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分佈形勢與香港天氣(一) – 香港地下天文台最新消息

氣壓分佈形勢與香港天氣(一)

我們每天在電視或報章都可見到天氣圖。圖上的線稱為等壓線(isobar),連接地面氣壓相同的地方。透過了解氣壓分佈形勢可以預測天氣。

早在 1953 年,天文台已發現華南地區氣壓分佈形勢可分為六種(見參考文獻)。

1. Northerly,簡稱 Type N
2. Northeasterly,簡稱 Type NE
3. Easterly or Southeasterly,簡稱 Type E
4. Trough,簡稱 Type T
5. Southerly or Southwesterly,簡稱 Type S
6. Cyclonic,簡稱 Type C

夏季內陸吸熱較海洋為多,內陸形成低氣壓並長駐於中國西南部,帶來西南季候風,屬 Type S 的情況。例如:

Picture 

西南季候風炎熱潮濕,常為香港帶來晴朗但有驟雨的天氣。

颱風格美登陸後華南內陸形成低壓區,亦屬 Type S 的情況。沿岸吹偏南風,天氣不穩定有驟雨:

Picture

當氣壓分佈呈 Type S 時,不利熱帶氣旋由西太平洋進入南海。

參考文獻:Heywood G.S.P., 1953: Surface pressure-patterns & weather around the year in Hong Kong, Royal Observatory Technical Memoir No. 6, Royal Observatory Hong Ko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