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心理學:男女可有純友誼?你是否真的喜歡你的異性好友?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愛情心理學:男女可有純友誼?你是否真的喜歡你的異性好友?

愛情心理學:男女可有純友誼?你是否真的喜歡你的異性好友?
圖片來源:電影《One Day》劇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很多人對於異性友誼的看法大多數都是男女之間存在某一方對另一方的愛慕,因而形成世俗間盛行的「收兵」,但心理學的研究,異性的友情可以分為四種:互有好感、帕拉圖式、我方渴望與對方渴望。

電影《One Day》(情約一天/真愛挑日子)記錄著艾瑪和德斯特在二十多年裡的分分合合,從一開始相識時希望與對方發生關係、到相知成為摯友、最後相愛。在這二十多年間,他們各自過著自己意想不到的生活,並且以朋友的身分互相問候、關心。本以為兩人之間暗生的一絲情愫即將逝去時,德斯特卻經歷了人生低谷,在遭遇愛情事業兩失意的時候,他才發現只有她才能為自己那艱難困苦的生活帶來一點甜,原來自己的心裡還是載著那個無法被替代的好朋友。那究竟他們之間的情誼,是純友誼還是參雜了愛情的友情呢?

和異性的友誼有哪些?

很多人對於異性友誼的看法大多數都是男女之間存在某一方對另一方的愛慕,因而形成世俗間盛行的「收兵」或 「被發好人卡」。但根據Laura K. Guerrero和Alana M. Chavez的研究(2005),異性的友情可以分為四種:互有好感(mutual romance)、帕拉圖式(strictly platonic)、我方渴望(desires romance)、對方渴望(rejects romance)。

互有好感指的是雙方都希望這段關係從友情轉化成愛情;帕拉圖式是指雙方都希望這段關係保持在朋友的層面,也就是所謂的「純友誼」;我方渴望即指其中一方渴望與另一方成為戀人但對方沒有此意願;而對方渴望則是與我方渴望中的人物關係相反。而我方及他方渴望就是人們常說的「被發好人卡」(friend zone),因為無法得到對方的回應而只能繼續以朋友的身分相處陪伴。

153142161_3612936825409267_8803375794371
圖片由作者提供

為何異性之間的友誼可以有不同的變換模式呢?

其實異性的友誼之間是存在著不同的吸引力的,從Heidi Reeder的研究中(2000)發現男女之間存在著四類吸引力。第一類,主觀性吸引力(subjective physical attraction),是指你純粹想與對方有肉體上的關係;第二類,客觀性吸引力(objective physical attraction),是指你認為對方是一個十分有吸引力的人但是你並不喜歡他/她;第三類,浪漫吸引力(romantic attraction),指的是你希望與對方成為男女朋友,而並非只停留在朋友的關係;最後一類,友伴吸引力(friendship attraction),則是指你認為比起成為情侶,你們更加適合當朋友。

朋友之間的吸引力本質上不是浪漫或性愛,這種吸引力都是因人而異的。男女認識時的那一瞬間便會產生了這些吸引力,而且往往根據對人的第一印象而判斷彼此之間存在的究竟是哪一種吸引力。就如電影中的艾瑪和德斯特,他們從主觀性吸引力開始,希望與對方發展肉體上的關係,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轉變成了浪漫吸引力,在彼此心中都種下了情根,最後突破了朋友的關口,進一步把關係提升至另一個層次。

你是否真的喜歡你的異性好友?

Green和Swets 的研究(1966)就著Haselton和Buss提出的錯誤管理理論(error management theory)(2000),認為個體在一些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判斷時,他/她是很有可能會犯下I型錯誤(錯誤的接受,false positives)及II型錯誤(錯誤的拒絕,false negatives),而錯誤管理理論也可應用於男女的情感上。

Haselton和Buss的研究(2000)中得出一個結論——男性和女性在理解異性行為的意圖上是存在偏差的。他們可能會在互相猜忌對方的行為意圖的同時誤以為對方對自己有意思,因此通過觀察人們對他人的行為變化有助於提升自己理解他人意圖的準確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從行為上和生理上的變化來分析。根據Nelisha Wickremasinghe 的研究(2020),人的情緒會激勵身體採取不一樣的行動,我們所有的行為都來源於身體。當我們在某些環境下或和某人相處時得到一些經歷後,與經歷相應衍生的情緒會令我們做出不同的行為。

從行為方面說起,Jeremy Nicholson的研究(2016)指出如果你真的喜歡那位異性好友,在你們相處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自然地微微向前傾,形成一種令人感覺較為開放的肢體語言,對於對話的話題更感興趣、更加積極地參與,同時也可能會與對方有更多的眼神接觸,提升對他/她的關注度。另外,你會為自己找一些理由去和對方有多點的身體接觸,而且你也會同時接受對方的觸碰,你們之間接觸的頻率和次數會隨著時間日益增長。除此之外,如果你真的喜歡對方,你會向身邊的好友和家人介紹他/她,更希望自己成為對方生命中重要的一環,用此作為你對他/她的承諾。總而言之,你會願意為對方付出,把時間、心力都投資到他/她的身上,並重視自己的承諾。

而從生理層面來看,Maryanne Fisher的研究中(2013)提到多巴胺(dopamine)會增強睪丸激素(testosterone)的釋放,從而增加人的性慾,促使你去追求刺激這種反應的那個人。慢慢地,大腦的獎勵系統(reward system)也會參與其中。此系統被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和血液內容(blood content)所影響,通過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將化學訊息發送到身體不同的部分,再發送回大腦。

假如你喜歡的人向你做的行為對你的刺激感覺良好,你的獎勵系統便會接受此訊息,同時引導你去尋求更加多這種使你感到愉悅的東西。Helen Fisher和她的同事(2005)發現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那些陳述自己戀情的人的大腦,他們的獎勵系統都會被激活。這是因為在戀愛初階段時,人都會有單獨的預期,可以通過一些極其簡單的方法來激活我們的獎勵系統,例如你和喜歡的人有不經意的身體接觸、看著對方的照片又或者只是簡單的在腦海裡想著他/她,這些都可以令我們的情緒及注意力、集中度提升。

151597734_3612936832075933_9038273244912
圖片由作者提供

小結

當然這些都只是心理學家們對大眾的普遍研究,大部分的因素其實都是因人而異,所以即使我們認為自己對自己的好友有以上的行為,也不要急於確信自己就是喜歡對方,可以再給多點時間去觀察、思考清楚。在現今逐漸開放的社會中,愛情並不單單應用於男女,有的人例如男/女同性戀者、無性戀者等都值得擁有屬於自己的愛情。但是男/女同性戀者基本上是不會對異性產生性吸引力,又或者像無性戀者,他們並不會受到性吸引的。因此不論你想與對方保持朋友關係還是希望成為情侶也好,還是要互相尊重大家的想法和決定。

即使最終沒有辦法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也能夠好像電影中艾瑪和德斯特一樣以朋友的身分相伴,這樣的關係或許更能長久。而如果要說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可以做出一些很親暱很曖昧的行為,但其實心中也只是把對方當成朋友,有的人也許看似酷酷的保持距離,但也可能在心中喜歡著對方。但相信在此動盪的社會中,不論你把身邊的人當成朋友還是愛人,你們都必定會繼續互相扶持。

(Acknowledgment: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Dr. Karson Kung from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for commenting on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With his guidance and support, students are given the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Psychology in our Monthly Academic Journal.)

相關文獻: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所擬,原文請看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