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官回到年輕時 青春照公開猜猜他是誰? 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男高官回到年輕時 青春照公開猜猜他是誰?

政事

男高官回到年輕時 青春照公開猜猜他是誰?
政事

政事

男高官回到年輕時 青春照公開猜猜他是誰?

2018年04月30日 11:01 最後更新:11:21

除了樣貌幾十年不變的張建宗外,還猜到其他高官嗎?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片段截圖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片段截圖

本屆政府主打青年政策,不單止在官方諮詢委員會推出「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畫」,近期更推出「與司局長同行」計畫,讓高中同學在暑假試做司局長的「工作影子」,伴隨工作一日,實行近距離交流取經。

更多相片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片段截圖

除了樣貌幾十年不變的張建宗外,還猜到其他高官嗎?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片段截圖

本屆政府主打青年政策,不單止在官方諮詢委員會推出「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畫」,近期更推出「與司局長同行」計畫,讓高中同學在暑假試做司局長的「工作影子」,伴隨工作一日,實行近距離交流取經。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片段截圖

為向年輕人宣傳,政府推出一條短片,公開各司局長青春時期的照片,但無寫上姓名,要大家「猜猜他是誰」。短片由一位穿深藍色西裝、打呔的官員打頭陣,見他手上握着筆處理文件,影相時一本正經,一看就知他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片段截圖

短片公開了10名司局長童年青澀照,有趣的是「全男班」,未有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

一:張建宗、二:羅致光、三:羅智光、四:劉怡翔

根據片段,樣貌幾十年不變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率先出場,其後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片段截圖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片段截圖

為向年輕人宣傳,政府推出一條短片,公開各司局長青春時期的照片,但無寫上姓名,要大家「猜猜他是誰」。短片由一位穿深藍色西裝、打呔的官員打頭陣,見他手上握着筆處理文件,影相時一本正經,一看就知他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片段截圖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片段截圖

短片公開了10名司局長童年青澀照,有趣的是「全男班」,未有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片段截圖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片段截圖

根據片段,樣貌幾十年不變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率先出場,其後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一:張建宗、二:羅致光、三:羅智光、四:劉怡翔

一:張建宗、二:羅致光、三:羅智光、四:劉怡翔

「與司局長同行」計畫在七至八月展開,對象為中四和中五學生,對公共服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政府網站下載申請表格,闡述參加原因,並於下月11日前以電郵方式交予相關部門。

往下看更多文章

善忘和善變

2017年02月03日 19:43 最後更新:21:54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消費一時熱話,過眼就忘得一乾二淨。可能筆者心胸狹小,對這種「過目即忘」的態度不敢苟同,尤其是審視特首參選人的時候。

大家記得2011年曾蔭權帶領一眾高官在街上推銷政改方案之時,有位時任司長遭到市民圍攻,厲聲喝罵,這位高官不甘受辱,面露赤火,以一句「多謝你咁大聲」回應批評他的市民嗎?以今日的傳媒標準,如果傳媒有心放大事件,這位高官肯定面對群眾聲討,抨擊他「EQ低能」、「不懂尊重民意」、「欠缺政治智慧」等等。然而,今時今日,這位前任司長竟被讚賞「願意溝通」、「有公關技巧」。

如果各位對上述事件印象模糊,那麼,你應該記得同年時任財政司司長公佈財政預算案,打算向每位市民的強積金戶口注資六千元以「紓解民困」。方案公佈後,立刻惹來各方激烈批評,認為有關計劃非但不能解決民生需要,甚至有向金融界別輸送利益之嫌,激發部分市民組織遊行表達不滿。當時,不少傳媒和市民都以「守財奴」、「理財哲學保守」、「不知民生疾苦」形容這位前財政司。時至今日,支持他出任特首的傳媒,已經選擇性地忘記這個拙劣的政治決定。

曾俊華在位之時,蘋果日報曾以「欠缺長遠承擔」、「與民為敵」等字眼,評論其任內表現。到了今天,由於泛民與曾俊華站在同一陣線,該報對曾俊華的評價,就變成「危機意識高」、「理財有道」。而五年前,梁振英剛剛上任之時,由於僭建醜聞而被泛民要求下台,希望由當時民望一度超過七十分的林鄭月娥接掌其位置,認為她才是合適的特首人選。但是,如今的林鄭月娥,在泛民的眼中卻是鐵石心腸、圖謀不軌的「奸婦」。

泛民對待二人的態度在短短五年間呈現一百八十度轉變,頗有我國國粹「變臉」的功架。這種以一己好惡取人,變幻不定的態度,反映他們的最高價值,就是特首必須在政治、民主的議題上,必須接納他們的訴求,與他們的立場保持或盡量一致。換言之,泛民看重的特首條件,是民主而不是民生,假如某位候選人願意滿足民主進程的承諾,即使其施政理念不利民生,或是過去表現欠佳,亦會得到泛民的鼎力支持。

泛民人士喜歡揶揄建制派是唯命是從的「政治附庸」,但以是次特首選舉為例,各大黨派都有不同立場,如民建聯偏好林鄭月娥、自由黨喜歡曾俊華。雖然各黨關係友善,但明顯立場獨立,意見分歧。反觀泛民,只要他們的意見領袖或輿論操縱者點起火頭,就某人或某事提出一些似是疑非的陰謀論,其黨羽及支持者便會不加思索,確信不疑,繼而一呼百應,裡應外合,務求使肇事者萬箭穿心,即如近日他們發動網上媒體和傳統紙媒排山倒海地攻擊林鄭月娥。如果他們屬意某人,則可以鼓動不同力量為其造勢,甚至造王,即如近日明言三百多名泛民選委傾向提名曾俊華。這種動員能力,好聽一點叫「思想統一」,難聽一點就是「應聲蟲」,猶如沒有思考能力,只會人云亦云的愚民。

毛澤東說過,要贏得和維持政權,必須有「槍桿子」和「筆桿子」。「槍桿子」握在國家手裡,「筆桿子」卻落入泛民手中。因此,泛民搬弄是非,扭曲真相,搞得社會充溢戾氣,敵我分明,依然得到不少市民,特別是年輕人的歡迎和認同,甚至淪為不能獨立思考的超級反對者。在這個資訊流通發達的年代,沒有「筆桿子」的政權注定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