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密/清明前夕 細數北京帶「墳」的地名 | 大陸 | NOWnews今日新聞

歷史探密/清明前夕 細數北京帶「墳」的地名

北京叫公主墳的地名有很多,復興門外的公主墳為最有名的。
北京叫公主墳的地名有很多,復興門外的公主墳為最有名的。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北京有個特殊的歷史符號—『墳』地名,比如公主墳,北京叫公主墳的地名有很多,復興門外的公主墳應該算是最有名的一個。這裡現在是北京西邊最重要的交通樞紐,1965年修建地鐵1號線時,這裡曾建成『公主墳環形環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旅遊網報導,咱大北京有個特殊的歷史符號—『墳』地名。比如公主墳兒、八王墳兒、索家墳兒……。

老北京實行土葬,望族大戶兒又講究厚葬,顧名思義,這些地方就是這戶姓氏人家的墳地。

今兒小編就給您念叨念叨,咱北京這些個『墳兒』的由來。

公主墳

北京叫公主墳的地名有很多,復興門外的公主墳應該算是最有名的一個。這裡現在是北京西邊最重要的交通樞紐,1965年修建地鐵1號線時,這裡曾建成『公主墳環形環島』。1994年擴建三環路時,為了適應城市交通發展的需要建了立交橋,當時叫公主墳立交橋,後來改成了新興橋。

關於公主墳究竟埋葬著哪位公主,傳言版本有很多,說的最有鼻子有眼的,是此地埋葬著的是清朝唯一一位漢族公主孔四貞。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原是明朝鎮守遼陽的一名參將,明末降清後封為定南王,後來成為滿清入主中原的得力幹將。順治九年五月,一直活躍在西南的大西軍,在李定國率領下,大敗孔家軍。孔有德無奈自殺,全家只有孔四貞被部下救出。順治帝世祖與孝莊太后感於孔有德歿於王事,下令將孔四貞送入宮內由太后撫養。不但將孔有德安葬在京城,還以『定南武狀王孔有德建功頗多,以身殉難,特賜其女食祿,視和碩格格。』從此,孔四貞就成了清宮中的一名公主。

但據清史和古墓葬專家馮其立先生考證,孔四貞薨逝之後,實際上是葬在阜成門外外交學院處,原址為『孔王墳』,即孔有德墓,墓地內有孔四貞墳,但如今早已不存。現孔王墳唯一遺存的碑刻在北京五塔寺石刻藝術館內。

公主墳的主人其實另有其人,實為清仁宗嘉慶皇帝兩個公主的陵墓,即其第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嘉慶第三女,下嫁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薨逝時年三十一歲。及第四女莊靜固倫公主,下嫁蒙古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薨逝時年二十八歲。按清朝的祖制,公主薨逝後不得入皇陵,也不能進公婆墓地,必須另建墳塋,因此北京郊區有很多公主墳。因為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是同年而亡,僅隔兩個月,所以埋葬在一處。公主墳的墓地原有圍牆、儀門、享殿等地面建築,四周及裡面廣植古松、古柏和國槐、銀杏,古色古香,十分幽靜。1965年修建地鐵1號線時,對墳地進行了考古挖掘,墳地現已不存,僅剩享殿遺址。

除此之外,在北京範圍內比較著名的公主墳還有:

安定門外雷橋村公主墳

墓主人榮壽固倫公主,生於1854年,薨於1924年,是載入《清史稿》的最後一位公主,恭親王奕訢長女,去世後葬於安定門外立水橋東雷橋村南側。1961年,地方上以修水庫為名,將公主墳徹底拆毀。

朝陽區草房村公主墳

這裡埋葬的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她是清代唯一嫁給漢人的皇帝親女。丈夫是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也就是金庸小說《鹿鼎記》中建寧公主的原型。和小說不同的是,他是康熙帝的姑母,也並沒有和吳應熊虛與委蛇,與『韋小寶』快活逍遙。吳氏父子被誅後,公主得到了康熙帝的特別慰諭。63歲去世後葬於今草房村北,形成公主墳村。

海澱區永豐鄉公主墳

在海澱區東北邊界,昌平縣沙河鎮西南有座小村叫公主墳,它位於西玉河村東。傳說這裡埋葬的是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她的丈夫豐紳殷德,就是乾隆帝寵臣和珅的獨生子,墳墓早已平毀。

豐台區長辛店公主墳

在今長辛店南約3.5公里處,有村莊名公主墳村。附近埋葬的是清世祖福臨撫其兄承澤親王碩塞之女和碩和順公主。村名沿用至今三百余年,現公主墳寶頂夯土仍存二公尺多高,是北京地區唯一留有殘跡的公主墳。



八王墳

八王墳,位於今日北京東四環四惠橋,西南側的通惠河北岸。說起八王墳的來歷,很多人會想到可能與一位八王爺有關。可是歷史上的八王爺太多了,到底與哪一位八王爺有關係呢?這裡,曾經埋葬著清朝的『八王』阿濟格。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一直是清早期驍將。順治元年阿濟格被封為英親王,在王爺中排位第八。1651年,多爾袞病死,阿濟格密謀承襲攝政王位,事洩遭幽禁,後被賜死—其骨灰埋葬於通惠河畔一處荒涼之地,即後世所謂之『八王墳』。

瑞王墳

位於石景山區福田寺村(北京射擊場南側),清代嘉慶皇帝第四子(瑞親王)愛新覺羅·綿忻的墓地。瑞王墳在20世紀30年代被盜過,盜墓者將隨葬品洗劫一空,但是地宮沒有被破壞。後來,瑞親王後人將地上建築拆賣,磚瓦石片拉了一個多月。成材的木料賣給了城裡西四牌樓宋記木廠。於是瑞親王墓園的地面建築基本消失了,精緻的碑樓經過歲月的洗滌也殘破不堪了,裡面曾經做過庫房,還被當成過台球廳,地宮曾被作為菜窖。現存碑亭。

九王墳

位於海澱區蘇家坨鎮,是清道光皇帝第九子孚郡王的園寢,故稱九王墳。九王爺早逝,一生毫無建樹,未擔任過任何顯赫的職務,只是被封為領侍衛內大臣的虛銜,在皇太后和皇帝面前擔任帶領引見的差使而已。他一生最重要的作為,就是同治皇帝因天花病逝後,兩宮太后確定由醇親王的兒子入承大統,九王爺奉派率領御前大臣,到太平湖醇王府的『潛邸』奉迎,把睡夢中的光緒皇帝接進了紫禁城。正是由於九王爺是光緒生父醇賢親王的唯一的同母弟弟,因而也是光緒皇帝最嫡親的叔叔,所以地位尊崇,生前養尊處優,死後哀榮優隆,上謚號為孚敬郡王,墓地也格外漂亮。

索家墳

西直門橋往北一帶叫索家墳,就是清初康熙四大輔臣之首索尼家族的墳地。索尼及他的兒子索額圖死後均葬於此,1956年平掉,其址在今文慧園路西端以東,自五十年代後逐漸發展成為住宅區。

英家墳

位於朝陽區東北部朝陽路北側,墓主為英桂。很長一段時間,朝陽路北側的地方都叫『英家墳』。1989年2月,英家墳更名為延靜西里,但公交站名未改。

英桂為赫舍里氏滿洲正藍旗人。道光元年(1821年)舉人,歷任任河南巡撫、閩浙總督、兵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卒於光緒五年(1879年),《清史稿》為其立傳。

鐵獅子墳

在索家墳的北面就是北京師範大學,而那裡的地名叫做鐵獅子墳,如今公交車站還用這個站名。這處陵墓的地點位於北京師範大學東門,與眾不同的是,它不以某墳主的姓氏或身份命名,而是以一對鐵獅子命名的。獅子自東漢以來一直作為帝王公侯陵寢鎮墓的神獸,多為石獅,鐵獅子很少見。這對鐵獅子鎮守的墓主究竟是何人,已經很難查考。

架松墳

勁松位於北京城的東南部,在20世紀初出版的北京地圖上,今勁松地區標註的地名是『架松墳』。因其墓地上有六棵古代的龍松,彎曲著主幹有架木支撐而得名。從馬芷庠先生編訂的《北平旅行指南》當中可以看到,這裡曾是北京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架松墳的主人是誰呢?就是赫赫有名的清代開國功臣肅武親王豪格,是清初八家鐵帽子王(即世襲罔替)之一。但可惜的是,約在20世紀40-50年代,架松墳的六棵古松先後枯死或被伐。這個旅遊景點便逐漸消失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