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父庭訓 范家8兄弟落葉歸根@♥ 台灣smiles ♪|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2 17:09:21| 人氣30,53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遵父庭訓 范家8兄弟落葉歸根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范朝燈過世前建了二層樓十間套房,希望兒子落葉歸根,如今有八子常回來居住,重敘兄弟情(記者徐兆玄/攝影)
* 聯合報╱記者何來美、王瑞伶/新竹縣報導

新竹縣關西鎮已故鄉賢范朝燈「十子登科」,家喻戶曉。范朝燈廿七年前去世,未見親手規畫的「高平堂」ㄇ型二樓樓房落成;如今兒子都接受父親「落葉歸根」庭訓,有八子常回老家居住,重溫兄弟情。

「父親去世前設計了十間套房,早想到兒子老了,總會落葉歸根。」老五范光銘說,父親真有遠見,當時兄弟一半以上在美國、日本;如今除了老四范光遠已歸化日籍,老七范光燿去世外,八個兄弟都回來了。

● 祖厝高平堂 占地三甲半

這棟ㄇ型二樓樓房與前棟范朝燈八十年前興建的ㄩ型舊屋,正好連接成口字型建築,有大口之家,親親密密、圓圓滿滿之意。占地三甲半的高平堂,為了紀念父母親培育之恩,兄弟也決定不分產,十間套房樓上四間給兄長,樓下六間給弟弟,並隨時歡迎子孫回來住。

從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退休的老八范光棣,是哲學博士,本滿腦老莊思想,現返璞歸真,在明新科技大學創設了休閒系,也在離老家不到三百公尺處規劃了近甲地的「鳥園居」,養了不少世界名種鸚鵡、孔雀,種了不少奇花異果,還有樹屋,彷彿世外桃源。

范光棣說,老九范光群、老么范光兆,也在老家附近興建別墅、小木屋,至於幾位哥哥雖住台北,但也常回老家住,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下棋、採果、游泳,重溫孩童快樂時光。他卸下明新休閒系主任後,棒子也交給姪女范育成博士(范光銘之女、留德)。

● 兄弟差20歲 越老越親密

他說,兄弟年齡相差了廿歲,大哥范光霂已八十八歲,四位哥哥以前都留學日本,不在家;較小的幾位兄弟,對兄長印象並不深。等兄長們留日回來,他們又留美;兄弟從小聚少離多,顯得疏離,如今「落葉歸根」,是重敘兄弟情最好的時候。

老九范光群說,小時候對幾位留日的哥哥印象模糊,後來又分散海外,幾難相聚,十兄弟與姊姊范翠霞,是在父親病危時,才難得一起合影。

● 媳婦煮三餐 可以領薪水

范光銘說,公民公社與小家庭各有優缺點,范家是兩項制度的融合,就連在家負責「公民公社」三餐的媳婦,也發給薪水。想享受大家族溫暖就來公民公社吃大鍋飯,想過小家庭生活,也可獨立門戶。

范光棣說,雖然兄弟的思想、觀念並不一樣,但大家都尊重,從不爭吵,因為都牢記了父親生前的庭訓「兄友弟恭,光宗耀祖。」


■ 范光群 法庭民主化推手
*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來美

前客委會主委范光群是范朝燈九子,是十兄弟中唯一參政者,也曾任陳水扁時代台灣省政府主席與代理花蓮縣長,但他一生努力的志業,卻是伸張人權,司法改革;他擔任司法院祕書長期間,更親自站上火線,推動法庭民主化變革。

「父親四十九歲才生我,母親生了十龍一鳳。」范光群(一九三九年生)說,父親廿二歲時娶了大媽劉玉英,但結婚八年,懷孕七、八次都夭折,到卅歲時才順利生下大姊范素菊;家族乃開會,並徵得大媽諒解,再娶母親陳對妹,結果生了十子一女。

● 未辜負父親考上法官

范光群說,父親本來要他學醫,但他考上台大法律系司法組狀元,父親仍很高興,因為他留日的四哥范光遠也念法律,並希望他當法官;他台大畢業也順利考上法官,沒讓父親失望。

「政府沒善待好法官,未受到真正尊重。」范光群擔任六年法官後,轉任律師,他發現當時負責的法官,工作負荷重,待遇也不高。後來他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取得法學碩士,擴大了他的視野,並決定不當律師也罷,要當就要當Law Firm(大型法律事務所)律師。

● 創立萬國法律事務所

他說,他念台大法律系時,與賴浩敏、黃柏夫同班,後來也一起成立萬國法律事務所,律師最多時多達七、八十位,是台灣第一個大型法律事務所;在法界可與理律齊名,常為國人打跨國官司,後來他與同是客家籍的賴浩敏還結為連襟。

「我看到她一眼,就把她訂下來了。」范光群說,賴浩敏與台大法律系學妹古登美結婚時,他當司儀,伴娘是古登美的妹妹古節美。後來賴浩敏夫婦請他吃飯,問他有無對象?他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才知對象就是古節美。

范光群留在老家的五哥范光銘是唯一參選過立委者,但三次都在對手賄選下高票落敗;范光群也曾有參選立委念頭,但後未選,結果在民進黨政府成立客委會時,接到了行政院長張俊雄延攬他出任首任主委的電話。

● 離開萬國從政 一度掙扎

范光銘以前發表政見前會翻筋斗,證明自己好體力;卅年前范光銘就提出免徵田賦、發放老人年金、老人車船半價的政策,如今都實施了,證明他的先知先覺。

「我沒想過會離開萬國,一度掙扎。」范光群說,行政院長張俊雄徵詢他時曾猶豫,後來陳水扁總統打電話給他時已決定為國效力,他接任主委兩百多天後,轉任舞台空間更寬廣的台灣省政府主席。他當主委時在總統府舉辦「族群和諧、客家心願」活動,將客家族群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現。

● 任司法院秘書長 提升人權

范光群六十年代就與施啟揚、陳繼盛、王澤鑑等人成立「台灣法學會」,推動人權保障,他接任司法院祕書長後,更戮力推動法庭民主化,以刑事庭來說,他認為最大的變革是,被告可以坐在律師旁邊,隨時諮詢,是人權的提升,也更人性化。

范光群育有兩男兩女,只有女婿朱光仁接棒擔任律師;他年逾七旬,還能徒手攀爬廿公尺高的椰子樹。他說,父親八十四歲時還親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勉勵他,有康健的身體要感謝父母的遺傳,父母分活到九十三、九十八高齡,「我至少要活到九十五歲」,才對得起父母。


■ 結緣竹中校長深井 台日兩代美感情誼
* 聯合報╱記者何來美、羅緗綸/新竹縣報導 2009.07.12

范朝燈教育子女「十子登科」成功背後,除他將子女教育當志業外,當年也曾獲新竹中學校長深井米次郎的協助;深井夫婦晚年無子女,百年後事也是范家老四范光遠負責善後。

深井與范朝燈結緣,是佩服范朝燈的美學與庭園造詣,兩人雖已作古,但范朝燈當年設計的一草、一石、一景都還在,常有庭園造景、地理風水師及文史工作者前往參觀,范家原則上只要事先申請,都樂於導覽、介紹。

范家老五范光銘說,父親與深井米次郎結成莫逆,是父親在關西鎮南和里以依山傍水地形設計ㄩ字型新居時,也參考了台灣總督府花園與日本皇宮外的二重橋,請了日本庭園設計師保坂幫忙設計,除假山、庭園、池塘等造景外,也建了涵碧橋、日本苦學者二宮尊德石像等。

他說,此庭園造景兼具中日文化特色,當時深井米次郎擔任新竹女中校長,也想給學校造庭園,打聽到保坂已被父親請來,拜託父親借將,父親欣然答應;後來深井調任新竹中學校長,父親為讓二哥光宇、三哥光宙這對雙胞胎念竹中,深井也從中協助。

范光銘說,父親只是念過幾年私塾的農夫,但對庭園、美學,甚至建築設計、地理風水都有相當造詣;父親只會簡單日語,深井不懂客家話,兩人卻相當投緣。日本戰敗深井返日,仍照顧他留日的四位哥哥;深井無子,晚年生活是他畢業於東京帝大的四哥范光遠在照顧,深井夫人活到九十九歲才仙逝。


■ 范朝燈夜夜督課 造就十子登科
* 聯合報╱記者何來美、王瑞伶、羅緗綸/新竹縣報導

「父親把教育子女當作志業,每晚都坐在書房外,孩子那敢偷懶?」范朝燈九子范光群說,他從初中到大學,父親都陪考,走出考場還遞上濕毛巾。他考司法官時,父親已七十餘歲,還想陪考,他婉轉說:「您來陪,反成我的負擔」,父親才未來。

老八范光棣坐在父親當年督課的位子上說,從小兄弟就在背後這間榻榻米房間念書;隔道屏風,父親也常為鄉親解決家庭、社會問題。他的社會化是從小在屏風內聽來的,包括父親幫人處理「仙人跳」。

十兄弟以老五范光銘為界,有如兩個世代;他前面四個哥哥都留日,後面的弟弟都留美。這間榻榻米房跟他同齡,兄弟們為懷念父親,至今的陳設都未變,坐在這裡也感覺父親好像還健在。

「我努力念書,主要是不忍辜負父親的期望,因我考不好,父親會比我還傷心。」范光棣至今仍感念父親,他自認資質中等,沒有父親,他不可能有今天。

范光銘說,父親在日據時代是小地主,為讓四個較大的兒子留日,向日本勸業銀行貸款,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家裡經濟漸吃緊時,勸業銀行發行愛國獎券,父親分配到兩張,竟然中了頭獎一萬元,剛好可以買十甲土地。

他說,這也算是天助,台灣光復後,連弟弟到美國留學的經費都有了。父親曾問他未出國有無遺憾?他說不會,反而有更多時間陪父母。他也育有六男四女,雖不完全認同父親的斯巴達式教育,但父親對子女的愛,勤學精神、美學觀及遠見,讓他佩服不已。

● 小檔案

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指五代時期的竇燕山卅歲才得子,樂善好施,教方有方,五子皆中進士,報效國家,活到八十二高齡。

新竹縣關西鎮已故鄉賢范朝燈育有十子二女(見范朝燈家系表),同樣教子有方,民國四十五年考選部長史尚寬曾贈「燕山媲美」匾額祝賀;意思是指「昔竇燕山教五子揚名,今十子登科適倍燕山」,譽范朝燈是「現代竇燕山」。

民國六十四年行政院長蔣經國與省主席謝東閔登門請益,光華雜誌也以范朝燈為封面,報導「十子登科」,是教育子女的典範,他活到九十三歲高齡去世;資深媒體人曾繁蓉曾寫「十子十登科的父親范朝燈」。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30,533) | 回應(2)|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台灣百寶箱 |
此分類下一篇:高雄世運開幕式 馬總統喊開始!
此分類上一篇:日鐵道偶像 推銷台灣火車行

考古學家
落葉歸根.是人生旅程走到末端時的普遍想法.
回到幼年成長環境.是懷念父.母親.尋找源流.
范先生教育子女.愛護.想念子女.是否如此讓
他建成[高平堂].讓子女有溯本追源的動力.
值得感懷.
照片中的[高平堂].讓人感受父.母之愛
更加深刻.
2009-07-13 18:06:22
台北光點
的確。
最傳統的教育與觀念,不見得就是最落伍的。
最本土的文化與呈現,不見得就是最丟臉的。
包容與開放,站在高平堂前,兼容並蓄,
是上一代對下一代更高、更遠、更長久的期望。
2009-07-21 16:48:3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