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途径寿州,为什么会在凤台黑龙潭上饮酒赋诗?_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凡人见闻录
文化领域爱好者
苏轼途径寿州,为什么会在凤台黑龙潭上饮酒赋诗?

苏轼曾在北宋神宗熙宁四年,即1071年,从京城出发到杭州任通判的途中,与在寿州的李定少卿见过面,并在黑龙潭上吟诗作赋。李定后来任御史中丞,参与制造了乌台诗案,使苏轼受到了陷害。

在黑龙潭上,苏轼奋笔写下了一首七律,题名《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全诗如下:

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玃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今天的寿县古城,距凤台县的黑龙潭大约有15公里。出了寿县古城就是八公山脉,可以饮酒赋诗的美景奇观也有不少,但是,苏轼和李定为什么要跑到15公里以外的黑龙潭上饮酒赋诗呢?

其实,诗题中的“城东龙潭”就已告诉我们了。“城东”并不是寿县的城东,而是如今所在的凤台的县城之东。

黑龙潭位于凤台的县城东边,隔淮河可以清晰相望。北宋时期,寿州的治所并没有设在今天的寿县所在的位置,而是设在今天的凤台县城。这一点,《寿县县志》和《凤台县志》都有明确的记载。

《凤台县志》的大意是:周世宗柴荣,在下蔡指挥军队,攻打位于寿州的南唐,把寿州的治所定在了下蔡,也就是今天的凤台县城,北宋沿袭此例,没有改变。周世宗把原来的寿州州治所在地改为寿春县了。

因此,苏轼所到的寿州就是今天的凤台,饮酒赋诗的“龙潭”就是今日之黑龙潭。

今天的黑龙潭,在悬崖峭壁前,水流湍急,潭上怪石嶙峋,草木森森。龙潭上是居民区,龙潭的南面有个村庄,龙潭1公里许是八公山的余脉——烟墩山。由此可见,苏轼的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与黑龙潭的外貌基本相同,只不过1000年前的黑龙潭上,要比现在奇诡、森严得多了。

1.山鸦噪处古灵湫:湫,读作qiū(秋),水池。此句写黑龙潭上的山鸦,显示了此处的幽静。如今的黑龙潭也有不少鸟窝,很少有人踏足。

2.乱沫浮涎绕客舟:黑龙潭前的水面是不平静的,暗喻苏轼当时的内心也是不平静的。因为他外放做通判嘛。

3.未暇燃犀照奇鬼:“犀照牛渚”是个成语,意思是燃烧犀牛的角去照水下的怪物。此句中的“奇鬼”就是怪物,是否有所指呢?

4.欲将烧燕出潜虬:“烧燕”烧熟的燕子肉,龙特别喜欢吃。潜虬,读作qián qiú,理解为潜龙即可,龙就隐藏在黑龙潭的水中。

5.使君惜别催歌管:诗题已经告诉我们,到黑龙潭上的目的是饯行,故有“惜别”一词。当时,苏轼与李定肯定是有说有笑,饮酒赋诗,心情非常好。因为,此时,乌台诗案还没有发生。

6.村巷惊呼聚玃猴:玃猴,读作 jué hóu,猴子的一种。“村巷”一词,可知当时黑龙潭的一侧一定有人居住了,并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此地他年颂遗爱:可见苏轼特别喜欢黑龙潭上的环境,也喜欢这里的人。然而,可惜,几年之后,苏轼却遭到这位李定的陷害,还怎么“颂遗爱”呢。

8.观鱼并记老庄周:老,老子;庄周,庄子;观鱼,典出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看游鱼的典故。可见,苏轼向往没有外界干扰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者  黄锁子|2020-09-17 16:55:30
阅读273 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转载本文时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百科TA说)及本页链接地址。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百度百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凡人见闻录
文化领域爱好者
凡人见闻录
文化领域爱好者 百科特约作者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