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電影快訊 | 陸劇吧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電影快訊 1913℃

在東北,一提哪位二人轉演員的唱功最好,大多數資深二人轉粉絲會提到一個人:韓子平

在東北,韓子平是老百姓及圈內人公認的「二人轉皇帝」,二人轉屆的領軍人物;他創立了二人轉屆第一個流派——韓派。

他與搭檔董瑋以一曲《回杯記》唱紅幾十年,不僅在東北家喻戶曉,而且在全國各地都有追星族。

今年72歲的韓子平依然活躍在舞台或社交媒體中,唱功依然非常了得。然而,在成功、光鮮的背後,生活中的他卻一直過著清苦的日子,甚至有點心酸。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一、

1949年,韓子平出生在吉林省白城洮兒河畔平安鎮一個叫太平窩堡的小村裡。據說他剛出生時啼哭聲很響亮,但誰也沒敢把他與未來的二人轉表演藝術家聯繫在一起。

家裡九口人,身為大哥的韓子平農活樣樣拿得起來放得下。而且他天生喜歡唱歌,從小學到中學,他一直是學校宣傳隊的主力。逢年過節,大隊、公社有什麼活動,韓子平經常一展歌喉。

1970年,韓子平以一個民辦教師的身份,成為一名平安鎮中心小學的老師。不過半年後,對藝術始終抱有夢想的他參加了洮南縣劇團的考試。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當時韓子平唱的是著名東北民歌《烏蘇里船歌》,一曲唱罷,眾考官紛紛點頭稱讚,當場將其錄取。那年韓子平21歲。

當晚,躺在縣劇團的硬板床上,年輕的韓子平興奮得幾乎失眠,他似乎看到了未來的美好前景。

然而,從來沒有上過舞台的一個莊稼漢,要想學習唱戲,談何容易?開始的基本功訓練就讓韓子平叫苦不迭。

他得從頭開始學柔韌性,練舞台身段。對韓子平來說,一種完全陌生的生活開始了。

別人練腿功,在把桿上壓十分鐘;他練時就壓它個半小時左右;跑圓場,練虎跳,朝下一翻,腦袋立時「嗡」的一下。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那時候,韓子平摔得大腿到處是傷,青一塊紫一塊的。為了練功,他兩個月內瘦了十多斤。

但韓子平意志堅定,他一心要把戲唱好。他學會了「偷藝」:他偷民歌演唱家高茹的演唱技法,他偷名丑張家勛的表演,他偷名演員左振孝的台功和身段。

那時候樣板戲電影天天演,韓子平一場不落,他看「郭建光」如何提筋,看「楊子榮」如何摔腕。他練功偷藝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功夫不負有心人。韓子平漸漸成為一名優秀的二人轉演員,他往台上一站,站有站相,扮有扮相,氣質不凡;嗓音洪亮,音質純正。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韓子平和董瑋的《十八里相送》

1973年,二人轉詞作家王肯和作曲家那炳晨來到洮南,看到韓子平的演出後,大受震撼。兩位專家一致認為,這小伙是位不可多得的二人轉奇才。

1976年,在王肯與那炳晨的推薦下,韓子平代表吉林省參加全國文藝調演,獲得好評。從那時起,韓子平成了吉林省晉京演出的固定人選,北京長安大戲院舞台上不時有他的身影……

然而,從北京長安大戲院回到吉林省洮南的家裡,韓子平立即進入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二、

韓子平的日子一直過得異常艱難。他成家後住在親戚的一個房子,只有十多平米。他和妻子有一兒一女,全家每月都靠他一人20多元工資維持生活。

到了冬天,房子四壁都上霜,屋裡很冷。韓子平從單位回來,或演出回來,就要馬上拿寬寬的大耙子去摟柴火。哪怕是從北京演出歸來也是如此。

他彷彿遊走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

那時由於韓子平去北京演出,為省里掙得了榮譽和名氣,他被借調到省里。此時,洮南縣劇團開始從工資里逐月扣除他以前欠單位的債務。

妻子領著兩個孩子,每月一度只領到2元4角的生活費,日子已經不僅僅是清貧了。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韓子平和董瑋的《啞女出嫁》

1978年,又一次從北京演出歸來的韓子平發現,他幾乎沒錢回洮南的家了。臘月二十四,他餓了兩天,用僅存的五塊七毛錢買了火車票,回到家中。

家中的景象讓他淚流滿面。房裡四壁皆是一層白色的霜,屋裡只有一個小火盆,在炕上擱著。因為買不起煤,生不起爐子。家裡一斤米一斤面都沒有。

日子沒法維持了,整個夏天妻子領著孩子,沒吃過一頓燉豆角,連一個冰棍都買不起。無奈之下,韓子平提筆寫了封辭職信。雖然他知道在省城唱戲有宏圖可展,但受經濟狀況的制約,他感到無力回天。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二人轉總動員節目上的韓子平(中)

讓韓子平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封辭職信驚動了省文化廳和省委宣傳部的領導,這樣的人才怎能讓他辭職?

省委宣傳部老部長親自寫信安排調演員的事兒,1978年七月,韓子平懷揣著一紙調令,走進了吉林省吉劇團那棟乳白色的大樓,從此他的人生掀開了新的一頁。

韓子平的家人也一起跟著他來到了長春,還分到了一處9.6平米的房子。儘管已經住了一家四口,孝順的韓子平還是立即把爸爸媽媽接到長春,讓他們享享福。

因為母親那時有肺心症,到冬天就喘,上不來氣,他覺得至少城裡住的是暖氣房子,對母親的身體有好處。

就這樣,韓子平在9.6平米的屋裡搭了一個吊鋪,住了老老少少六口人。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回杯記》

三、

調到省城工作後,韓子平的二人轉事業也漸漸走上巔峰。

1980年,以吉劇團第二演出隊為班底,吉林省組建了吉林省民間藝術團。藝術團用53天行程幾萬里,去南方十幾個省市觀摩學習地方戲,如湖南花鼓、安徽黃梅、江西採茶、雲南花燈、四川川劇、陝西的秦腔等等,交流採風,取長補短,力求打造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專業的二人轉藝術團體。但同年底,藝術團即將登台亮相時,每個人的心裡還是沒底。

1980年11月,吉林省各地市州盟召開文化局長會議,也是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建團以後第一次公開亮相的機會。韓子平的《回杯記》被安排在第三個戲,因為當時導演和演員對這個戲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覺得這個戲時間長,文戲多。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韓子平和董瑋在表演《回杯記》

然而,輪到《回杯記》演出的時候,韓子平與搭檔董瑋一開嗓,下邊很快哇哇鼓掌。兩人圓潤清脆的嗓音,優美的身段,幽默的說口,獲得台下觀眾一致好評。

到了第二場演出,《回杯記》就挪到最後壓軸了。

老本《回杯記》是純「文戲」,不熱鬧、不火爆、曲牌多、唱詞多。為了讓戲好看,韓子平大膽啟用說口,一改《回杯記》原始劇本太長、太粘的缺點,更新表演元素,重在用情。可以說,在《回杯記》里,韓子平將其天生的好嗓子發揮得淋漓盡致,達到絕佳境界。

就這樣,在1980年韓子平憑藉《回杯記》一炮走紅。同年,韓子平與鄭淑雲將《回杯記》製成錄音盒帶,發行量超過百萬。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韓子平和董瑋的《梁祝下山》

1982年,韓子平和董瑋將《回杯記》搬上熒屏。韓子平迎來了創作的巔峰,他接著演出了《馬前潑水》、《水漫藍橋》、《西廂觀畫》、《啞女出嫁》等眾多優秀劇目,他的名字響徹東北。僅1984至1986年,韓子平就收到了一萬多封全國各地觀眾來信。

那時一些民間二人轉藝人在演出時常會說:「老少爺們,嬸子大娘們,我給大伙兒學唱一段韓子平老師的《回杯記》,大家閉上眼睛聽,如果感覺有點像,您就給我呱唧呱唧。」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1983年,韓子平所在民間藝術團下鄉演出時,正趕上香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播出,萬人空巷。但晚上,韓子平的演出現場依然觀眾爆滿。當時吉林省委原副書記谷長春說,「能與《霍元甲》打擂的只有吉林省民間藝術團。」

韓子平主演的《啞女出嫁》《村長醉酒》等劇目接連獲得全國大獎,「二人轉皇帝」「二人轉王」等美譽不脛而走。與此同時,吉林省民間藝術團也成為全國水平最高的二人轉團體。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韓子平和董瑋是一對黃金搭檔

四、

一曲成名天下知。隨著事業的成功和越來越有名氣,韓子平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他家庭的擔子一直很重。

韓子平下面有4弟2妹,他從小就擔起了家中勞作的重擔,有極其沉重的責任感。逢年過節,兄弟姐妹全家聚齊,所有開銷都由韓子平承擔。

同時,韓子平還在經濟上經常幫襯六個弟弟妹妹。這個要買房子,那個要買拖拉機、開飯店,一用的話就一萬、兩萬、三萬地借。弟弟們幫完了,小舅子又蓋房子,又借去2萬五……

這些借出去的錢很多都沒有還回來,韓子平從來不主動要。用他的話說,「這也是一種責任」。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九十年代中期,韓子平父親患上了小腦萎縮,每月的醫藥費開支近千元。那時候正趕上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改制降薪,韓子平的月收入銳減到1000多元錢,生活非常緊張。

按理說,照韓子平的名氣,應該有很多「出場費」,怎麼會缺錢呢?確實,韓子平有很多賺錢的機會,但他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劇團里。有商家找他代言,出手就是幾十萬,但被韓子平拒絕。

用韓子平老搭檔董瑋的話說:「韓子平從不『走穴』,『不跑場子』,放棄了很多掙大錢的機會,所以他沒有積蓄。」

兩位老人去世後,韓子平的家庭負擔減輕了些,但不久兒子又患上了尿毒症,幾乎雙目失明,每個月的醫療費要6000多元錢。想治好病除非換腎,但要18萬元。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退休後,韓子平和董瑋 在電台做節目

韓子平哪裡有那麼多錢!在如此緊要關頭,韓子平也不曾向組織張口,更不曾把援手伸向任何草台班子去走穴掙錢,而是在家庭經濟雪上加霜的情況下,一個人默默扛起重擔。

他身邊的朋友把事情告訴了記者,新聞被媒體曝出後,引起當地轟動。從老百姓到政府官員,從戲曲界到媒體,大家紛紛捐款,很快為韓子平籌集了18萬的手術費。兒子手術成功,但仍需要驚人的醫藥費用維持治療。

他是個不願麻煩別人的人,作為東北最有名的二人轉演員,他的女兒連個正式工作都沒有,在一家商場做著十字綉的小生意。韓子平的原則是,孩子的事業讓他們自己去闖。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五、

作為一代著名的二人轉表演藝術家,韓子平始終把精彩的表演呈現給廣大觀眾,為二人轉的傳承、發展全力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他桃李滿天下,閆淑萍徐振武董寶貴佟長江、唐國軍等眾多二人轉演員都是他的高徒,有的已成為全國聞名的藝術家。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韓子平的第三代徒弟有16位,包括頭閆淑萍

退休以後,韓子平本來想退出熒屏,退出舞台,但觀眾們不答應。於是他依然堅守二人轉這塊陣地,積极參与各類為基層百姓送戲的活動。

無論是退休前,還是退休後,韓子平一直是最受東北老百姓歡迎的二人轉演員,沒有之一。

2012年韓子平在黑龍江演出的時候,一位大爺衝上舞台,對年近六十的韓子平說:能看上你一眼,我死都閉眼了。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韓子平近照

有一次韓子平下鄉演出,台下有位老大娘看韓子平有些瘦,立即回家煮了二十個雞蛋,煮好後送到後台給韓子平。「這點雞子,你補補身子吧。」

據著名作曲家那炳晨講,韓子平有一次到雙遼演出,住在縣委招待所有半個月之久,有位女服務員負責每天給他送飯,每頓飯她都多給韓子平一碗紅燒肉。儘管,她沒跟他說過一句話。

因為,很多老百姓知道,韓子平最愛吃紅燒肉。這位女服務員也知道。

有個少年大學沒考上,便給韓子平寫信,在信中說:韓老師,我現在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能跟我說幾句話嗎?我願意聽你說……

退休後,雖然韓子平不再生龍活虎,但他的現場演出依然精彩紛呈,圍滿了觀眾,一位農民觀眾對他說:「只要你韓子平站在舞台上,哪怕不唱,讓我們看看你就行。」

韓子平:由小學教師到「二人轉皇帝」,堅持不走穴,一生清貧 - 陸劇吧

當代藝術》期刊曾讚譽韓子平:「二人轉的韓子平如同京劇的梅蘭芳評劇的小白玉霜、曲劇魏喜奎、晉劇的丁果仙豫劇常香玉黃梅戲的嚴鳳英、漢劇的陳伯華、越劇的袁雪芬、話劇的李默然、相聲的侯寶林等各位藝術大師們一樣,均在各自的領域中首屈一指,獨領風騷。」

今年72歲的韓子平依然不時出現在各種舞台上,或者社交媒體中,他的嗓音依然保持得很好,嗓音洪亮。他常說:「我不會忘記是農民的兒子,只要鄉親們喜歡,我就要為農民唱一輩子二人轉。」

在韓子平心中,最重要的是「責任」二字,一是對父母、妻兒,以及兄弟朋友的責任,一個是對事業的責任。責任感讓他每天都保持著勤奮的狀態。

我們祝這位二人轉一代宗師健康長壽,繼續為東北二人轉事業發揮餘熱。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