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後的慰安婦 嗟嘆哭泣等待道歉|即時新聞|生活|on.cc東網

亞洲最後的慰安婦 嗟嘆哭泣等待道歉

201710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慰安婦年紀漸大,惟未知心願何時可了。(互聯網/Getty Images/黑白資料圖片)
「活下去和日本政府打官司,讓他們賠償道歉。把這些好事做完了,我就是死了也踏實了。」首名入稟控告日本政府、指證二戰日軍暴行的中國慰安婦萬愛花,帶着心願與遺憾於去年離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在多個亞洲戰場強徵婦女充當慰安婦,在受害人心中留下創傷。在一度淪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垂垂老矣的慰安婦在嗟嘆及哭泣中凋零,終其一生都等不到應有的道歉。慰安婦生命之火漸弱之際,亞洲多國民間關注組織,向聯合國申請把慰安婦列為「世界記憶遺產」,希望後世把幽幽之火繼續傳承。
70多年來,慰安婦一直爭取日本政府承認他們的軍國主義和士兵性慾,毀掉了無數女性的一生,然後奉上一句「對不起」。可是,這場硬仗永無休戰之日。雖然日本政府從不承認慰安婦歷史,亦沒有公布任何有關慰安婦人數的數據,但外界估計中國、台灣、南北韓、菲律賓、東帝汶等亞地區,或有多達20萬女性曾慘遭蹂躪。南韓女性家族部在國內第一位慰安婦於1991年公開作證後,開始記錄國內的在世受害者人數,當年有239名慰安婦,但今年則只餘下35位九旬婆婆仍然在世,令慰安婦的聲音愈變渺弱。
南韓政府和民間團體多年來致力要日本政府公開和慰安婦道歉,南韓組織「南韓軍事性奴隸婦女理事會」向東網透露:「南韓慰安婦堅信日軍所犯的是戰爭罪行,是有系統的戰爭罪行,她們打從心底渴望有生之年可以聽到日本官方向她們道歉。」理事會自1992年起,每周三都舉辦慰安婦遊行,當年出席的慰安婦都充滿活力、高舉標語牌和高呼口號。直至上月27日已是第1302次遊行,慰安婦頭髮已變花白和行動不便,仍堅持出席,她們坐在輪椅或櫈上,就像在告訴日本人:「我們還在等待你們的道歉。」
可是,數以千次的遊行呼聲,仍無法搖動日本政府,就連南韓政府都似乎想搪塞慰安婦的心願。2015年,前朴槿惠政府與日本政府達成協議,同意日本向南韓政府成立的基金會發放10億日圓,為慰安婦提供醫療、看護及其他服務。惟婦女理事會坦言:「若果2015年的協議是解決慰安婦問題的最終定案,那必須有日本的官方道歉和賠償。」然而,協議沒有「道歉」這項承諾,對慰安婦來說,這10億日圓更像是一筆掩口費。
生於1926年的南韓慰安婦金福東(Kim Bok-dong,音譯)稱:「我們不是乞丐,關於日本過往的所作所為,只有安倍政府肯承認歷史,以及向慰安婦道歉,才是我們覺得可接受的方案。」南韓社會普遍與慰安婦站在同一陣線,近年的慰安婦遊行亦開始出現年輕少女的面孔。可是,有女大學生慨嘆:「雖然我會出席遊行,但我認為慰安婦問題已過度政治化。同時,我們忘了沒有解決方案的話,不只是對在世慰安婦的攻擊,亦是對女權的攻擊。」
慰安婦的生命總有熄滅一刻,全亞洲數百顆幽幽之火愈變虛弱,民間開始出現要把這段黑暗歷史傳承下去的聲音。來自中國和南韓等8個國家及地區的民間組織,在2016年再次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慰安婦史料,希望可令慰安婦列為「世界記憶遺產」,讓這段未被日本承認的記憶得以傳承。日本政府面對民間對「保育」慰安婦歷史的殷切,只是用一貫強硬的態度回應。而日本作為當事國,民間亦有組織「挺身」向聯合國遞交史料,但均是否認有慰安婦問題存在的資料。
香港關注慰安婦問題的民間組織「歷史監察網民自發」召集人李美娜接受東網訪問時慨嘆,慰安婦年紀愈來愈大,中韓等地的民間組織已向聯合國遞交2000多份慰安婦史料,她說:「希望今次申遺可以成功,就算是給慰安婦的一點安慰,讓她們知道即使自己年紀老邁,後世仍會傳承這段歷史。」可以見證日本政府對說一句對不起,仿佛已成慰安婦的生命之源,可是這場硬仗仍烽煙處處,未知日本何時會讓步,慰安婦的心願亦未知何時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