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_百度百科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公办高校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收藏
0有用+1
0
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Tech University),简称“南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 [1] [44]
学校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其一源头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和南京化工学院等历史时期;另一源头可追溯到同济医工学堂于1915年创建的附设机师科,后历经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校等历史时期。 [43]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江浦、丁家桥、虹桥3个校区;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开设101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个(含自主设置)、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8个;有教职工3300余人,各类学生4万余人。 [1] [47] [57] [63]
创办时间
1902年
主管部门
江苏省 [61]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南京工业大学
外文名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简    称
南工(Nanjing Tech)
创办时间
1902年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类
主管部门
江苏省 [61]
现任领导
芮鸿岩(党委书记)蒋军成 [53](校长)
专职院士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 [48]
本科专业
101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个(含自主设置) [48]
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 [47]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 [57]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6个
专业学位授权学科1个 [47]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9个 [1]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二级学科5个(含覆盖)
院系设置
11个学部,28个学院
校    训
明德 厚学 沉毅 笃行
校    歌
南京工业大学校歌
校庆日
5月19日
地    址
江浦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南路30号
丁家桥校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5号
虹桥校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
院校代码
10291
主要奖项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新闻宣传先进单位(2020年1月) [2]
2013至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7年8月) [3]
2019年度南京市园林式单位(2019年11月) [4]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十二五”以来,截至2021年11月) [48]
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2016年12月) [1]
占地面积
4000 亩 [1]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前身溯源

  • 南京化工大学
两大前身
一、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化工系
民国16年(1927年)6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成立,设有化工系。
民国17年(1928年)2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为国立江苏大学;同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改为国立南京大学。 [5]
二、金陵大学工业化学科
民国10年(1921年),金陵大学成立,下设工业化学科。 [5]
合并发展
1952年,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土木系、机械系、化工系、电机系、食品工业系以及其他3所高校的部分系科和机构合并组建南京工学院,学校设有化工系。
1958年8月,南京工学院化工系从学校分出,单独创建南京化工学院。
1995年4月,南京化工学院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 [5]
1998年7月,学校由化学工业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管理。
  •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民国4年(1915年),上海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建立。
民国11年(1922年),改为同济大学附设中等机械科。
民国15年(1926年),改为同济大学附设中等机师学校。
民国22年(1933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设土木、机械二科。
民国24年(1935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0年11月,更名为华东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1951年秋,学校校址从上海迁到南京。
1953年,原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扩建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
1980年,升格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隶属建设部领导。 [6-11]

合并发展

2001年2月,南京化工大学更名为南京工业大学;同年5月,原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新南京工业大学。 [12-13]
2010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14]同年10月,入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15]11月,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 [16]同年,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17]
201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支持其土木工程、建筑等学科建设。
2013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年5月,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 [18]
2016年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同年,通过首批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19]
2017年1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同年3月,学校入选江苏省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高校; [21]12月,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同年,学校获批“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资质。 [22]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3]
2019年10月,学校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 [24]同月,通过首批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25]同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6]
2020年11月,学校入选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27]
2021年12月,2011膜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3年11月30日,2023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在佛山南海千灯湖畔举行,全国石化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南京工业大学成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织单位。 [64]
校园晨曦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开设10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 [1] [42]
南京工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安全工程
工学
职业卫生工程
工学
消防工程
工学
应急技术与管理
工学
应急管理
管理学
环境工程
工学
环境科学
工学(授理学)
资源环境科学
工学
水质科学与技术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冶金工程
工学
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工学
化工安全工程
工学
化学
理学
应用化学
理学
智能制造工程
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自动化
工学
机器人工程
工学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工学
机械工程
工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工学
车辆工程
工学
增材制造工程
工学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
工学
焊接技术与工程
工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工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工学
储能科学与工程
工学
药学
医学(授理学)
药物制剂
医学(授理学)
建筑学
建筑学
城乡规划
工学
风景园林
工学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工学
工业设计
工学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环境设计
艺术学
产品设计
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学
艺术与科技
艺术学
金融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知识产权
法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工程管理
管理学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管理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市场营销
管理学
会计学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工业工程
管理学
电子商务
管理学
法学
法学
社会工作
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行政管理
管理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英语
文学
德语
文学
日语
文学
西班牙语
文学
制药工程
工学
生物工程
工学
轻化工程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通信工程
工学
人工智能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应用物理学
理学
工程力学
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测绘工程
工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工学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工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工学
铁道工程
工学
地质工程
工学
交通工程
工学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理学(授工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
工学
土木工程
工学
智能建造
工学
运动训练
教育学
柔性电子学
工学 [83]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3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82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384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43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1]
类别
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欧阳平凯、徐南平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徐南平、陆小华、涂善东、邵宗平、应汉杰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徐南平、许仲梓、陆小华、巩建鸣、杨解君、沈晓冬、邢卫红、凌祥、应汉杰
全国模范教师
欧阳平凯、陆小华
全国优秀教师
徐南平、许仲梓、应汉杰、尹富林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唐明述、欧阳平凯、徐南平、许仲梓、丘泰、陆小华、梁亚明、黄培、应汉杰、蒋军成、沈晓冬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唐明述、欧阳平凯、徐南平、许仲梓、陈国兴
国家级教学团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陆小华、刘晓勤、陈新民、徐虹、刘伟庆、金万勤、徐炎华、庄骏(退休)、沈复中(退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许仲梓、应汉杰、蒋军成、邢卫红、凌祥、邵宗平、黄和
江苏省特聘教授人选
暴宁钟、汪朝晖
江苏省教学名师
陈国兴、管国锋、欧阳平凯、孙伟民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邢卫红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许仲梓、刘伟庆、陆小华、刘晓勤、应汉杰、巩建鸣、邢卫红、蒋军成、姚成、乔旭、徐虹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金万勤、黄培、胡永红、陈新民、张其土、周昌玉、陈国兴、张红、陆金桂、梅国雄、王旭东、张兴华、邓敏、刘小冰、周剑秋、殷晨波、凌祥、王海波、顾学红、黄礼胜、张广明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人选
徐南平、许仲梓、陆小华、沈晓冬、顾伯勤、宰金珉、刘伟庆、陈国兴、梅国雄、邢卫红、韦萍、巩建鸣、金万勤、郭露村、孙伟民、林锦国、张琪、邵宗平、黄和、张广明、王曙光、徐炎华、陈国广、何冰芳、陈苏、王旭东、周剑秋、张兴华、胡永红、卢定强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邓敏、郭露村、张其土、蒋军成、钱存华、徐南平、乔旭、王军、殷晨波、巩建鸣、朱红军、刘伟庆、陈国兴、陈新民、董军、蔚承建、应汉杰、何冰芳、张利雄、刘小冰、周洪庆、白光伟、徐炎华、凌祥、陈苏、杨文忠、杨晓宁、黄健、李霜、鲍贵、吴琼、潘旭海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
沈晓冬、张其土、张军、叶旭初、龚延风、张军、王建文、汪宵、聂琦波、倪卫红、张红、倪受东、周昌玉、赵顺龙、杨同宇、沈临江、刘国庆、王旭东、李明峰、黄炳生、王振波、梅国雄、王曙光、杨小健、张志芳、马冬梅、赵慧宁、周华、张广明、蒋书波、石岿然、陈晔、赵建平、姚忠、潘旭海、张大长、薄翠梅、汤吉海、姜岷、陆春华、蒋刚、王志荣、樊树海、陈同扬、方志、景文珩、倪亚茹、李学明、王京安、周剑锋、梅雪、刘学军、陈晓君 [46]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28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智慧教育平台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3门、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拥有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1]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建筑学、安全工程、生物工程、工程管理、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生物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生物分离工程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生物分离工程、化工原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高电压气体放电多效应综合诊断及其物理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厅堂音质的混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钢结构设计原理、化工热力学、古建筑测绘、客户关系管理等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实训虚拟仿真、无人机航空测绘过程虚拟仿真实验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自动化、地质工程、化学、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安全工程
江苏省品牌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
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
机械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地质类(勘查技术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工业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与技术基础实验和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建筑技术综合训练中心、现代管理工程实验与综合训练中心、现代装备制造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轻工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测绘地理信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综合训练中心 [28-29] [41]
  • 学生成绩
2019至2020学年,学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10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82项。其中国际奖项10项,国家级184项,省级588项。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 [1]
202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45]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等第
获奖时间
构建国际实质等效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提升化工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
20年磨一剑——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
基于“课程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对接的特色化工人才培养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
“五步递阶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自动化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
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年
参考资料: [30]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8个。 [1]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矿业工程
土木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学位授予
类别
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化学、光学工程 [31]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材料与化工 [56]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
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节能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绿色建筑技术与工程、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材料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与技术 [59]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32]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农药化学、工业设计及其理论、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节能材料与工程、新能源与控制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环境设计及其理论、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绿色建筑技术与工程、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材料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与技术、信息服务与创新管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体育产业管理等 [59]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应用统计、体育、建筑学、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工商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33]、金融、汉语国际教育 [58]
  • 重点学科
类别
名称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
生物化工、化工过程机械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6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公共安全与节能、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土木工程防灾与节能、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 [34]
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校园景色
校园景色
  • 学科评估
截至2023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前1‰,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6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位列全球第76、77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38位;自然指数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0位;软科202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进入世界3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38位。 [1] [35]
校园夜景

社会评价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时间
排名
2022年
位列第84名
2023年
位列第85名 [60]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 [1]
类别
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
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1]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
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1]
国家级科研公共服务平台(1个)
工信部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1]
南京工业大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览表(部分)
序号
科研机构名称
依托单位
审批部门
获批时间
1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54]
化工学院
国家科技部
2007
2
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教育部
2015
3
化工过程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安监局
2015
4
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科技厅
2007
5
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技厅
2012
6
江苏省化工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化工学院
省发改委
2011
7
江苏省水化学与工业水处理工程实验室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1
8
江苏省先进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3
9
江苏省流程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省发改委
2015
10
江苏省柔性电子工程实验室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省发改委
2016
11
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01
12
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化工学院
教育厅
2002
13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02
14
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05
15
江苏省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07
16
江苏省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10
17
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育厅
2010
18
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教育厅
2014
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教育厅
2016
19
极端承压装备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机械学院
教育厅
2016
20
渗透汽化膜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
化工学院
石化联合会
2012
21
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过程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化联合会
2015
22
石油和化工行业煤炭清洁转化节水减排工程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化联合会
2015
参考资料: [52]
南京工业大学省部级研究中心一览表(部分)
序号
科研机构名称
机构类别
审批部门
获批时间
1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实验室
重点研发机构
科技厅
2006
2
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2009
3
江苏省特种分离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2010
4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2011
5
江苏省数控专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2012
6
江苏省海洋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2015
7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住建厅
2008
8
江苏省土木工程防震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地震局
2011
9
江苏省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科技服务中心
科技服务平台
科技厅
2008
10
江苏省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科技服务平台
科技厅
2010
11
江苏省(中圣)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
科技服务平台
科技厅
2010
12
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
技术服务中心
科技厅
1999
13
江苏省药物新制剂研究及工程化技术服务中心
技术服务中心
科技厅
2008
14
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技术服务中心
科技厅
2012
15
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2001
16
江苏省非金属复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2003
17
江苏省化工过程强化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省发改委
2016
18
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
检测中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6
19
化学工业(全国)工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
石化联合会
——
20
化学工业(全国)膜工程技术中心(南京)
工程技术中心
石化联合会
——
21
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测试中心
测试中心
原国家建材工业局
——
22
国家轻工业电光源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检测中心
国家技术监督局轻工
——
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科研到款达到5.8亿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93篇,其中Nature子刊7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项(含重点项目3项、优青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8项;国家社科基金11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等省部级奖21项,中国专利奖2项。获批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1项,省杰青项目2项、省优青项目4项。 [36]
截至2023年12月,“十三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等中国专利奖7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1]
2022年,南京工业大学“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
奖项
项目
第一完成人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面向制浆废水零排放的膜制备、集成技术与应用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特种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与疲劳技术及应用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的生物基无毒增塑剂及其衍生物连续绿色制造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酵母核苷酸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高端应用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功能性高分子聚氨基酸生物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生物法生产富马酸及其衍生物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高危险性化工装置重大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装备及其工程应用
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高效节能的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连续陶瓷膜反应器的研制与工程应用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超细耐磨钛酸盐纤维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不同工况反应与蒸馏集成技术及其在化工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
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生物磷酰化新技术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
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面向超细颗粒悬浮液固液分离的陶瓷膜设计与应用
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工业循环水用新型缓蚀阻垢杀菌剂
王锦堂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多通道多孔陶瓷膜成套装备与应用技术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65-82]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7716平方米,馆藏中外文图书244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428.6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4.7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11个。馆内有各类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及大型多功能报告厅,阅览座位2954席。 [37]
  • 学术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学报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与动力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信息自动化、基础学科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学报主要设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环境问题、伦理学、创新与区域发展、环境哲学、环境政治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法与能源法、环境经济学、环境社会学、宪法与行政法、企业技术创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同创新、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建筑文化与城市问题研究、中小企业研究、高教研究等栏目。学报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SCD收录。
生物加工过程》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该刊主要设有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环境、生物农业、生物材料、生物技术发展热点、生物资源、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教改类)、生物工程领域科研平台巡礼、生物经济与产业动向、生物工程学者风采展示等栏目。该刊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台湾华艺思博网等中文数据库、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校园湖泊

合作交流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勃艮第大学都柏林理工大学萨拉戈萨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现有包括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50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学历海外留学生500余人。 [1]
南京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览表
类别
专业名称
项目名称
化学类
化学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项目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项目
机械类
机械工程
化学与制药类
制药工程
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项目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项目
参考资料:

文化传统

播报
编辑

学校标识

  • 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标志采用欧洲传统盾形徽章纹样,总体结构由工业大学的简称“T”和“U”组成。内部图案分别有龙、虎、青铜鼎、人形纹、“1902”和书本图样。
龙和虎代表该校所在地南京(南京素有“龙盘虎踞”的美誉),同时表达了南京工业大学人才荟萃,藏龙卧虎之义;青铜鼎是江苏省人民政府2002年为祝贺南工办学百年所赠,象征着该校踏实严谨的学风与雄厚的科研实力,并传达了“一言九鼎,诚实守信,努力拼搏,问鼎科学巅峰”的治学精神;鼎内部的人形纹由“工”和“大”组合而成,又形似汉字“天”,传达“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并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内涵,1902传达该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书象征着教育机构。中文字体采用“毛体”,雄浑有力,符合该校的定位;英文字体采用“古罗马体”,古朴大方。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释义:明德:崇尚精神,彰明美德。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
厚学:学识广博,厚积薄发。学问之道,在于多思多问,在于扎扎实实,在于兼收并蓄,在于融会贯通。
沉毅:静穆刚毅,沉着勇敢。砥砺意志,坚忍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
笃行:注重实践,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言行表里如一。笃善行而终生不怠君子也。
  • 校风
诚朴自强
  • 校歌
词曲:陶思耀
百年历史,百年沧桑,百年学府业绩辉煌;
桃李满天下,为国育栋梁,为国育栋梁!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催我奋进,心雄志壮;
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成长的摇篮,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新的世纪,新的篇章,新的校园,青春荡漾;
科教兴中华,同心齐开创,同心齐开创!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代代相承,扬帆远航;
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共同的名字,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永恒的太阳!
参考资料:

社团文化

据2021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读书分享会、足球联赛、演说比赛、辩论赛、十佳歌手比赛等活动。 [38]
南京工业大学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工业大学分3个校区办学。 [84]

江浦校区

江浦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南路30号。 [84]

丁家桥校区

丁家桥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2号。 [84]

虹桥校区

虹桥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 [84]

学校领导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常委、党委书记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
党委常委、副校长
党委常委
张健、夏侃、黄锁明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
参考资料: [39] [50] [55] [62]

历任领导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
2001.08-2006.06
校长
2001.08-2012.07
党委书记
2006.09-2008.06
党委书记
2008.06-2016.09
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2.07-2017.06
校长
2012.06-2022.7
参考资料: [40]

校园环境

播报
编辑
学校坐落于浦口区珠江镇的东侧,前临伟大的母亲河——滚滚长江,北倚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山森林公园,东靠珍珠泉风景区,西邻南京审计大学、南京海军指挥学院,东南与市区隔江相望。长江之滨,依山而建,自然环境优美,有"南京最美高校"之称。 [85]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平面图校园环境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

校友情况

播报
编辑
杰出校友
姓名
备注
张佑才
名誉校长 [86]
陈忠伟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 [87]
时钧
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88]
陈家镛
湿法冶金学家、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88]
闵恩泽
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奠基人 [88]
陆婉珍
中国科学院院士 [88]
张存浩
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 [88]
曹湘洪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88]
欧阳平凯
中国工程院院士 [88]
时铭显
石油化工机械专家,教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88]
注:排名不分先后(截至2024年5月)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时间
荣誉
2022年
南京工业大学团委被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2022年
南京工业大学共建的金属文物保护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入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拟认定的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公示名单 [49] [51]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四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微波炉
住宿费1200元/年
门禁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近(3公里内)
7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