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_百度百科

大阪城

日本大阪市中央区的一个城区
收藏
0有用+1
0
大阪城(大坂城、おおさかじょう),是始建于安土桃山时代的摂津国东成郡生玉荘大坂,并于江户时代重新修筑的日本城堡,范围约为71万平方米 [1],别称为锦城、金城 [2],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区的大阪城公园内。为大阪名胜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日本历史上的三名城 [3]
大阪城在日本统一的桃山时代丰臣秀吉的居城、丰臣政权的中心,被称为“太閤はんのお城”。后来德川家康以两次大坂之役(冬之阵、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因此由丰臣秀吉在1583年至1598年间所建筑的大坂城已全部不复存在,后来地表上所能见到的大坂城的遗迹,是1620年至1629年间由德川秀忠修建的相当于全新的大阪城(德川大阪城)。大阪城保留了贯穿整个江户时期所修建的木制建筑、门、仓库等13处建筑。
1931年,大阪城天守阁被指定为日本的物质文化遗产 [4]。1953年8月31日,大阪城迹被日本政府指定为特别史迹 [5]。1997年,大阪城被日本政府指定为物质文化遗产 [2]
中文名
大阪城
外文名
大阪城、大坂城、おおさかじょう、Osaka Castle
地理位置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
别    名
錦城金城
筑城者
丰臣秀吉
筑城年代
1583年(天正11年)
主要修改者
德川家康
主要城主
丰臣氏、奥平氏、德川氏
废城年代
1868年(明治元年)
大阪城全貌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石山本愿寺时代

1496年(明应5年),日本佛教一向宗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第8代法主莲如建立了大坂御坊并将其作为山科本愿寺的别院,这便是石山本愿寺的起源。莲如所著的文章中记录了这些内容,这也是首次出现“大坂”这一地名最早的文献 [6]
1532年(天文元年),山科本愿寺被卷入了战国时代的纷争中被烧毁,出逃的第10代法主证如在次年将大坂御坊作为了本愿寺(既石山本愿寺)。石山本愿寺进行了城池,屏障,土垒等武装加固,还成功防住了战国武将细川晴元的进攻,成为了易守难攻的城池。后来,又发展出了寺内的市井街区,在第11代法主显如的时代,石山本愿寺进入了巅峰期 [6]。对织田信长统一天下的野心报以最强烈抵抗的是一向宗(浄土真宗)本愿寺派的门徒集团,其总本山就是支持法主显如的石山本愿寺 [6]
1570年(元龟元年)起,作为持续了11年的长期战争结果,织田信长终于成功在1580年(天正8年)将显如从本愿寺清除,但是堂塔伽蓝却全部烧毁。在《信长记》中记载了“本来大坂就几乎处在日本最有利的位置”这一段内容,信长虽然倒在了本能寺之变中,但是不难想象他曾经希望在大坂这里筑城 [6]

丰臣时代

1583年(天正11年),丰臣秀吉石山本愿寺的原址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主城(本丸)的修建 [7-8]。此后的15年间,直到秀吉病逝前,仍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第二、第三(圈)城池(二之丸及三之丸)等副城的建造 [7],以及多重护城河(水堀)和运河等防御设施的建造。建城的同时,还进行着城外街区的建设,丰臣时代的大坂成为了近代城外街区的先驱 [7]
丰臣时期大坂图屏风上绘制的大坂城中的热闹景象

江户时代

1598年(庆长3年),丰臣秀吉病逝 [7]
1600年(庆长5年),在关原合战中,德川家康击败了石田三成 [7],奉德川家康之命,以赏赐的形式对东军进行领地的分配,其结果中,虽然丰臣氏从220万石的大大名降为了摂河泉65万7千400石的一大名,但是其留下的儿子丰臣秀赖依然住进了大坂城。
1603年(庆长8年),虽然德川家康已经掌权了江户幕府,但是丰臣家在德川幕府成立后依然没有放弃称霸天下的梦想,与德川家一直持续着紧张的关系状态 [7]
1614年(庆长19年),德川家和丰臣家矛盾激烈化,德川家康以丰臣秀赖在京都东山重新修建方广寺大佛殿的钟铭为借口,率大军包围了大坂城,发起了战争,史称大坂冬之阵 [7]。约10万军势的丰臣军队里面有大半是浪人武士的身份聚集而来的,虽然欠缺统治力,但是依然坚持防守了下来,德川方20万军势无法攻入大阪城的总城池,秀吉建造的大坂城易守难攻。但是最终,作为讲和条件,德川家提出条件要求拆毁大坂城的总城城墙、第二围墙、第三围墙,使大坂城几乎变成了裸城 [7]。丰臣家虽然一时接受了这个屈辱的条件,但后来毁约重新开挖水堀建城。
1615年(庆长20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毁约为借口,发动了大坂夏之阵,从河内方向、大和方向攻来的德川方大军约15万5千余人,与此相对,丰臣方只有被削弱了防御力的大坂城,在德川军还没有两军合并之前,丰臣方便被攻破了。同年5月6日早,丰臣大坂军向河内进兵,打算采取先制攻击,但结果不得不退守回大坂城,5月7日早,双方在大坂的街区中进行了决战,最终大坂城被攻陷。5月8日,藏身于大坂城米仓里(山里曲轮)的丰臣秀赖等人被发现,并自刎。丰臣家族灭亡 [7]。而大坂城也在此役中化为灰烬。
《本丸图》绘制了丰臣大坂城主城的区域
《大坂御城御本丸并御殿绘图》(江戸时代前期)
城池西边的草坪。《锦城の马场》 (浪花百景)
沦陷的大坂城一开始是被送给了德川家康的外孙松平忠明,他被委任了复兴大坂城的任务 [9]
1619年(元和5年),松平忠明被调任到大和郡山,江户幕府废除了大坂藩,将大坂收归为幕府直接管辖,并于1620年由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重新修建抹除了丰臣家族风格的大坂城 [9]。德川家将丰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墙和水堀全部破坏,覆以数米厚的土,再兴建更高的石墙,把丰臣家大坂城的遗迹全部埋在地底,并扩张了区域,因此在现在(2020年编写)的大阪城址所看到的遗迹、城墙、护城河等都是江户时代德川大坂城的。在大坂之阵中被埋葬的丰臣大坂城的遗迹都被彻底埋在了大阪城公园以及周边的高层建筑、道路的地下了。由村川行弘(大阪経済法科大学名誉教授・考古学)等人于昭和年代中期所进行的大坂城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在德川氏总城的地下发现了丰臣秀吉时代的石墙。2003年(平成15年),由丸水堀迹的发掘调查结果显示,从护城河底部发现了障子堀(陷阱坑穴),在护城河的内壁上也发现了类似于碉堡的残留遗迹。并且,这份调查也显示了护城河自身是在大坂冬之阵的时候由于工期紧张而被掩埋的证据 [10]
德川大坂城的天守则设置在了不同的位置 [7],位置更高,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设计。大坂城的修复工程从1620年(元和6年)起在第一期工程中修复了西城墙和第二城墙的北部、东部,以及第三城墙;在1624年(宽永元年)的第二期工程中完成了内沟的构建与本丸御殿,在1628年(宽永5年)的第三期工程中完成了南部外沟的构建与第二护城河南部建筑物的建设,共进行了为期3次的修复,于1629年完工 [9]。天守的建设于第二期工程中进行,石墙由熊本城主加藤忠广建筑。天守建筑物于宽永3年竣工,外观为5层,内部6层,高58.5米 [9]
被命令参加建筑工程的各个大名们,根据石墙高度的不同,被分配负责不同的石墙长度。大名们被分为不同小组负担连带责任与个人责任,他们在各自担当的区域(丁场)中会相互比较各自的完成质量。在大坂城的石墙上,可以看到各个区域担当大名们留下的彰显自己所负责区域的家纹刻印。 [9]
由幕府直接管辖的德川大坂城的城主是德川将军家的历代将军,从谱代大名中选出大坂城代(代理城主)。另外再从谱代大名中选出两名(京桥口定番・玉造口定番)为后补管理者,在旗本编制的幕府常备军大番2组中,再增加4名加番从大名中选出。大番与加番为1年交替制度。但是从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之后,一直到幕府动乱的高潮时期的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入城为止的230年间,大坂城一直是没有将军的。在太平盛世中守护大坂城的是由幕府直接任命的以城代为首的大名及旗本武士们。 [11]
江户时代偶尔会发生火灾,所以进行了多次修复。1660年7月25日(万治3年6月18日),大坂城内青屋门的火药库(焰硝藏)由于雷击,引发了大爆炸 [11],储藏中的2万1985贯600匁(约82.4吨)的黑色火药以及铅弹43万1079发、火绳枪引信3万6640根全部烧毁 [12]。爆炸威力巨大,造成城内29人死亡,约130人负伤。天守、御殿、木造建筑、桥等多处建筑损坏。还造成了城外3人死亡,及1481户房屋倒塌,大多数房屋的屋顶被烧坏。后来,幕府建造了石造的火药库。特别是1665年(宽文5年),天守北侧的装饰物鯱遭到雷击,使仅仅竣工了39年的天守被烧毁,一直到昭和复兴的266年间,大坂城成为了没有天守的城池 [11]。1783年(天明3年),大坂城玄关位置的大手多闻橹被雷击烧毁 [11]
1843年(天保14年),幕府从大坂、兵库、西宫、堺的民众手里募得了超过了155万两的御用金,并将这笔捐款用在了修复大手多闻橹以及对城内除了天守以外的所有建筑物的大修复工程。 [11]
航路図(大坂城在中央位置)/神戸市立博物馆蔵
1866年,江户末期,第二次长州征伐,德川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进驻大坂城,但却于不久后病殁于大坂城 [11]
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的大号令,撤除幕府,由天皇亲政。德川家茂的继承者德川庆喜作为第15代将军入住大坂城,他在幕府崩坏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在大坂城和二条城中接见了多国的代表 [11]。但是在1868年1月27日(庆应4年1月3日),随即发生了旧幕府军反抗维新政府的鸟羽伏见之战,旧幕府军失利,德川庆喜逃离大坂城,坐船逃回了江户,大坂城则被新政府军所占据。这次战火造成了大坂城御殿以及外城池第四、五、七号建筑的损毁以及城内建筑的几乎全毁。自此开始,一直到大坂城重建的这250年间,大坂城再次长期处于了被攻陷的惨状之中 [11]

近代

“大阪”在明治维新前写作“大”,维新后忌于“坂”字可拆为“士反”,有“武士叛乱”之讳,因此于明治三年(1870年)改名为“大”,“大城”也因而更名为“大城”。一般讲述更名前的历史时仍会以旧写“大城”称之,以示时代区别。
明治以后,明治政府将大阪城内的占地改为陆军用地 [11]。并将明治维新战火中残留下来的建筑及城门、火药库、藏金库等全部征用。总城内也建立起了军用建筑,禁止市民进入观光 [11]。还将占地扩大到东侧的国铁城东线,建设了可以生产火炮、车辆等重兵器的大阪炮兵工厂,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了美军轰炸的目标 [13]
幕府末期大坂城的橹
明治20年(内务省発行地図)
明治时代
1870年(明治3年),陆军设置了午炮台,开始了报时业务。
1885年(明治18年),和歌山城的第二城池向御殿进行一部分的移筑,命名为“纪州御殿”。这里被作为大阪镇台的司令部使用。
1888年(明治21年),从大阪镇台复原了主城池的樱门。
1895年(明治28年),在天守台的东侧建设了大手前配水厂。地中设置了配水池。
1923年(大正12年),提出了大阪城堡周边的公园整备计划 [14]
1928年(昭和3年),作为昭和天皇的即位纪念事业,当时的大阪市长关一(せき・はじめ)提出了包括重建大阪城天守在内的大阪公园整备计划 [15]。陆军第4师团司令部厅舍将市民募捐的150万日元用于天守的建设 [16]。天守的基本设计由波江悌夫负责。
1930年,再建工事中的天守阁
1930年(昭和5年),天守的重建开始动工。这座复兴的天守并未忠实复制丰臣或德川时代,基本上以德川时代的白漆风格为主,但最上面一层重现丰臣时代的黑漆描金风格。
1931年(昭和6年)11月7日,历史上第三代大阪城天守阁竣工。当时,缺乏丰臣时代大天守的相关资料,以《大坂夏之阵图屏风》为依据,对全日本的桃山时代天守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细节的资料。此外,为了将复兴天守打造成永久性的标志性纪念建筑,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建造方式。而且,预计的地面55米高度也是当时日本前所未有的,虽然设计上有诸多困难,但是施工还算顺利 [16]。大阪城天守阁,不仅是近代建筑中复兴天守阁的第一号,而且将内部作为大阪府下唯一的乡土历史资料馆来利用也是当时独创的想法 [16]。同年,第4师团司令部厅舍竣工。大阪城公园开园。
1933年(昭和8年),纪州御殿改名为“天临阁(てんりんかく)”。
1937年(昭和12年),为了防止间谍,陆军下令禁止带照相机进入天守阁内部。
1940年(昭和15年),对天守8楼的展望台进行了封锁。
1942年(昭和17年)9月,一般市民禁止进入大阪城内以及天守阁内部。
1943年(昭和18年),中部军防空情报队入住天守阁。随后,第35航空情报队、司令部入住樱门桝形的西侧。
在大阪大空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袭中,于1868年(庆应4年)的火灾中免于战火的2号木制建筑、3号木制建筑、坤建筑、埋伏建筑、京桥口多闻建筑被烧毁,青屋门也遭受严重损毁。特别是在休战前的1945年(昭和20年)8月14日的空袭中,1吨重的炸弹大部分被投下,连附近的京桥站也被波及,在那里避难的乘客也死伤多数。此时,从日本每日报社大阪总部屋顶上拍摄的“以天守阁为背景的滚滚浓烟”景象,后来被称为“大阪夏之阵”,天守阁的天守台虽然受损但是没有崩塌 [17]。此外,移筑到一心寺的丰臣时代的第三城池的玉造门(长屋形式的黑门)也被烧毁。

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阪城内的陆军用地被美军接管。复兴后的天守作为大阪的象征依然健在,周边修整成了大阪城公园。
1947年(昭和22年),由于美军造成的火灾,纪州御殿被烧毁 [2]
1948年(昭和23年),美军的暂时接管结束之后,开始了对建筑物的修理,对大阪城公园的再整备,包括外城池在内的广泛区域都成立公园用地。 [16]
1950年(昭和25年),由于受到台风影响,使建筑再次受损,因此开始了正式的修复工程。与此同时,也开始进行了学术调查 [2]
1953年(昭和28年),大阪城被认定为日本特别史迹。
1959年(昭和34年),据《大坂城総合学术调査》结果显示,地下约9.3米的位置发现了被认为是石垣的花岗岩,在以该点为中心3米四方的范围内继续挖掘,在地下7.3米的位置发现了高4米以上的石垣。次年,对照丰臣氏的大阪城总城墙的图纸,确认了这些被掩埋的石垣就是丰臣时代的遗迹 [16] [18]。即使现在仍然有许多人认为现存的壮丽的石墙是丰臣秀吉所建,但实际上,无论是石墙,还是城沟,以及地上残留的大阪城遗迹,全都是德川氏重建之后的产物 [16]
总城墙内司令部厅舍的旧设施被暂时作为大阪府警总部的厅舍使用,在被石垣围住的东外挖掘遗迹的南部地点,成了枪械射击训练的场所(大阪府警射击场的遗迹在玉造口土桥东侧)。大阪陆军造兵厂的遗迹被长期搁置,残留下来的大量的金属碎屑成为了“阿帕奇族”横行的目标,这也成为了小松左京开高健的小说舞台。
1981年(昭和56年),虽然有着保存运动以及文化厅的调查指示文件,但大阪市还是对大阪陆军造兵厂旧总馆进行了拆毁。
1983年(昭和58年),为了迎合“大阪筑城400年纪念日”,在国铁大阪环状线上新增了“大阪城公园站”,在大阪陆军造兵厂旧总馆的遗迹上,重新建设并开张了大阪城大厅。包括弁天岛在内的周边,陆续新建了大型企业的办公楼,形成了“大阪商务公园”。
1995-1997年间(平成7-9年),复兴天守阁经过了60多年的风吹雨打发生了老旧化,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修工程。这次工程的基本方针是重现建筑当初的姿态并将其带入21世纪,将古老物件翻新并追补新的部件材料,对施工技术与施工精度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19]
外部改修工程
  • 屋顶工程:屋顶实施了细致的防水工程和重铺铜板瓦片的工程。对房檐的金箔瓦(轩丸瓦、轩平瓦)全部翻新,将55000块青绿色的铜板瓦暂时全部撤去,对其中80%进行了清洁与修复之后,再重新铺上。 [19]
  • 补强混凝土:为了防止将来钢筋的腐蚀,对钢筋混凝土内部进行了碱溶液渗透这种当时最新的电气化学方法。还采用了涂布材料等方法,来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 [19]
  • 外墙及房檐的改修工程:外墙在保留原有墙壁的同时,为了防止脱落,采用引脚网方法进行了基地处理,1~3楼涂上了灰泥,4楼涂上了薄薄一层含墨的水泥砂浆。 [19]
  • 建具及高栏改修工程:窗户等外部建具全部改为耐久性更强的彩色不锈钢。8楼展望台的高栏也改为了散发自然黑色的不锈钢制品。走廊的地面上换上了御影石贴。 [19]
  • 錺金物改修工程:将大阪城的象征性装饰物伏虎与鯱暂时撤去,进行修复,并贴上3层纯金金箔,其他錺金物贴上2层金箔,再安装回去。 [19]
内部改修工程
  • 内部改修:对各层的内部装修风格进行翻新,并考虑到参观人数众多以及有高龄者及残障者参观的情况,对展示空间的路线及照明,电梯的延伸及增设等,进行了设备与功能方面的改善。 [19]
1996年(平成8年),修复了樱门和太鼓橹迹石垣。
2006年(平成18年)4月6日,大阪城被选为日本100名城(第54号) [20]
2007年(平成19年),关于大阪城的产权问题,它作为建筑物实际是上没有登记过的,但是明确了土地方面的登记是属于旧的陆军省。实际上,建筑物的所有权是属于大阪市,土地是向日本国家借用的。
2014年(平成26年),大阪市将大阪城、大阪城公园、大阪城天守阁(博物馆)及其他设施的指定管理者,交给“大阪城公园管理共同事业体(代表者:株式会社 电通 关西支社)”管理。指定期限为“2015年4月到2035年3月” [21-22]。重要文化财产“大阪夏之阵图屏风(俗称黑田屏风)”,则成为了大阪城天守阁的收藏品。
2015年(平成27年)9月,限时公开展览多门橹等建筑。
2016年(平成28年)1月,对多闻橹、千贯橹、焰硝藏进行为期约半年时间的特别开放展览。

主要建筑

播报
编辑

天守

大坂城的天守是在天正宽永昭和时期,迄今(2020年8月编写)为止共建造过3次。每次外观都有不同,复兴天守是利用了德川大阪城的天守台。
大阪城中的天守阁大阪城中的天守阁
大阪城中的天守阁
丰臣大阪城天守
1585年(天正13年)竣工,1615年(元和元年)被攻陷之际烧毁。
一般认为,作为日本城堡的象征之物的就是天守阁,首次建造出高耸的大天守的城堡是织田信长安土城。自认为是信长继承人的丰臣秀吉,以安土城为样本,旨在建造一个方方面面都凌驾于安土城之上的城池为目标 [7]
丰臣秀吉建造的大天守从外观上看有5层,在鯱瓦、装饰瓦、轩丸瓦、轩平瓦等方面使用了大量的黄金。此外,秀吉自己喜欢带着众多来客在主城内游览,在奥御殿内部装饰着的金银以及收藏与大天守各层财宝等,令来访者惊叹不已 [7]
在被认为是丰臣大坂城的平面图《本丸图》中,天守是位于总护城河的东北角,挨着与山里曲轮相隔的总护城河的石墙。丰臣大坂城的天守并没有建造很多的天守台,而是像若松城天守那样留下空余地区设置了天守曲轮。天守被认为是采用了复合式或者连结式的望楼型5重6层地下2层的构造,外观方面,以涂了黑漆的板材为底,再使用灰色的暗色调,这样可以使金具,金箔瓦等看起来更加显眼。在第5层,被认为有过黄金的茶室。路易斯·弗洛伊斯的《日本史》中记载,在最上层,可以容纳30人,还可以看到关白的服装。
天守的复原方案中,《大坂冬之阵图屏风》、《大坂城图屏风》等是参考了华丽壮大的《大坂夏之阵图屏风》(黑田屏风)。特别是大坂夏之阵图与冬之阵图中,天守的模样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可以说夏之阵的天守是重建或者改建的,三浦正幸也提出过延续此方法的复原方案。与黑田长政制作的黑田屏风相近的宫上茂隆的复原案,成为大阪城天守阁内丰臣大阪城再现模型的原始模型。
大坂城天守外观四层或五层,瓦上覆以金箔,极其奢华,位置在今日大阪公园蓄水池付近,含石垣四十米高,德川时代之新天守则约为58米。秀吉于大坂城内设有一间活动式的“黄金茶室(日语:黄金の茶室)”,茶室的墙壁、天花板、地板甚至连门的骨架皆由黄金打造。秀吉位于奥御殿小书院的寝宫同样奢华至极,棉被的材料为鲜红色高级布料,床头以黄金雕刻作装饰。
德川大阪城天守
1626年(宽永3年)竣工,1665年(宽文5年)受到雷击而烧毁。
德川大坂城的天守被认为是采用了与江户城的初代天守同样的配置关系。虽然在大天守台的南端设置了小天守台,但是却没有建造小天守,而是采用了天守曲轮的状态。天守则被设置在了总城中距离御殿两个台阶下,现在外接电梯的位置。
建筑物为独立的塔形建筑,分为5层,其中1层在地下,看起来像是瘦版的江户城天守,白泥墙的表面。最上层屋顶的是铜瓦,下面是普通瓦。包含天守台的总高度为58.32米。
天守的图纸分为内阁文库收藏的《大坂御城御天守図》(内阁指图)和大坂愿生寺收藏的《大坂御天守指図》(愿生寺指图)。各有不同,内阁指图中的外观与二条城天守几乎相同,使用的是破风配置,而愿生寺指图中的外观则是与江户城天守几乎相同的破风配置。
复兴天守
1931年(昭和6年)11月7日竣工。
现在,则是象征着大阪城,象征着大阪的大阪城天守阁。
伴随着将本是陆军基地的旧总城一代改造为公园的计划,于1928年(昭和3年)11月上任的当时第7代大阪市市长关一提议再建天守,使用市民们的捐款于1931年(昭和6年)11月7日完工 [13]。这次市民的募捐,大家都很踊跃,在不到半年多的时间里就筹集到了150万日元的目标金额(大约相当于如今的600亿~700亿日元“2017年编写”) [16]。其中的25万日元为住友财阀总帅住友有成的捐款。150万日元的使用方法为拿出47万日元用于天守的再建,80万日元用于第四师团司令部厅舍的建筑,大阪城中,总城的一部分公园化(北部为大阪炮兵工厂,其余大半为第四师团的用地)整备费用约使用23万日元。
昭和以后,大阪城天守是各地所建的复兴天守的第一号(洲本城天守阁虽然更早(1928年),但是是模拟天守)。
建筑方面,在德川大坂城的天守台石墙中用新的钢筋混凝土进行基础加固,再将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吊挂方法进行修建。高度为54.8米(包含天守台和鯱) [2]。为5层8楼建筑(有入口的1楼的一部分在地下) [2],7层以下为资料馆,8层为瞭望台 [24]。在复兴天守中,被称为博物馆“大阪城天守阁”。
外观以《大坂夏之阵图屏风》为基础,由大阪市土木局建筑课的古川重春进行设计,意匠为天沼俊一,构造则由波江悌夫和片冈安担任,施工由大林组担当。古川为了考证建筑,对各地的城郭建筑进行造访,还对各种文献进行了调查,设计的模样被记录在其所著的书籍《锦城复兴记》中。
大坂城的天守,虽然丰臣大坂城与德川大坂城各自建筑的场所和外观所有不同 [7],但是在复兴天守阁中,1楼到4楼采用了德川时代风格的白漆墙壁,5楼在采用了丰臣时代风格的黑漆墙上用金箔绘制了虎与鹤(设计图中为白鹭)。这种折中的设计初衷有多种假说,也有人觉得应该统一为丰臣时代风格或者德川时代风格。
从1995年(平成7年)至1997年(平成9年)间,对大阪城天守进行了“平成大改修” [8]。此时,对建筑物全体进行了修改,构造方面对其进行了可以经受住阪神·淡路大地震程度的补强,并对外观进行重新涂改,对受损瓦片进行更换,以及对鯱・鬼瓦的金箔进行翻新。此外,在小天守台西侧(御殿二阶廊下遗迹)位置,安装了方便残障者、高龄者以及团体参观的电梯。在2007年(平成19年)对外墙进行重新涂装的时候,将5楼的涂装设计改为了更加贴近丰臣时代风格的设计。
与存在了30年便被烧毁的丰臣大坂城天守和存在了39年被烧毁的德川大坂城天守相比,复兴天守是寿命最长的天守了。

门与橹

建筑名
简介
图片
樱门
樱门是主城的正面入口,可以从正面看到天守阁。樱门这个名字来至于丰臣秀吉的年代,因为这附近可以看到漂亮的樱花,因此而得名。环绕樱门的巨石群所用的石头都是城中最好的,包括排名第一的蛸石以及第三的振袖石等巨石。这些巨石是由冈山城主池田忠雄搬运而来的。 [25]
樱门
大手门
大手门是大阪城的正门,以前也写作追手门。1628年(宽永5年)修建。采用的高丽门样式。在江户幕府末期的嘉永元年(1848年)被重新修复,并于1956年(昭和31年)进行了解体修理,在解体修理时,发现了其在1783年(天明3年)时由于雷击的火灾受损,幕府末期时修复的部分只有屋顶。 [26]
大手门
焰销藏
外墙和内部的墙壁、地板、天花板都是花岗岩的碎石结构,非常坚固。是现存唯一的石造火药库。
1660年(万治3年)的土造火药库大爆炸后江户幕府又花了工夫修理。在后来发现的表示建筑年代的资料中显示,焰销藏是1685年(贞享2年)的建筑。 [27]
焰销藏
多闻橹
多闻橹的正确叫法应该是“大手口桝形多闻橹”,但是由于位于京桥口、玉造口、桜门、极楽桥等位置的多闻橹已经全部被烧毁的原因,只有大阪城内这一个残存的多闻橹了。
关于“多闻橹”名称的起源,相传是由于大和国多闻城的松永久秀在固定城门的石堆上建造了这种样式的建筑才开始流传开来。
于是,在日本各地的城里都建起了多闻橹,关于其规模的巨大,可以从大阪城现存的高14.7米的多闻橹中看出。
多闻橹于1628年(宽永5年)修建,1783年(天明3年)被雷击烧毁,之后,于1848年(嘉永元年)重新修建。1956年(昭和31年)解体修理。这个建筑的铁门被称为大手的大门,将上部用过渡建筑弯向南面的部分被称为续橹或者续多闻。 [28]
多闻橹
千贯橹
千贯橹为两层建筑,于1620年(元和6年)通过小堀远州的设计建造。位于西部庭园的西南角,多闻橹的北侧。它与西部庭园西北角的乾橹同是现存(2020年4月编写)最古老的建筑物。关于千贯橹的名称,相传是在石山本愿寺时代,在织田信长大军不断攻击的时候,在此建筑附近的建筑中,有兵将们烦恼于进攻方式,他们的讨论中提到“即使花上千贯钱财也希望将那个橹弄到手啊”,千贯橹的名称由此而来。
1961年(昭和36年)解体修理之时,发了一个墨书,上面写着“元和六年九月十三日御はしら立”,首次得知了这个建筑的上梁仪式的日期。 [29]
千贯橹
乾橹
乾橹是守护西城墙西北角的建筑,与千贯橹同样,是修建于1620年(元和6年),由小堀远州的设计建造的城内最古老的建筑物。平面呈L字型,为两层建筑。在上部修建了眺望楼的形式,被认为是天守的原型。
1958年(昭和33年)解体修理之时,发了写着“元和六年申ノ九月吉日 ふかくさ 作十郎”的瓦片。 [30]
乾橹
一番橹
一番橹是位于第二城墙南面东端的建筑,创建于1628年(宽永5年),后来经过了数次改修变为了现在的模样。于现存的六番橹为同样形式的两层建筑。为了巩固防守第二城墙南面墙壁的各处要害,从东侧玉造口桝形附近开始一直到西侧大手口桝形附近,一共建了7处这样的建筑,其中现存的只有一番橹和六番橹两处了。
1964年(昭和39年),对一番橹进行解体修理之时,从地板下,发现了与1823年(天保3年)改修时相关的市民的遗物,两件衣服。 [31]
一番橹
六番橹
六番橹是用来防守第二城墙南面要害部位的建筑,从东侧玉造口桝形的附近开始一直到西侧大手口桝形的附近,一共建了7处这样的建筑,其中现存的只有一番橹和六番橹两处了。
1628年(宽永5年)创建。与一番橹是同样形式的两层建筑。在1945年(昭和20)年的战争空袭时,与后来遭受台风灾难时,损毁严重,1966年(昭和41)年对六番橹进行解体修理时,进行了大量的木材翻新。 [32]
六番橹
金蔵
金蔵读作“きんぞう”或者“かなぐら”,位于天守阁东南部、市立博物馆北部,是德川幕府的金币、银币的保管库。
相传金蔵是1625年(宽永2年)建造的2层建筑,后于1837年(天保8年)改为平房。外墙的下半部采用了“海参墙”的样式,入口、窗户、地板、天花板等都有防火、防潮、防盗的装置。 [33]
金蔵
金明水井戸屋形
在1969年(昭和44)年解体修理之时,发现了写有“寛永三年十月吉日”的墨书,由此判明了它是跟天守一样创建于1626年(宽永3年)。在1665年(宽永5年)时,天守因为落雷发生火灾,1868年在戊辰战争中,主城大火,经此两次大火,这里仍然奇迹般地留存了下来。江户时代,将此井称作为“黄金水”。 [34]
金明水井戸屋形
位于琵琶湖北部的竹生岛上的宝严寺唐门,被认为是唯一现存的丰臣大阪城的遗迹 [35]

建筑特点

播报
编辑

总体结构

大阪城采用的是轮郭式绳张的建筑布局,设置有以西庭园为主的副城池和以天守为中心的主城。
从外向里,首先是南外堀(既南外护城河)。堀即是围绕城池挖掘的深沟,注水则为护城河,空置则成壕沟。南外堀是拱卫副城池的第一道屏障。
南外堀两侧的石垣,里侧即为大阪城副城池的范围。大手门即为副城池的正门。大手门所处的塀与后面的多闻橹围成一个四方形的院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枡形虎口。突破大手门的敌人需要左转90°才能到达另一扇门,在此期间则会在虎口内受到两边多闻橹的夹击。同时,在大手门侧面还有一座凸出的二重橹,专门用于掩护此处。
大手门正面,可以看到是一座多闻橹,而非进入内城的城门。这样做除了能迟滞敌军外,最大的好处可能是避免了直射火力直接破坏两道城门。
大手门侧面的两层建筑,名为千贯橹。其下方有开口可以投掷石块以对付攀爬石垣之敌,称为石落。
进入大手门后,可以看到墙上开设的射击孔,也就是狭间。塀上开有较小的丸狭间,下方连接石垣的石狭间则比较大,其形状明显是为了照顾铁炮的左右射角。
多闻橹分为两部分,正面面对大手门的为続橹,另一侧为渡橹。続橹可算作渡橹的延伸部分,结构也较简单。
带大门的渡橹,是整个多闻橹的重点防御部分,与大手门呈90°夹角。进攻之敌必须首先暴露在两座橹的火力之下才能接近这道门。
渡橹上挑出的檐口部分设有“枪落”,打开活动盖板后,可从上面刺下长枪。大门为厚重的包铁木门,门内就是副城池。
大阪城周边地图

城墙构造

狭缝,是指城墙上的铁炮(火绳枪)射孔。射孔在石块上凿开而成,整体呈漏斗形,外小内大,外部被弹面积不到10×10厘米。射孔内有一梯形斜坡,长约40厘米,宽约50厘米,高低差约25厘米,士兵可俯卧支肘稳定射击,内壁圆滑,人机工效良好。射孔间距约2.5米,多名士兵可轮番从一个射孔射击。大阪城不同武器的射孔也有差异,铁炮射孔呈正方形,弓箭射孔为长方形,大小相当于两个铁炮射孔,便于弓箭瞄准发射。主城天守阁上还有多个伸出城墙约半米左右的射击台,用于打击攻到城下、位于墙根死角的敌人。 [23]
扇坡。与很多日本城池类似,大阪城城墙呈陡坡状,带弧形,尤其是城墙垂直交接处弧度更大,明显拉长,使敌方攀爬距离更远,越往上越接近垂直。扇坡处城墙采用体积更大的整体石块,打磨光滑,石块之间的缝隙小,难以攀爬。 [23]
错层。大阪城的城墙并非四四方方,而是采用错层设计,以制造防御纵深、加大火力打击面、分散敌人力量。面对一字形城墙,敌方兵力可一线平推,支援火力可覆盖整个城墙。错层城墙可将敌兵力分割为多段,支援火力也会受到错层遮蔽。错层城墙构成L形阵地,将正面接敌变为正侧结合接敌,从正面和侧面构成交叉火力打击敌方,火力发扬效果远超一字形城墙。打击攻到墙根、位于正面射击死角之敌时,一字形城墙防守者不得不探出很大身体才能完成,而错层城墙可直接以侧射火力保护。同时,错层长度约在20至50米,正好在铁炮或弓箭的有效射程内。 [23]

特点

丰臣大坂城
丰臣氏的大坂城由初代筑城总奉行——黑田孝高担任总的建筑规划。设计为轮廓式的平城,以总城池为中心向外扩展大规模的同心圆城墙,期间又分别设置内外护城河。在黑田孝高建城之际,丰臣秀吉下达指示,要求其要在街道的设计、以及天守位置的设计上下功夫,使人们在市区中也能清楚地看到天守。大坂城直接沿袭了丹羽长秀建筑的安土城的石墙。
在台地北端筑城的大阪城的防御弱点是敌军可以在台地的南侧展开进攻,为此,在南侧围起了一道可以从西方将南侧包围的总的护城河,在大坂冬之阵之前,真田信繁在玉造门的南方设计了可以半月形出城的结构(真田丸)。在冬之阵中,从此处攻来的德川军与守城的丰臣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德川大坂城
德川氏的大坂城是将丰臣氏大坂城的石墙和护城河破坏,并发动“天下普请(在各地大兴土木)”的号令进行修建的,任命了藤堂高虎为总负责人 [9]
修建时,首先堆砌好总高为1~10米的土堆,在此之上再堆砌更高的石墙,将丰臣大坂城的残骸埋在了土中。天守等建筑物也没有沿袭之前的构造,而是进行了原创。丰臣大坂城在当时是30年以上的“古城”,它经历了朝鲜战役、关原合战、大阪之阵的洗礼。
作为德川氏这次天下普请的结果,大坂城的城郭缩小为丰臣时代四分之一规模的大小,但是在天守的建筑上,无论高度还是占地面积都超过了丰臣时代的天守。双层的环绕护城河的规模可以凌驾于江户城之上。此外,被放弃掉的护城河部分也作为空地或者耕地,维持了可以再次建筑的可能。
城墙石块
大坂城石墙的规模不仅巨大,而且都是质量坚硬的花岗岩,在重要位置更是使用了少见的巨石,在日本全国城郭中也是少有。加上各个大名们的竞争之心,大阪城的石墙高度在当时可见一斑。 [9]
大坂城的石块,是从废城伏见城、加茂(京都府)以及六甲(兵库県)等地搬运而来,特别是懒户内海的各个岛屿(小豆岛、犬岛、北木岛)为优质花岗岩的产地,很多石块被切割之后搬运到海路、大阪。在大阪市内,放置着一些没有被使用为石墙的石材,被称为“残念石(译为遗憾石)”。也有一说是因为搬运的时候掉落的石头,预兆着城池会被攻陷所以未被使用 [9]。在陆地上搬运这些巨石的道具被称为“修罗”。 [9]
高5~6米、最大14米的巨石被大量使用,其中最大的巨石,是由备前国冈山藩主池田忠雄搬运来的位于总城樱门枡形的蛸石,重量约为130吨,与埃及的胡夫金字塔每个石块约2.5吨相比的话,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金字塔内部的花岗岩也不过才大约80吨,此外,英国巨石阵中最大的石块高度为6.6米,重约45吨。
石墙的石头上面,雕刻着各种刻印,有的是为了显示大名的所有权,有的是为了表示建造作业的目的 [9]

文物遗产

播报
编辑

重要文化财产

类型
财产名
创建时间
修复时间
解体修理
大手门 [26]
1628年(宽永5年)
1848年(嘉永元年)
1956年(昭和31年)
塀3栋(大手门南方、
大手门北方、多闻橹北方) [26]
1628年(宽永5年)
1848年(嘉永元年)
-
多闻橹(渡橹、続橹) [28]
1628年(宽永5年)
1848年(嘉永元年)
1956年(昭和31年)
千贯橹 [29]
1620年(元和6年)
-
1961年(昭和36年)
乾橹 [30]
1620年(元和6年)
-
1958年(昭和33年)
一番橹 [31]
1628年(宽永5年)
-
1964年(昭和39年)
六番橹 [32]
1628年(宽永5年)
-
-
焔硝蔵 [27]
1685年(贞享2年)
-
-
金蔵 [33]
-
1837年(天保8年)
-
金明水井戸屋形 [34]
1626年(宽永3年)
-
1969年(昭和44年)
樱门 [25]
-
1887年(明治20年)
-

城内主要的巨石

顺位
位置
石名
推定重量
产地
担当大名
1
桜门枡形
蛸石
约130吨
备前国犬岛
冈山藩池田忠雄
2
京桥门枡形
肥後石
约120吨
讃岐国小豆岛
冈山藩池田忠雄
3
桜门枡形
振袖石
约120吨
备前国犬岛
冈山藩池田忠雄
4
大手门枡形
大手见付石
约108吨
讃岐国小豆岛
熊本藩加藤忠広
5
大手门枡形
大手二番石
约85吨
讃岐国小豆岛
熊本藩加藤忠広
6
桜门枡形
碁盤石
约82吨
备前国冲ノ岛か北木岛
冈山藩池田忠雄
7
京桥门枡形
京桥口二番石
约81吨
讃岐国小豆岛
冈山藩池田忠雄
8
大手门枡形
大手三番石
约80吨
讃岐国小豆岛
熊本藩加藤忠広
9
桜门枡形
桜门四番石
约60吨
备前国犬岛か前岛
冈山藩池田忠雄
10
桜门枡形
竜石
约52吨
备前国冲ノ岛
冈山藩池田忠雄
11
桜门枡形
虎石
约40吨
备前国冲ノ岛
冈山藩池田忠雄
巨石参考资料来源 [36]

保护措施

播报
编辑

物质文化遗产

1931年(昭和6年),大阪城天守阁被指定为日本的物质文化遗产(日语:登録有形文化财) [4]
1997年,大阪城被日本政府指定为物质文化遗产(日语:登録有形文化财) [2]

特别史迹

1953年8月31日,大阪城迹被日本政府指定为特别史迹。 [5]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开馆时间:AM9:00~PM5:00 (售票处PM4:30关)
休馆日:每年12月28日到下一年1月1日
门票:成人600日元;儿童免费(15人以上有团体优惠)
交通
方式
线路
站点
地铁
谷町线
天満桥駅、谷町4丁目駅
中央线
森ノ宫駅、谷町4丁目駅
长堀鹤见绿地线
大阪ビジネスパーク駅
JR线
环状线
森ノ宫駅、大阪城公园駅
东西线
大阪城北诘駅
市内巴士
-
大手前、马场町
京阪线
-
天満桥
水上巴士
-
大阪城港
观光情报参考资料 [37-38]
大坂城周边交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