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中国明朝李贽著文集)_百度百科

焚书

中国明朝李贽著文集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焚书》是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所著的作品集。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
作品名称
焚书
外文名
Burn Book
作品别名
李氏焚书
作    者
李贽
创作年代
万历十八年(1590年)
作品出处
《续焚书》
文学体裁
书信、史评、诗文
作者成就
明朝晚期思想家

历史影响

播报
编辑
《焚书》、《续焚书》是李贽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力作。书中对儒家和程朱理学的大胆批判所表现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李贽也深知其见解为世所不容,故将著作名之为《焚书》,以后也果然于明清二代多次遭焚烧,但却是屡焚屡刻,在民间广为流传。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手辟洪蒙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正是对李贽与其思想影响的真实写照。 《焚书》的锋芒指向中国数千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儒家传统说教,向束缚人们思想的程朱理学提出大胆的怀疑和公开的批判。李贽的书虽遭明清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禁毁,但仍流行不绝。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1]
《焚书》,哲学、文学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续焚书》,5卷。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善与恶对,犹阴与阳对,刚与柔对,男与女对,盖有两则有对"
明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艰难生长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受腐败政治与封建经济的摧残,发展极其缓慢。在历史的发展面临重大抉择的关头,地主阶级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因循守旧反对改革的传统思想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等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被封建卫道士们视为"狂人"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就是抨击时局,揭露假道学和封建礼教的勇敢斗士。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焚书》卷6和《续焚书》卷5收集了李贽的很多诗歌,其中不乏精彩的篇章。我们可从中看出他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又可察觉出他沉湎于佛经而产生的苦闷徬徨。

全书目录

播报
编辑

作者自序

自有书四种:一曰《藏书》,上下数千年是非,未易肉眼视也,故欲藏之,言当藏于山中以待后世子云也。一曰《焚书》,则答知己书问,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之,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焚书》之后又有别录,名为《老苦》,虽则《焚书》,而另为卷目,则欲焚者焚此矣。独《说书》四十四篇,真为可喜,发圣言之精蕴,阐日用之平常,可使读者一过目便知入圣无难,出世之非假也。信如传注,则是欲人而闭之门,非以诱人,实以绝人矣,乌乎可! 李氏焚书序

卷一 书答

答焦漪园 复丘若泰 复邓石阳 复周南士答邓明府 答耿中丞
又答耿中丞 与杨定见 复京中友朋 又答京友 复宋太守 答耿中丞论淡
答刘宪长 答周友山 答周柳塘 与耿司寇告别 答耿司寇 答邓明府
复周柳塘 寄答耿大中丞

卷二 书答

与庄纯夫 复焦弱侯 又与焦弱侯复邓鼎石 寄答京友 与曾中野
与曾继泉 答刘方伯书 答庄纯夫书 与周友山书 又与周友山书 与焦漪园
与刘晋川书 与友朋书 答刘晋川书 别刘肖川书 答友人书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复耿侗老书 与李惟清与明因 与焦弱侯 与焦弱侯 与方伯雨柬
与杨定见 与杨凤里 又与杨凤里 与梅衡湘答书二首附 复麻城人书
与河南吴中丞书 答陆思山 与周友山 与友山 寄京友书 与焦弱侯书
复士龙悲二母吟 复晋川翁书 书晋川翁寿卷后 会期小启 与友人书
复顾冲庵翁书 又书 又书使通州诗后 复澹然大士 为黄安二上人三首 复李渐老书

卷三 杂述

卓吾论略 论政篇 何心隐论 夫妇论 鬼神论 战国论 兵食论
杂说 童心说 心经提纲 四勿说 虚实说 定林庵记 高洁说
三蠢记 三叛记 忠义水浒传序 子由解老序 高同知奖劝序
送郑大姚序 李中丞奏议序 先行录序 时文后序 张横渠易说序
龙溪先生文录抄序 关王告文 李中溪先生告文 王龙溪先生告文
罗近溪先生告文 祭无祀文 篁山碑文 李生十交文 自赞 赞刘谐
方竹图卷文 书黄安二上人手册 读律肤说

卷四 杂述

解经题 书决疑论前 解经文 念佛答问 征途与共后语 批下学上达语
书方伯雨册叶 读若无母寄书 耿楚倥先生传 题关公小像 三大士像议
代深有告文 又告 礼诵药师告文 移住上院边厦告文 礼诵药师经毕告文
代常通病僧告文 安期告众文 告土地文 告佛约束偈 二十分识
因记往事 四海 八物 五死篇 伤逝 戒众僧 六度解 观音问十七条
豫约小引并六条 寒灯小话计四段 玉合 昆仑奴拜月 红拂

卷五 读史

曹公杨修反骚 史记屈原渔父 招魂 诫子诗
非有先生论 子虚 贾谊晁错 绝交书 养生论 琴赋
幽愤诗 酒德颂 思旧赋 杨升庵集 蜻蛉谣 唐贵梅传 茶夹
李白诗题辞 伯夷传 岳王并施全张千载 李涉赠盗 封使君
宋统似晋 逸少经济 孔北海经史相为表里 钟馗即终葵
段善本琵琶 樊敏碑后 诗画 党籍碑 无所不佩 荀卿李斯吴公
宋人讥荀卿 季文子三思 陈恒弑君 王半山为赋而相灌输
文公著书 暗然堂类纂引 朋友篇 阿寄传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卷 六

读书乐并引 富莫富于常知足 九日同袁中夫看菊寄谢主人 至日自讼谢主翁
朔风谣 题绣佛精舍 十八罗汉漂海偈 十八罗汉游戏偈
哭耿子庸四首 宿吴门二首 同深有上人看梅 又观梅
郑楼稚发四首 哭贵儿三首 哭黄宜人六首
夜半闻雁四首 庄纯夫还闽有忆四首 岁暮过胡南老四首 ?山寺夜坐
慰郑子玄三首 寓武昌郡寄真定刘晋川先生八首 塞上吟 赋松梅二首
何心隐高第弟子胡时中偈二首答梅中丞 怀林答偈附
云中僧舍芍药二首 士龙携二孙同弱侯过解粽四首 南池二首
太白楼二首 恨菊 哭陆仲鹤二首 九日坪上三首 除夕道场即事三首
闭关 元宵 哭怀林四首 晋阳怀古 过雁门二首 渡桑间
初至云中 赠两禅客 得上院信 重来山房赠马伯时 古道通三晋
中州第一程 咏史三首 却寄四首 喜杨凤里到摄山二首
山中得弱侯下第书 同周子观洞龙梅 湖上红白梅盛开戏题 赠周山人
牡丹时二首 初到石湖春宵燕集得空字 中秋刘近城携酒湖上
秋前约近城凤里到周子竹园二首 环阳楼晚眺得棋字 重过曾家
送郑子玄兼寄弱侯 丘长孺生日 谒关圣祠 观铸关圣提刀跃马像
秋怀 闲步 立春喜常融二僧至二首 乾楼晚眺三首
赠利西泰 六月访袁中夫摄山 薛萝园宴集赠鸥江词伯 望东平有感
过聊城过武城二首 自武昌渡江宿大别 晓行逢征东将士却寄梅中丞
晚过居庸 九日至极乐寺闻袁中郎且至因喜而赋 元日极乐寺大雨雪
雨中塔寺和袁小修韵 读羊叔子劝伐吴表 读刘禹锡金陵怀古
琉璃寺赴京留别云松上人 望鲁台礼谒二程祠

增补

答李如真 答何克斋尚书与焦从吾 又与从吾 又与从吾孝廉
复耿中丞 答周二鲁 答周柳塘 寄答留都 书常顺手卷呈顾冲庵
与管登之书 复焦弱侯 寄答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