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事封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利事封

中国的传统习俗
利事封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港台较为流行。“利是”又称“利事”或“利市”,取其大吉大利、好运之意,一般老人家则称之为“红纸”。相传“派利是”的习俗,在久中国,早已流行,但当时人们不过是以寓意吉祥的鲜红色纸,包着一张写满祝福字句的字条,送给亲朋戚友,以表心意。 后来,人们则改用一张形状与正方形相若的红纸,包裹铜钱,封作利是。
中文名
利事封
类    型
习俗
流    行
港台
地    位
中国的传统习俗

简介

播报
编辑
也可以写作“利是封”

由来

播报
编辑
“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这三者的由来有个典故。“利市”一词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由此可见,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於做任何事情的意思。由於“事”和“是”两个字其实都是相通的,所以很多人都把“利事”写成“利是”。一些老人家称利是作“红纸”。现在常见的利是封其实只有数十年的历史,清朝时仍未有利是封,每逢佳节,要用一大张红纸裁成小方块,然后把铜钱包在红纸里,封成利是,所以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老人家以“红纸”作为利是的代名词。
第一代的利是封在光绪未来,印刷技术普及后才开始面世。当时的利是封是用红纸印上黄色油墨,趁油墨未乾时再髹上金粉,看起来就像在红纸上印上金字一样。除吉利的字句外,有的也配以简单图案。
30年代初期七彩印制的利是封首次推出,上面印有帆船、福绿寿等吉祥年画。烫金字体的利是封在六十年代才出现。而烫金的“百家姓利是封”在七十年代始盛行。此外,各大公司在六、七十年代亦开始印制利是封送给客户,以广收宣传的效果。

样式

播报
编辑
利是封
新年利是封利是封外型不一而足,但制作方式却大同小异。常见的烫金利是封,均需经设计、菲林输出、印刷、烫金、人手加工五个步骤,听似复杂,其实非常简单。大家常见的诸如“福”、“恭喜发财”等烫金字样的利是封,其实是用烫金版模,即俗称的电版烫印出来的,这些电版多以锌作版材。制作烫金彩图利是封时,需注意烫印的图案能否跟印刷图案套正准确,此外,亦要留意其与颜色是否配合。不过时移世易,除了采用传统方式,为求简便快捷,现在也有公司以CTP制作利是封,更省时,质素亦较佳,因为它连图案极细致的部分也能表现出来。
利是封较常用的吉祥字句主要包括“恭喜发财”、“福”字等。现在有种倾向,就是愈年轻的,愈不喜欢只印有文字的利是封,反而喜欢较多图案那种。所以有的在利是封上加入生肖图案,做得很有特点。

制作

播报
编辑
相比以往,现在利是封的制作过程虽不算复杂,但设计或外观上显然较具心思。以尺寸而论,市面上常见的利是封,比例一般为31/4*41/4或31/4*43/4,大小刚好能放得下一张对折的钞票。另外亦有31/2*61/2,此设计则能容下整张钞票。还有一种四边长度相同的正方形,甚至至不规则形状的利是封,但市面上较为少见。
选纸方面,利是封一般采用梨纹纸或布纹纸,重量则由80至128克不等,而图案则以纯彩图、纯文字或两者兼具,再配以烫金、击凹、击凸等印刷效果为主,后期的利是封则更发展至有烫红、烫银等图案甚或立体造型,让消费者有更多不同选择。即使最基本的封口方式,市面上一般亦可分为自动粘贴封口及插口两大阵营。
最先于市场上推出四方形利是封的豪威印刷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昭文表示,现在惯常看到的利是封,均采用自动粘贴封口,其缺点为:只得一年期限,限期一过,粘贴力便会完全失效,假如利是封无法用罄,也不能留待来年再用,非常不环保,而插口利是封的出现,便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较常见的插口方式,是制造商于利是封的背面开一线裂缝,封口时将封盖轻轻推入缝里便成。另一种则为螺旋式插口。所谓螺旋式插口,是指利是封四边均可摊开,折合时四边能互相紧扣,以达封口作用。所以叫螺旋式插口,是由于它折合时形成的线条像极螺旋纹。正因为它没有自动封口粘力失效的问题,用剩来年可以再用,自然能解决不环保的问题。
用作广告性质的利是封利是封的功能
以往,利是封的作用,仅限于装入钞票,让长辈或已婚人士,于过年时派发予晚辈或未婚人士,讨个好兆头。及至时代变迁,脑筋灵活的商人,认识到派利是这个动作,就如发传单,可将封面的讯息,由一人传递予另一人,广收宣传之效,也看清它可作为赠品,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以吸引客户购买,于是印有广告讯息、商铺名称的利是封及作赠品之用的利是封,便纷纷出笼,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一有贺岁电影推出,电影公司总会于报章杂志上刊登广告,并送出印有该套电影宣传照片的利是封予读者,目的无非为了替即将推出的电影作宣传催谷。类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有公司特地印制一批利是封,安排顾客服务主任,派发予客户,以作宣传。又例地铁公司为鼓励更多人乘搭轻铁,推出购买车票送赠利是封的宣传推广活动。当然各大银行每年送出印有银行名称,数量难以估计的利是封予存户,也算是当中最经典的例子。以利是封作宣传工具的最大好处,在于利是封因具有实用价值,接收者不会如收到传单般,看完即弃,甚或拒绝接收,反而会将之加以利用,并送予亲朋戚友,无形中便可替某公司或某产品,收宣传之效。但随着利是封的价格愈趋便宜,以之作为商品的赠品,已难达到吸引客户购买的目的,此所以为何较诸以往,现今已愈来愈少公司以送赠利是封,作促销手段。也许要进一步燃起顾客的购买欲,改为送赠一些设计独特、意念创新、脱离传统、市面上又较为罕见的利是封,收效会更大亦未可知。
还有一些有可能于未来替代传统“利是”的电子工具——电子红包,即数码化的各种印刷机卡,如电子化圣诞卡等,电子时代的来临,也造就“电子红包”的出现。原来早于2000年,信用卡公司已与银行合作,在台湾推出外貌与一般信用卡无异,同时兼具提款及消费功能的“电子红包”,以取代传统红包及礼券。据悉,“电子红包”的持有人,可凭卡于全球的提款机提取现金,也可以在全球超的特约商店消费,而每张卡片均有一个设定限额,使用有一定限期(一般为一年),若于期限即将完结前仍有余额,可于一个月内携带卡片到银行办理退款手续。这种“电子红包”具一般利是所无的“跨地域功能”,而且设计精美,兼具收藏价值。另外亦有一种以“网币”(网上虚拟货币)作消费工具的“电子红包”,收取“红包”者,可以用“网币”在“网上购物商场”中,以一定的折扣优惠购物。

演变

播报
编辑
由远而近,由“古”而今,利是封“改朝换代”,原来粗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利是封以彩图为主,上面主要印有“寿星公”、“满堂吉庆”、“鲤跃龙门”、“升官发财”等民间色彩极为浓厚的图案,那时更有画家专门绘画这类图画,以供生产商作利是封图案之用。第二代是八十年代,烫金盛行,没有彩图,纯以烫金字样作装饰的利是封亦开始出现,那时的设计只是简单直接将“福”、“恭喜发财”等吉祥字句置于封面,也有以“百家姓”加中式图案作点缀的,设计虽简约,却最为经典。近十年为第三代,则流行彩图加烫金图案的利是封,但亦由于工序比前两种更多,所以价钱亦较贵。近几年,市面亦出现一些卡通人物图案、五彩缤纷、立体、不规则形状,甚至与八达通卡套合并的利是封,其图案与款式,更有愈趋多元化之势,如电子利是封,它们虽非主流,但亦可归类为第四代利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