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心得--清淨法身佛(93) - lotus4401 生命愛徒 - udn部落格
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六祖壇經心得--清淨法身佛(93)
2007/04/11 14:57
瀏覽1,448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六祖壇經心得--清淨法身佛(93)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

   法身佛,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滅,人人本具的真性,我們眾生是迷而不顯,佛是覺而證得了。所以凡夫與佛的差別在自性起用的程度而已,而不是在自性的「有無」之上。佛陀的自性起用程度如同森林大火,而我們的自性起用卻如一根小火柴,但兩者都是火。所以我們先確信,我們有法身。

        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自性是「能」,就如惠能大師在講解「摩訶般若波羅蜜」時所說:法身無相,心量廣大,猶如虛空,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所以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惠能大師為了使行者清楚,舉例說明:其實在自性中是沒有遮住的,如日月在空中常明。但在現實中,我們卻常被浮雲蓋覆,上明下暗。而一般行者只見下暗,就說沒有日月。就如同行者常落在事上的善惡對錯中,看到他人或者自己行為上的錯與惡,就深信他人與自己沒有佛性,「覺」是不可能的。

       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上根器的人,因能自見己過,「一把抓住」那能自見己過的「自見」,而產生確信。這時是上下俱明,萬象皆現。而下根器的人,心外覓佛,不相信那「自見」即是「佛性」,因此窮劫不得見性。以是故,惠能大師說: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