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yTimes_1.jpg 會員評論

沒有靈魂或只是賤賣的虛殼──《小時代》

當報上又爆出《小時代》主題歌〈時間煮雨〉是抄襲自日本歌曲〈風車〉時,所有人都不會覺得奇怪,即是說,郭敬明能夠做到的,又是些什麼呢?要是再有什麼給爆出來,人們甚至連任何反應都沒有了。人們常在批評某些特別反感又特別噁心的事時,都會講:「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郭敬明的《小時代》正正如此。據說小作家郭敬明的粉絲多達2400萬人,不知是真是假?但他與韓寒兩個年輕作家在80 / 90後一代年輕讀者群中都擁有龐大粉絲,則屬事實。現在,憑著如此一個天文數字般的粉絲群來拍電影,在數學上的推理、計算,也許是合理的,再加上有一個同樣擁護龐大粉絲數量的楊冪,這樣計算出來的影片,賺錢應該是篤定的。因此,該片在6月27日首映日票房就達到驚人的7100萬元(人民幣,下同),排片量的場次在中國內地13000多家電影院高達45%,之後,首四天票房則達2億6300萬元,也創下首映周最高票房紀錄,看起來氣勢如虹。能夠在首映周票房過兩億的影片先後有《畫皮2》和《西遊‧降魔篇》,《小時代》首映周的票房均超越這兩部影片。不過,踏入第五天,粉絲效應不再瘋狂,進入次周,與同樣的上映天數相比,《泰囧》上座率高達90%,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為80%,而《小時代》則只有50%,至公映第七天(7月2日)伴隨著罵聲此起彼落,該片票房更大跌至只有2700萬元,與首映日相比,跌幅近62%。也就是說,才剛剛上映整一周便告後勁不繼。有說該片其實拍了兩集,會趁「上集」大收之際伺機推出「下集」,據相關發行公司預期票房兩集共收15至20億之譜。現在看起來,可能嗎?數字也許只屬遊戲,但要是能夠平靜探討這部販賣類似「男同志」色相作為其中招徠的招數以及全中國只有99.9%年輕人要努力拼搏20年後方會有可能獲得像片中幾個90後大學生角色那樣的「優質生活」,簡直就是超前消費主義的超級夢。特別是影片營造出來的虛幻無比的摩登世界裡,幾個儘管性格不一(這當然是必須的,否則郭敬明就不可能從文字界跑出來)的女孩,那怕是需要靠勤工儉學才能湊夠學費的女生,都能夠租下那麼寬敞並擁有連小資們也未曾見過的華貴與柔順的床褥,且不說影片一開始就像是大拍生怕人家不知道也未曾見過時尚上海的所有,從高聳入雲的玻璃幕牆摩天大廈,直至富二代女生有私家車接送等等,這種展覽式的奢華無所遁形地暴露了郭敬明的暴富心態(因為他是根據自己原著小說改編並任導演)又或是像剛從那個什麼鄉下出來的年輕人第一次見到如此震撼的都市景象(郭敬明據說就是從四川自貢小地方出來的)而震顫了,於是手拿著DV拍個不停,某種自卑表露無遺。事實上,郭敬明的原著小說就拼命表現這種物質崇拜和與眾不同的品味以及刻意表現出來的教養,他的要素就是:必須在某個「關鍵」要節上講英文,要有繞口而又冷僻的哲學著作書名或作者,以及特別具文藝風範的電影;無時無刻將名牌印刻在腦門上但絕不會說其中文譯名;關於弗洛依德、本雅明等也顯得俗了,必須或至少手上捧著斯特勞森的《個體:論描述的形而上學》,如果有可能,你還需手持那怕是前年某天的一份《費加羅報》;然後,拿著無限額度的白金AE信用卡買了杯 Pacific Coffee(可能郭敬明尚未嘗過貓屎咖啡 Kopi Luwak?),回到辦公室,斜倚在54樓的落地大玻璃窗,姿態優雅地看著烏黑的蘇州河……這部充斥著這種調調的電影,卻無一能夠證明郭敬明富原創性,那怕是半點點意味,即,前半段你會立即聯想到這不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小清新」嗎?不久,第一女主角楊冪應徵當某時尚雜誌主編私人助理,整個過程你同樣立馬就想到是《穿 Prada 的惡魔》;然後,要命的是,多次那個主編特寫或逆光所給的意念,你同樣也想到《暮光之城》那俊俏的男主角──儘管所有鏡頭給出來的效果是如此做作。當影片所有人物和所謂情節都不過是在圍繞著玻璃幕牆大廈、一個個俊男俏女只為了名牌、男女朋友間的門當戶對或無病呻吟般的說著囈語像穿花蝴蝶般轉來轉去。影片中多次出現這樣的場景:當最富有的女角心情欠佳時,其餘三個女角就像女侍一樣捧著她、呵護著她,哄她開心;當她們中有人遇到麻煩或事情不順時,富家女就親自出動幫忙,甚至不惜動用人際關係,例如,窮女生因為資格參加不了時裝設計比賽,她就找到校長說情,而校長居然就是她舅舅!四個女角組成的關係哪裡因為是要好朋友?完全就是利益共同體了。在物化前提條件下構成共同體的人,全都屬於高度的外在化,還有靈魂可言否?此種重新命名下的友誼、奮鬥或愛情,一切以拜物拜金為核心,也許中國內地這個時候的好些人的價值觀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而這就是郭敬明所以為的「小時代」了?影片彰顯出「窮得只剩下錢」的堆砌和虛假,不過是賤賣的「漂亮」外殼。《小時代》是繼《天機:富春山居圖》後又一部垃圾電影。後者遭罵得體無完膚,本片則同樣以沒有絲毫內在審美的浮華表現了內地電影的墮落。有人將近期上映的國產片作了這樣的關鍵字處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天機: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和《小時代》這五部依次上映的熱門電影,他們的真正名字其實是《致中國富二代》。

列孚

當報上又爆出《小時代》主題歌〈時間煮雨〉是抄襲自日本歌曲〈風車〉時,所有人都不會覺得奇怪,即是說,郭敬明能夠做到的,又是些什麼呢?要是再有什麼給爆出來,人們甚至連任何反應都沒有了。

人們常在批評某些特別反感又特別噁心的事時,都會講:「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郭敬明的《小時代》正正如此。

據說小作家郭敬明的粉絲多達2400萬人,不知是真是假?但他與韓寒兩個年輕作家在80 / 90後一代年輕讀者群中都擁有龐大粉絲,則屬事實。現在,憑著如此一個天文數字般的粉絲群來拍電影,在數學上的推理、計算,也許是合理的,再加上有一個同樣擁護龐大粉絲數量的楊冪,這樣計算出來的影片,賺錢應該是篤定的。因此,該片在6月27日首映日票房就達到驚人的7100萬元(人民幣,下同),排片量的場次在中國內地13000多家電影院高達45%,之後,首四天票房則達2億6300萬元,也創下首映周最高票房紀錄,看起來氣勢如虹。能夠在首映周票房過兩億的影片先後有《畫皮2》和《西遊‧降魔篇》,《小時代》首映周的票房均超越這兩部影片。不過,踏入第五天,粉絲效應不再瘋狂,進入次周,與同樣的上映天數相比,《泰囧》上座率高達90%,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為80%,而《小時代》則只有50%,至公映第七天(7月2日)伴隨著罵聲此起彼落,該片票房更大跌至只有2700萬元,與首映日相比,跌幅近62%。也就是說,才剛剛上映整一周便告後勁不繼。有說該片其實拍了兩集,會趁「上集」大收之際伺機推出「下集」,據相關發行公司預期票房兩集共收15至20億之譜。現在看起來,可能嗎?

數字也許只屬遊戲,但要是能夠平靜探討這部販賣類似「男同志」色相作為其中招徠的招數以及全中國只有99.9%年輕人要努力拼搏20年後方會有可能獲得像片中幾個90後大學生角色那樣的「優質生活」,簡直就是超前消費主義的超級夢。特別是影片營造出來的虛幻無比的摩登世界裡,幾個儘管性格不一(這當然是必須的,否則郭敬明就不可能從文字界跑出來)的女孩,那怕是需要靠勤工儉學才能湊夠學費的女生,都能夠租下那麼寬敞並擁有連小資們也未曾見過的華貴與柔順的床褥,且不說影片一開始就像是大拍生怕人家不知道也未曾見過時尚上海的所有,從高聳入雲的玻璃幕牆摩天大廈,直至富二代女生有私家車接送等等,這種展覽式的奢華無所遁形地暴露了郭敬明的暴富心態(因為他是根據自己原著小說改編並任導演)又或是像剛從那個什麼鄉下出來的年輕人第一次見到如此震撼的都市景象(郭敬明據說就是從四川自貢小地方出來的)而震顫了,於是手拿著DV拍個不停,某種自卑表露無遺。事實上,郭敬明的原著小說就拼命表現這種物質崇拜和與眾不同的品味以及刻意表現出來的教養,他的要素就是:必須在某個「關鍵」要節上講英文,要有繞口而又冷僻的哲學著作書名或作者,以及特別具文藝風範的電影;無時無刻將名牌印刻在腦門上但絕不會說其中文譯名;關於弗洛依德、本雅明等也顯得俗了,必須或至少手上捧著斯特勞森的《個體:論描述的形而上學》,如果有可能,你還需手持那怕是前年某天的一份《費加羅報》;然後,拿著無限額度的白金AE信用卡買了杯 Pacific Coffee(可能郭敬明尚未嘗過貓屎咖啡 Kopi Luwak?),回到辦公室,斜倚在54樓的落地大玻璃窗,姿態優雅地看著烏黑的蘇州河……

這部充斥著這種調調的電影,卻無一能夠證明郭敬明富原創性,那怕是半點點意味,即,前半段你會立即聯想到這不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小清新」嗎?不久,第一女主角楊冪應徵當某時尚雜誌主編私人助理,整個過程你同樣立馬就想到是《穿 Prada 的惡魔》;然後,要命的是,多次那個主編特寫或逆光所給的意念,你同樣也想到《暮光之城》那俊俏的男主角──儘管所有鏡頭給出來的效果是如此做作。


當影片所有人物和所謂情節都不過是在圍繞著玻璃幕牆大廈、一個個俊男俏女只為了名牌、男女朋友間的門當戶對或無病呻吟般的說著囈語像穿花蝴蝶般轉來轉去。影片中多次出現這樣的場景:當最富有的女角心情欠佳時,其餘三個女角就像女侍一樣捧著她、呵護著她,哄她開心;當她們中有人遇到麻煩或事情不順時,富家女就親自出動幫忙,甚至不惜動用人際關係,例如,窮女生因為資格參加不了時裝設計比賽,她就找到校長說情,而校長居然就是她舅舅!四個女角組成的關係哪裡因為是要好朋友?完全就是利益共同體了。在物化前提條件下構成共同體的人,全都屬於高度的外在化,還有靈魂可言否?此種重新命名下的友誼、奮鬥或愛情,一切以拜物拜金為核心,也許中國內地這個時候的好些人的價值觀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而這就是郭敬明所以為的「小時代」了?影片彰顯出「窮得只剩下錢」的堆砌和虛假,不過是賤賣的「漂亮」外殼。

《小時代》是繼《天機:富春山居圖》後又一部垃圾電影。後者遭罵得體無完膚,本片則同樣以沒有絲毫內在審美的浮華表現了內地電影的墮落。

有人將近期上映的國產片作了這樣的關鍵字處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天機: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和《小時代》這五部依次上映的熱門電影,他們的真正名字其實是《致中國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