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晶片製造商後,誰會成為下一波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的受惠者? | 安聯投資 

科技投資2分鐘

繼晶片製造商後,誰會成為下一波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的受惠者?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是2023年的年度話題,但究竟有多少企業能真正從中獲利?到目前為止,能直接受惠於ChatGPT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股票只屬少數,當中以製造關鍵晶片的半導體公司為主。然而,我們相信這種情況勢將改變。隨著人工智能的市場日益擴張,以下一些要點值得投資者關注。

  • 當市場開始採用新科技時,傳統上,科技基建公司往往會最先受益——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周期也是如此。
  • 目前雲端巨擘的股價落後於半導體企業。市場希望看到人工智能對前者的盈利帶來實際影響,才放心追捧。
  • 儘管軟件公司熱衷於投資人工智能,但這尚未成為股價上漲的原因。
     
身處人工智能投資周期時,我們需要關注的三件事

#1:在以往的科技周期中,基建往往是最早受惠的領域,其他技術堆疊部分則緊隨其後。

上市股票的價格如何反映市場對ChatGPT和其他生成人工智能(gen-AI)科技的看法?到目前為止,獲追捧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真正受惠於生成人工智能中的基建供應商,即集中在一小撮半導體公司,因它們生產的晶片是訓練大型語言模型(LLM)的關鏈零件。這跟過去的科技發展市場周期相似,為新科技提供基建的公司往往較其他技術堆疊更早跑出。然而,即使雲端平台巨擘對晶片有渴切需求,但人工智能晶片製造商的產能卻未必追得上,這對整個半導體行業來說可能是好事。

#2. 目前為止,雲端平台巨擘的股價落後於半導體企業,市場希望看到人工智能對雲端平台的盈利產生更大影響。

雲端服務供應商巨擘(在附圖中標示為平台提供者)在人工智能發展上擔當著重要角色,因為它們是少數有能力處理海量數據的企業。這些巨擘在2023年的表現優於大市,但遠遠比不上部分晶片製造商。雲端平台的表現之所以與gen-AI平台和軟件企業出現這種微妙差異,主要是反映了短期內各自的盈利走勢不同,而雲端平台的盈利仍然受到傳統收入來源和整體支出紀律所左右。我們認為,市場對於雲端平台如何能在人工智能發展中受益,仍然抱觀望態度。這些雲端企業持續加大基建投資,有可能會抑制其短期盈利增長。此外,許多企業也推出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產品和模組,但這些策略能否帶來龐大的利潤,則有待觀察。我們預計,在未來一年,人工智能對不同行業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日益清晰。

在ChatGPT面世首年,gen-AI平台和軟件供應商表現亮麗,基建企業卻相對落後

總回報(2022年11月21日-2023年11月21日;指數為100)

Restaurant labour productivity has lagged that of other industries

資料來源:FactSet、Voya Investment Management,截至2023年11月。Gen-AI 組合,是財報電話會議記錄中最常提及的一籃子Gen-AI公司,並以等值加權計算。該組合由Voya Investment Management全球人工智能股票團隊建立。Gen-AI平台 = 主要的雲端供應商巨擘。Gen-AI基建 = 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科技硬件及設備產業公司。Gen-AI 軟件 = 軟件和服務業公司,但不包括主要的超大規模雲端供應商。過去的表現或任何預測、展望,並不代表未來表現。

#3. 發展人工智能的大型軟件公司,股價尚未出現相應的上漲。

自ChatGPT於2022年底面世以來,多家知名軟件公司迅速採取行動,在其產品中添加LLM和gen-AI功能。毫不意外地,這些公司的管理團隊對人工智能抱極大憧憬,深信投資於相關科技會帶來龐大機會。但我們認為,這項科技的發展潛力,至今尚未充分反映在軟件企業的盈利預期或估值之上。一般來說,一旦市場認同企業的長期增長潛力有所改善,其估值亦會相應上揚,但目前為止,這種情況卻還未發生。我們認為,軟件在2023年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於其預估經營收入增加所致,因為其估值的平均值或中位數按年仍然持平。

盈利才是關鍵:雲端和軟件公司有望成為下一波人工智能投資的受惠者,但市場希望先看到盈利有正面消息

儘管過去一年人工智能發展熱鬧非凡,但至今能受惠於LLM/gen-AI的似乎只是一小撮企業。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晶片的半導體公司,其表現最為亮麗;某些雲端平台和軟件公司也有出色表現,但它們最近的表現似乎仍然來自於傳統的收入和盈利來源,而非因gen-AI潛在優勢所致。這解釋了為甚麼我們不僅要尋找出主要的新興科技,亦要明白當下我們究竟身處於科技周期中的哪個階段,以及哪些公司會從不同的階段中獲益。在目前,我們認為雲端平台供應商和軟件公司有望成為下一個周期階段的受惠者,但市場或要等待更加清晰的盈利數據出台後,相關企業的股價才會將之反映出來。

安聯投資點評

擁抱創新力量

中國的人工智能重點不在於成為大規模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式的全球領導者,而在於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

瀏覽更多

駕馭利率變化

隨著市場廣泛預期利率將於未來數月開始從高位回落,投資者可把握時機,透過一些能夠提供穩健收益率的優質市場以實現收益目標,例如美國投資級別企業債券。

瀏覽更多

駕馭利率變化

亞洲固定收益自年初以來在其他固定收益市場上表現出色。

瀏覽更多
  • 免責聲明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或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

    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或任何預期、推測或預測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本文件及網站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發行人為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

    3307685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