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觀展全攻略!6大主題展區、9件亮點肖像作品一篇整理 | La Vie

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觀展全攻略!6大主題展區、9件亮點肖像作品一篇整理

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觀展全攻略!6大主題展理念、9件亮點肖像作品一篇整理

台南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於2022年8月27日正式開展,本展由英國指標性博物館「英國國家肖像藝廊」策劃,其館內擁有超過20萬件肖像藏品,展陳16世紀至今影響英國與世界的人物肖像,可說是英國歷史文化的縮影。展覽現場89件肖像作品以繪畫為主,另有攝影、雕塑與多媒體形式,有趣的地方在於,肖像不以「年代」為依據陳列,而是跳脫時空、根據「主題」分為6大展區。本篇整理《時代的臉孔》4大亮點、6個展區策劃理念,同場加映9件亮點作品,詳細帶看展覽。

《時代的臉孔》-b展廳外的視覺牆 (2)
台南奇美博物館《時代的臉孔》2022年8月27日正式開展

4個不能錯過《時代的臉孔》的理由

01. 館藏首次結伴出海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擁有160年悠久歷史,大規模世界巡迴卻是首次,適逢博物館大規模整修時期,這些從未離開英國的重要肖像作品才有機緣結伴出海,可以說是美麗的意外,而館長庫里南博士本人也說這堪稱是「一生只會遇上一次的機會」。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4。 圖片版權:英國國家肖像藝廊-c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02. 打破傳統的陳列方式

肖像展覽聽來生冷,但《時代的臉孔》總策展人Alison Smith特意打破以「時間年代」陳列的傳統方式,轉而透過六大主題呈現,帶領觀者領會肖像畫在各個時代的存在意義,感受肖像人物的影響力與情感渲染,藉以創造更多想像、思考的空間。

《時代的臉孔》-1自畫像(SELF-PORTRAIT)展區 (15)
「自畫像」展區

03. 涵蓋多元媒材肖像畫

展出的89件作品,75件來自英國國家肖像藝廊、14件為奇美館藏,肖像內人物時空跨度極廣,橫跨英國都鐸王朝、斯圖雅特王朝、繁盛的維多莉亞時代,再到現今的溫莎王朝,從課本上的歷史人物、黑白影像時代的一代偶像、當代名人齊聚現場,他們各在金融、政治、藝術、建築、設計、時尚、音樂等領域發光發熱,逐步改寫亦創造英國歷史。

《時代的臉孔》-2名氣與聲望(FAME)展區 (17)
「名氣與聲望」展區

04. 現場不乏藝術大師作品

置身展場,除可瞧見肖像中人物的故事、成就與影響力,也可看見許多出自藝術大師之手的肖像作品,包含安迪沃荷、盧西安.弗洛伊德、大衛.霍克尼等;有趣的是,今年五月剛在奇美博物館辦完特展的時尚攝影師蒂姆.沃克作品也在場,那是幅他為大衛.霍克尼拍攝的攝影肖像,在《美妙事物》特展中也有展出。

《時代的臉孔》-6開創與革新(INNOVATION)展區 (8)
「開創與革新」展區

盤點《時代的臉孔》6大展區、9件亮點作品

⭓ 前導區|三位王者引領觀眾走入英國古今

展覽入口擺放英王亨利八世、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數位肖像,由兩位英格蘭輝煌年代的關鍵推手,攜手為《時代的臉孔》揭開序幕,而在兩人統治的16世紀,肖像畫的主要功能是宣揚君主世襲的正當性,試圖塑造「君臨天下」的權威感。

S__47153222
伊麗莎白一世

步入展廳,迎面而來的是英國現任君主伊麗莎白二世,即位至今正逢七十年白金禧,此作〈平靜〉為女王第一幅全像攝影肖像,這件3D立體肖像歷經兩次擺拍、運用上萬張影像創作而成,紋理似油畫筆觸、從每個角度看都像女王正凝視著觀眾,非常有意思。

《時代的臉孔》-0展覽前導區1-〈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平靜」〉肖像作品
前導區「王冠與冠冕」

⭓ 第一展區|自畫像 SELF-PORTRAIT

自畫像兼具實用與抒情功能,對許多畫家來說,它是磨練繪畫技巧的好辦法,也是向客戶做自我宣傳的理想媒介;另一方面,自畫像也呈現由畫家的生命經驗、情感、想法塑造而成的個人面貌,這是當下他們眼中最真實的自己。本區集結英國歷史上具代表性的肖像畫家,看他們如何呈現自我並表達個人主張。

《時代的臉孔》-1自畫像(SELF-PORTRAIT)展區 (9)
「自畫像」展區

亮點作品 ⭔ 安東尼・范・戴克爵士

17世紀時,范.戴克從比利時到英國擔任宮廷畫家,對英國肖像畫留下深遠影響。回溯前范.戴克時代,由於肖像畫被君主用來樹立權威、彰顯自身統治的正當性,畫風較為侷限,繪畫細節繁瑣、人物風格僵硬呆板;他來到英國之後,透過流暢筆觸、更具流動感的繪畫技巧,讓畫中人物更為靈巧生動,一改英國過往制式嚴謹的肖像畫風,並持續流行至20世紀初期。

S__47153229
〈安東尼・范・戴克爵士〉

⭓ 第二展區|名氣與聲望 FAME

名氣雖轟轟烈烈卻有稍縱即逝的風險,唯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成就一人聲望,本區巧妙以古今名人相互對照,呈現名氣、聲望與肖像的密切關係,在此能夠遇見不同領域的經典偶像,他們有些是名留青史的大人物如莎士比亞、達爾文、牛頓、狄更斯;有些在生前曾紅極一時,逝後卻鮮為人知;另些則為當代偶像如Ed Sheeran、貝克漢,仍待時間檢閱與驗證,方能成為傳奇。

《時代的臉孔》-2名氣與聲望(FAME)展區 (10)
「名聲與聲望」展區

亮點作品 ⭔ 威廉・莎士比亞/艾德・希蘭

這幅莎士比亞肖像畫是英國國家肖像藝廊的第一件收藏,為什麼不是貴族、君王,而是一位劇作家?這座博物館剛成立時便定位為「名人堂」,也就是說,館方認為肖像畫中的人物本身,意義遠大於作品的藝術性與畫家名氣,而莎翁名氣、成就本就無庸置疑,但館方看重的是他不仰賴繼承而來的財富或地位、而憑藉自身才華在歷史留名的風采。

S__47153228
〈威廉・莎士比亞〉

S__47153227
〈莎士比亞半身像〉

在英國國家肖像藝廊館藏中,策展團隊選擇艾德・希蘭與莎翁對照,兩人以文學、音樂造詣驚豔世人,古今相映的呈現說明無論時代如何更迭,才華總不過時,而這正是《時代的臉孔》展覽副標題「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的核心理念。

《時代的臉孔》-2名氣與聲望(FAME)展區 (24)
「名聲與聲望」展區,左為〈艾德・希蘭〉、右為〈查爾斯・達爾文〉

⭓ 第三展區|身分與認同 IDENTITY

從肖像畫中,觀眾能看見一個人的外貌,也可從細節推敲出身分,而每個人的「身分認同」通常複雜,肖像創作者要如何透過繪畫、攝影等手法,轉化主角的內在認同,是一大挑戰。本區藉由肖像畫闡述「身分與認同」命題的方式相當有趣,當中有呼風喚雨大人物的斜槓身份與鮮少流露的一面,也有歷史上勇敢直面自我、推動性別認同議題的代表人物。

《時代的臉孔》-3身分與認同(IDENTITY)展區 (39)
「身分與認同」展區

亮點作品 ⭔ 溫斯頓.邱吉爾

邱吉爾是英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首相之一,他曾帶領英國在二戰中與盟軍戰勝納粹德國,奠定崇高且不朽的地位。政治家之外,邱吉爾還有另一個身分——業餘畫家,他曾在擔任財政大臣時期,向英國藝術家華特.西特克學習繪畫,而這幅肖像畫正是出自邱吉爾的繪畫老師之手,畫面中不見平時嚴肅、威風凜凜的形象,只見一個對藝術滿懷熱情、充滿求知慾的學生。

《時代的臉孔》-3身分與認同(IDENTITY)展區 (5)
「身分與認同」展區

亮點作品 ⭔ 德翁騎士

英法七年戰爭後,德翁騎士以外交官身份代表法國前來英國斡旋,當時人們對他的性向充滿好奇,時常抱著貶意議論;幾年之後,德翁騎士不幸涉及一起間諜醜聞而被逐出法國,最終選擇回到英國生活,不過這次有所不同,他開始以女性身份公開活動,並成為一名職業擊劍選手。而這幅畫作,正是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所收藏的第一件跨性別者肖像,極具意義。

《時代的臉孔》-3身分與認同(IDENTITY)展區 (48)
「身分與認同」展區

S__47153226
〈德翁騎士〉

⭓ 第四展區|愛與失落 LOVE AND LOSS

肖像不僅勾勒人物形貌,也能讓人感受到畫中人物「真正存在」或「曾存在過」,而非只是一幅單純的藝術繪畫;具有生命力的肖像畫,更能讓留下的人感到逝者猶生,好像已缺席的愛人、摯友或親人,仍陪伴身邊。本區透過肖像畫講述情感飽滿的愛情故事,也呈現畫中人物一生經歷愛與失落的波折歷程。

《時代的臉孔》-4愛與失落(LOVE AND LOSS)展區 (17)
「愛與失落」展區

亮點作品 ⭔ 華特・雷利

華特是名冒險家,早年致力於為英國在新大陸開拓殖民地,曾是伊莉莎白一世寵臣。不過,華特在未取得女王同意的情況下,秘密與其貼身侍女結婚,讓女王深敢背叛,造成兩人關係破裂,華特更被打入倫敦塔幽禁。

《時代的臉孔》-4愛與失落(LOVE AND LOSS)展區 (8)
「愛與失落」展區

畫作中,藏有細微卻情意深遠的細節,華特身著黑、白衣裳,象徵堅貞與純潔,而左上方掛有弦月,象徵著月神阿爾忒彌斯與女王,人物身後則是一片帶有波浪的海,而水的英文單字Water恰與華特Walter發音接近,代表著華特本人;如果將月亮、海浪意象串連,即代表華特效忠女王,正如同潮汐因月亮而產生,延伸為永恆不變的忠誠。這張滿載情意的畫作,與華特從寵兒跌入冷宮的人生經歷相互對照,正是本區主題「愛與失落」的最佳寫照。

S__47153225
〈華特・雷利〉

⭓ 第五展區|權力與力量 POWER

權力可能與生俱來,也可能得靠後天打拼爭取,而力量則存在每個人體內與心中,或強大或孱弱,看個人如何發揮運用,有人秉持著強大的意志力、毅力,憑著一己之力,成為改變世界的先驅者,甚至將力量傳遞給更多人。本區呈現掌權者如何透過肖像彰顯威信,也展演擁有權力、改變世界力量的人物們,隨著時代的演變,在「被描繪」的想法與創作手法上有何不同,是不是更靈活、有趣且多變了?

《時代的臉孔》-5權力與力量(POWER)展區 (4)
「權力與力量」展區

亮點作品 ⭔ 提姆・伯納斯-李爵士

步入展區,有件精巧雕塑佇立中央,主角穿著普通的襯衫、西裝外套、隨意掛上背包,看上去就像個普通的中年男子,事實上這是全球資訊網(WWW)的發明人提姆・伯納斯-李,他的偉大之處不僅只開創劃時代的創新科技,更受人尊重的是,在大可以將技術佔為己有、申請專利的情況下,選擇將技術開放共享,而這個決定,可說是改寫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時代的臉孔》-5權力與力量(POWER)展區 (9)
「權力與力量」展區

亮點作品 ⭔ 威廉.威伯福斯

在解放黑奴的路上,美國有林肯,英國則有威廉.威伯福斯,他21歲即當選國會議員,經過20年的長久努力,才終於終結奴隸賣賣,既實現理想,也為曾受束縛的人們尋回自由。如果仔細看,會發現威廉.威伯福斯在畫中的姿勢有點不自然,主要是因為他患有嚴重的骨骼退化症,無法坐直,且逐漸惡化的狀況,更讓他被迫辭去議員職位;另外,這幅肖像並沒有完成,據說是在畫作完成前,威廉.威伯福斯就過世了,而畫家也傾向讓作品停留在「未完成」的狀態,吻合現實。

S__47153224
〈威廉.威伯福斯〉

⭓ 第六展區|開創與革新 INNOVATION

自文藝復興以來,誕生於19世紀的攝影術,是對肖像藝術影響最大的技術衝擊,自此肖像不僅止於繪畫形式,攝影寫真應運而生,當代藝術家也不斷創新,以傳統美術技法結合現代數位科技,開創肖像畫的多元可能。

《時代的臉孔》-6開創與革新(INNOVATION)展區 (8)
「開創與革新」展區

亮點作品 ⭔ 札哈.哈蒂

有「建築女爵」之稱的札哈.哈蒂,是當代最具代表性、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他常在作品中融入大量曲線設計,以自由奔放的幾何美感,解放建築方正、嚴謹的結構,在男性主導的建築產業中,走出屬於自己的路,獲得普立茲克獎、史特靈獎等建築指標獎項肯定。

《時代的臉孔》-6開創與革新(INNOVATION)展區 (1)
「開創與革新」展區

為了向札哈.哈蒂不受框架束縛的想像力致敬,英國藝術家麥可.克雷格-馬丁以LCD液晶螢幕為載體創作肖像。畫面中,是張札哈.哈蒂身著三宅一生外套的線稿圖,線形輪廓從不改變、色彩卻不斷轉變,據說從作品完成以來,色彩從未重複過,而藝術家特別以電腦系統運算色彩,向札哈.哈蒂的數學背景致敬,也透過擁有無限可能的畫面,呼應這位傳奇建築師的創作風格。

〈札哈.哈蒂女爵士〉,麥克.克雷格-馬丁於2008創作。圖片版權:英國國家肖像藝廊。-c
〈札哈.哈蒂女爵士〉,麥克.克雷格-馬丁爵士於2008創作。圖片版權:英國國家肖像藝廊。

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

展覽日期|2022年8月27日~2023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開放時間|9:30~17:30(週三休館、除夕休館)

備註|展覽提供語音導覽與專人定時導覽服務,詳情洽奇美博物館

資料、圖片|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肖像畫廊

部分攝影|izzie pa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新一代設計展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4組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2024新一代設計展5/24南港登場!設計師張溥輝操刀主視覺,回歸簡潔元素致敬創意初心

2024新一代設計展於5/24-5/27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登場,本屆以「超越永續」為主題,由新銳團隊嶼人設計工作室擔綱策展、設計師張溥輝操刀主視覺,回歸品牌識別,透過簡潔的版面構成與元素排列,在輕盈的黃色、清新的藍綠色與象徵初心的粉色交織下創造出多樣變化。

本次新一代設計展全台共有55校116系參與,此外還有美國哈佛大學、芬蘭奧圖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日本芝浦工業大學及桑澤研究所等國際知名設計院校跨海參展,一次飽覽國內外新銳設計創意,早鳥票及團體票即日啟售,可於全台7-11 ibon機台、售票系統網站購買。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2024新一代設計展於南港展覽館登場。(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以「超越永續」為題,鼓勵學生發揮設計力量

今年,新一代設計展首度從議題性主題出發,以「超越永續」(Beyond Sustainability)的命題,鼓勵設計新銳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的創意,在不同領域發揮設計的力量與價值。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超越永續」,除鼓勵學生們將永續概念靈活運用於整體環境、社會挑戰外,也期望各攤位盡可能採取可回收的材料、減少非必要加工,實踐綠色展會。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今年,新一代設計展首度從議題性主題出發,以「超越永續」(Beyond Sustainability)為命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張溥輝操刀主視覺,呼應設計初心

主視覺部分,則由「ddd.pizza設計工作室」負責人及藝術指導張溥輝操刀,其作品多次入選東京TDC大獎,獲日本設計雜誌《+81》選為影響下一個世代的44位新銳設計師之一。他擅長品牌內容、平面廣告、紙質媒體、流行文化等類型設計,曾以2HRs《永生獸》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熱門影集《此時此刻》、《愛愛內含光》等主視覺也出自他手。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2024新一代設計展主視覺設計師張溥輝Peter Chang。(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新一代設計展「超越永續」主視覺回歸品牌識別,以輕盈的黃色、清新的藍綠色與象徵初心的粉色交織,透過簡潔的版面構成與元素排列,創造出多樣變化。張溥輝表示,設計過程令他回想起初學平面設計時,在軟體上排列文字與形狀、實現各種視覺創意的成就感,對他而言不僅是「回歸初衷」的一趟旅程,也是對於設計師初心的致敬。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2024新一代設計展首波主視覺海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2024新一代設計展首波主視覺應用。(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銳建築師曾雅欣、林中一擔任策展人

2024新一代設計展「超越永續」由「嶼人設計工作室」曾雅欣、林中一擔任策展人,為展場空間進行總體規劃及主題策展。

兩人皆畢業於東海建築系,曾雅欣曾於日本nendo設計事務所任職設計師,參與巴黎樂蓬馬歇(Le Bon Marché)百貨展覽裝置設計、米蘭家具品牌Marsotto Edizioni展示空間設計、京都「NENDO SEES KYOTO」展覽等多項國際專案;林中一則曾任職於日本隈研吾建築事務所、美國波士頓Leers Weinzapfel Associates等國際團隊。兩人於2022年回台後活躍於建築、室內、展覽及裝置藝術等領域,探索空間設計的各種可能性。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2024新一代設計展策展團隊嶼人設計工作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新一代設計展 展覽亮點

01|從製材廠「借物」打造展場

策展團隊將一般用來建造房子、製作家具的原料,像是製材廠的原木料、磚廠剛出爐的磚塊、鐵工廠的金屬管大量「借」到現場,組合成展架、展板、座椅等。待展覽結束後,這些材料就能回到製材廠、營造現場、製造業的加工循環裡,減少一次性消耗,並賦予「讓事物長久續存」的未來觀。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策展團隊將一般用來建造房子、製作家具的原料「借」到現場。(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待展覽結束後,這些材料都能回到製材廠、營造現場、製造業的加工循環裡,減少一次性消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02|體驗「設計師專屬數位AI工具」

此外,2024新一代設計展現場更首度公開4支「設計師專屬數位AI工具」,從消費者研究、市場分析到策略擬定,以大數據的科技智慧幫助設計師提升效率與品質,開啟未來設計產業工作樣貌的全新想像。現場也開放4種工具的互動體驗,讓參觀者感受AI如何改變設計的工作過程。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產品數據工具(Product Data Explorer)豐富的圖表幫助開發人員了解市場趨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使用者研究數位工具(User Data Explorer)提供消費者數據以及評論,幫助設計團隊製作人物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03|10家企業、24組產學合作

今年「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打破往年單一企業命題模式,強調企業「聯合出題、創新驅動」,回應年輕人的創意表現,邀請三陽工業、浩漢設計、惠生大藥局等10家企業與組織,以「學習生活」、「健康生活」、「移動生活」、「體驗生活」等4大未來生活情境,進行企業跨域合作指導。

本次新一代設計展展出24組入圍作品,更擴大辦理「創新產學研合作」,由恆隆行與臺師大、臺科大、雲科大三校籌組跨校學研團隊,梳理家電回收流程與產品再設計,建立廢棄材料循環生態系。此外,還有跨國串連企業與學校的「台日國際產學合作」,共同思考產業的永續發展議題,並提出解方。 

2024新一代設計展本週末南港登場!「超越永續」集結全台116校系、設計師專屬AI工具首度公開
本次新一代設計展展出24組產學合作入圍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關於2024新一代設計展的更多資訊將陸續公布,詳情請見新一代設計展官方網站FacebookInstagram

2024新一代設計展 展覽資訊

日期|2024/5/24至2024/5/27
地點|南港展覽館2館

 

2024新一代設計展 售票資訊

⬬ 票種票價
3/20 - 4/21|早鳥票/團體票|每張180元
4/22 - 5/23|預售票|每張200元
5/24 - 5/27|展期票|優待票每張180元、全票每張250元

⬬ 購票通路
展前購票|全台7-11 ibon機台、售票系統網站(購買9張以上團體票請至新一代官網)
展期購票|全台7-11 ibon機台、售票系統網站、展館售票口,或持悠遊卡、一卡通或icash刷卡入場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深入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4個生命階段 X 12個創作關鍵字,認識用「水墨」抒懷的思想家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現正展出《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呈現台灣藝術家許雨仁1970年代至今橫跨50餘年的創作,超過300件展品涵蓋各時期的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作品,以及極少曝光的手稿、速寫與筆記,引人走進其繪畫發展的歷程,看見他充滿哲思的創作思考。

創作是發掘「真實我」、發展「個性我」的活動

談及藝術創作的意義,許雨仁說:「對我來說,創作的目的不在於畫技演練。而是在自由、解放的前提下,發掘『真實我』,發展『個性我』的一種原創活動;是一種建築結構狀態,或是一種內在生命能量的精神旅程。」回顧他從1970年代至今的創作,的確如此。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許雨仁以水墨畫聞名,作畫50年來從不設色到引入色彩,不變的是持續開創「筆墨表現」手法、探究藝術原創性的精神。對他來說,筆法的開創不只是技藝的進步,也乘載了生命各階段對自己留下的影響,比如兒時祖母說話常用疊字,化為他畫中與圖像對話的韻文;大學時師從李仲生,打開他對創作思考的深究;八二三砲戰時赴金門當兵,促使他思考生命議題;2000年後到花蓮臨海的工作室創作,開啟他畫山海景觀、宇宙星體的新視野。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4個階段 X 12個關鍵字 X 5個年份,回顧許雨仁的創作生涯

01/在學時

#李仲生 #創作思考 #原創性

從許雨仁的作品當中,可以明顯看見人生各個階段對他造成的影響。1970年代,許雨仁離開家鄉台南佳里,到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臺藝大)修讀國畫,求學時期他就執意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拜啟發「東方畫會」成立的台灣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為師。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沒形的》,1973,墨、報紙,26.5×38.5 公分,藝術家自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這段學藝時光對許雨仁來說不只是畫技的磨練,更重要的是「創作思考」的啟蒙,他深受自動性素描書寫的啟發,開始思考何謂藝術的「原創性」,也思索自身創作脈絡的發展。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阿嬤的衫》,1974,水性顏料、蠟筆、墨、報紙,51.3×38.2公分,藝術家自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老師給我的分數》,1981、2000重製,墨、報紙,415×288公分,藝術家自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02/當兵時

#金門 #戰爭 #生命

大學畢業後,許雨仁前往金門服兵役,那時正值八二三砲戰,讓許雨仁開始關注生命存有的議題。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我在自然和宇宙間玩-1》,1975,廣告顏料、蠟筆、水彩、墨、紙,79.5×110公分,私人收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03/初出社會時

#紐約 #文化衝擊 #隨筆速寫

隨後他於1979年在美國新聞處(臺北美國文化中心)舉辦個展,並在接下來的十年展開往返台灣、美國的生活,忙於生計的同時,他也持續以筆記、速寫,紀錄對生活與創作的觀察和想法,內容充滿自省和自我詰問;在紐約藝術與文化的衝擊下,更進一步展開對自我文化定位的探索。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NY Building》,1980,代針筆、紙, 25.8×17.5公分,藝術家自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自畫像》,1982,墨、報紙,59×72公分。藝術家自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04/返鄉後的35

#筆法開創 #個人風格 #生命哲思

1989年,許雨仁回到台灣定居,將藝術實踐回歸家園,開展極具個人風格的藝術創作。整個1990年代到千禧年後十年,他持續發展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等類型作品,在東西方藝術的探索之中,對水墨的探究、筆墨表現的開創從未間斷。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半屏山只剩兩個紅色的春秋閣》,1995,油彩、畫布,97.3×130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花與船》,2007,油彩、畫布,300×180公分,私人收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以下我們以時間為索引,深入了解許雨仁各階段的筆法、畫風和創作心境:

⬭ 1996|以留白與片段風景,重現生命歷程

當年許雨仁首次以水墨作品發表個展,有別於之前油畫濃厚稠密的風格,他的水墨畫用筆清簡、畫面大量留白,將記憶中綿延無盡的自然景致,切割成零星的片段風景,藉此憶寫生命歷程並回應現實的環境變化,並透過紙幅、筆法、空間佈局、題字結構等形式,鬆動傳統筆墨規制,開展當代水墨的嶄新視角。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堤內的水啊 路上的石啊 田裡的稻啊 山上的樹啊》,1996,墨、紙,104×73.4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00|落地花蓮,在臨海之境探索自然和宇宙

延續對於人類與自然的敘事與思辨,許雨仁到花蓮臨海的工作室後,綻放另一番風貌,他以直式水墨畫的畫幅創作,開創表現山海景觀、涵納宇宙星體的《海洋書畫》系列作品,進一步表現細膩的造景寫意。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墨墨水水 代代斷斷 水水墨墨山瀑著水 水瀑著山 石離開山 土離開山 石石滾滾 土土流流 滾滾石石 流流土土 流出了自然 在殘山裡 在流土石裡 找到了自己和自然》,2004,墨、紙, 180×70 公分,私人收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06|筆法大突破,強調「線條的留白」

前往中國北京駐村近兩年,許雨仁發展與傳統山水畫密切對話的《細筆》系列——從「空間」的留白推展至「線條」的留白,並開創極具獨創性的「細筆斷續線」筆法,這個轉變既是筆法的開創,也是許雨仁對於留白觀念的實踐;也在此時,他發展了講究落筆快速、捕捉直覺意象的《粗筆》系列。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粗筆系列之一一二》,2022,紙、墨, 136×73公分。(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

⬭ 2010|引入色彩,融合多樣媒材

許雨仁一直以「不設色」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筆墨世界,不過大約在2010年,他的水墨畫迎來色彩的加入。延續藝術家面對媒材不設限的態度,他將水墨、壓克力、油畫顏料交織使用於作品中,以當代的觀點執筆持墨,創新的同時也找尋與傳統的共鳴,探索不同媒材與載體的融合。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彩墨系列之四十三》,2013,彩墨、紙, 137.5×69.5 公分,私人收藏。(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透過《彩墨》、《彩筆》、《豆腐板》系列作品,及發表於20072008年的數件油畫,我們得以看見許雨仁用色的自由,並藉此領略他所體會:「我們對世界的觀看,是先看到色塊,再看到形象、輪廓。先透過顏色感受,接著才去辨識、分析。」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豆腐板書畫系列之四》,2015,豆腐板(木板)、壓克力、墨, 40×29×5公分。(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20s|似書亦畫,表達對生命的感懷

近幾年,許雨仁以「慢然鬆生」的心境為創作之道,其中長達近26公尺的橫幅作品〈小島尾尾浪‧波的書焦墨寫〉,藉由筆刷行走的墨色濃淡,混融、鋪陳出「似書亦畫」的視覺意象,體現潛意識般的情感深意,映照著關於生命悠悠的詩篇。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文字」也是許雨仁作品中風格獨具的存在,其作品經常見由疊字、短句構成的詞句,可以與圖像形成既記敘又互補的對應關係,有時候甚至成為作品的標題。原來在他的耳語記憶中,童年時祖母常用「疊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因此他透過文字層疊轉化語意,以隨筆或格言般的韻文,用圖像結合文字的韻律,表現自己對生命的感懷。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許雨仁,《書墨系列之十三》,2017,墨、紙,52×233公分。(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走進《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得以看見藝術家不停探究繪畫的各種表現,在原創的景致中,傳遞個人對於自然土地及生命境遇的哲思。

「慢然鬆生」等子題名稱,來自藝術家隨寫詞句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由北美館策展人廖春鈴、林宣君策劃,展覽標題以有關水的動態意象——溺、浮、沉、洄——命名,傳達許雨仁沈浸於創作中深究藝術的本質,映現藝術家泅泳於人生經歷的浮沉復返間,仍堅持創作的精神。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覽7個子題的命名也饒富巧思,各摘自許雨仁不同時期的筆記詞句、作品標題,包含:「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雄山大水,誰知多少?」、「立在石堆裡的自畫像」、「不盡的山山水水石石」、「點、生出了斷點斷線」、「墨墨純純,色色生生」及「慢然鬆生」,試圖貼近藝術家的視角與心境,提點出其創作歷程及各階段的發展與突破,呈現許雨仁既是探索藝術、也是思辨人生的波動痕跡。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許雨仁帶你逛《溺浮沉洄》、探索畫筆的可能

想要更了解許雨仁的藝術和生命是如何交互影響,不妨參與629日由藝術家本人、藝術研究者張芳薇主持的展覽漫遊,發掘藝術家筆下蘊藏的原創性和生命故事。若想汲取許雨仁開創筆法的經驗,則可參加810日的藝術家工作坊,他將引導大家探索畫筆的各種可能。

北美館《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主視覺。(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HSU Yu-Jen: A Retrospective

展期|2024.05.1809.08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 2A&2B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