曬得黝黑,如今已經可以陪養殖戶泡茶聊天一下午,還有不少人要介紹對象給他。

葉福順夫婦一開始在雲林經營文蛤苗繁殖場,後來為了擴大規模、一條龍經營,在北門養約60公頃文蛤,其中四分之一土地為自有,其他為承租。

養了幾十年文蛤後,他們單純的生活起了波瀾。「幾年前聽到光電業者要來,大家確實有疑慮,」葉福順在小屋中邊泡茶邊說。

雲豹員工李丞栩(左)、漁民葉福順(右)成為跨領域、跨年紀的好友。(謝佩穎攝)

大約兩、三年前,北門養殖戶們開始聽到「漁電共生」這個新名詞,許多光電業者看中台南的好陽光,紛紛到地方上開說明會,要跟漁民租地。

葉福順一開始跟不少養殖戶一樣,抱持抗拒姿態,認為光電業者只在乎發電,要把原本養殖戶都趕走。

能夠收服養殖戶的祕訣無他,在於親自溝通、傾聽與回應。

廣告

「我每週去北門3次以上,整天喝茶,從早喝到晚,」時任董事長的雲豹能源發言人張建偉,回想從2018年起就開始與北門養殖戶溝通的經歷,他也是從原本台語不輪轉,到現在聊一整天都沒問題。

當漁民的伙伴,而非敵人

他如此拚命,是因為這座裝置容量達128MW(千瓩)的北門案場具有指標意義。

2019年,Google宣布認購此案場其中10MW的綠電,這是Google在亞洲完成的第一起再生能源交易案,同時也簽下了台灣第一張「再生能源購電協議」。

正因如此,他們格外謹慎。

張建偉強調,雲豹開發這片地面型漁電共生案場,秉持幾個原則:盡量原地原樣,讓原有養殖戶繼續養。他們做的,只是協助技術升級。

他們跟年輕的峰漁養殖管理團隊合作,協助需要的漁民裝設感測器與溫度調節器,能節省人力、提高效率,但並不限制原養殖戶養殖的物種。

廣告

「我們很早就認知到,如果跟養殖戶變成伙伴,他們可以幫忙管事;但如果變成敵人,難保他們不會來鬧事,」他說。

相較於許多漁電共生同業自建養殖公司,把在地養殖戶排除在外,雲豹認為這並非上策。

他們了解,案場順利發電20年,是最要緊的事。如果為了求快,讓光電影響到地方生計,長久下來一定會產生摩擦,「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跟養殖戶成為伙伴,」張建偉說。

雲豹讓養殖戶慢慢理解到,光電跟養殖戶可以不用對立,關鍵做法至少有以下三個:

第一,花時間與養殖戶溝通。雲豹在北門開發的案場總面積高達170公頃,大部份以文蛤為主,有些混養虱目魚。但好處是地主人數不到20人,還算單純,絕大多數自己也從事養殖。

廣告

雲豹花時間與所有養殖戶溝通後發現,大部份人都想繼續養殖,僅有少數想退休的養殖戶,雲豹才找峰漁養殖團隊來接手續養。

「一開始以為光電來了就不能養,很擔心,」葉福順說。後來知道可以繼續養之後,養殖戶們放下心中大石頭。

第二,根據養殖需求,改變案場設計。葉福順因為經營文蛤種苗場,又是養殖能手,不吝與人分享心法,堪稱北門海埔新生地養殖戶當中的精神領袖。

正因如此,在案場設計上,雲豹並未選擇閉門造車,而是請益專家。

雲豹的案場,是跟養殖戶一起討論、設計出來。(謝佩穎攝)

2022年底,記者在北門現場看到的地面型漁電案場,光電板僅覆蓋在堤岸以及約一半的魚塭,以符合地面型漁電共生建蔽率四成的規定,就是跟養殖戶討論出來的結果。

廣告

李丞栩說,在跟葉福順等養殖戶共同討論後,考慮到文蛤的食物是藻類,需要光合作用,頂上不能有遮蔽,因此被光電板遮蔽的魚塭就設計為蓄水池,可養烏魚或虱目魚;而主要養文蛤的池子,則不鋪光電板。

「葉大哥OK,我就OK,」李丞栩轉述許多養殖戶的話,強調許多人是因為葉福順的緣故,樂意跟雲豹合作。

至於魚塭上裝光電板,葉福順坦承收成一定多少會受影響,但如果努力,產量應可以達到政府規定的七成。

第三,願意共享利潤。張建偉說,因為跟養殖戶是合作關係,有養殖才有電,因此養殖戶不用付租金給雲豹,也不用買機器設備,賣魚的收入更全歸養殖戶。

也就是說,對養殖戶來說,雖然養殖面積減少,但年收入則因少了租金、設備投資等成本,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廣告

「我跟養殖戶很坦白說:有我你不一定會更好,但是一定不會更差,」張建偉說,要互利共生才可以走得遠。

做地面型,才能繼續養原物種

葉福順很慶幸,跟他們合作的光電業者做的是地面型漁電,而非室內型。「因為如果做室內養殖,他們都要養蝦,我們就無法繼續養文蛤,業者會找別人來養,」他說。

這片地面型漁電共生案場,去年底已經併網超過八成,算是整個雲豹光電拼圖中到位速度最快的一片。

然而,要真正開始放水、撒苗養殖,最快也是2023農曆年後的事,在養殖過程中,可以想像還有許多挑戰在眼前。但光是光電業者能與在地養殖業者化解衝突,跨出共好的一大步,就已是為台灣漁電共生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示範。(責任編輯:王儷華)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企劃|決戰減碳時代!2050年淨零排放,一起迎接永續新世代|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