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導演林權澤70-80年代作品-《往十里》《族譜》《歪鼻子》《曼陀羅》@你也愛影畫嗎﹖|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30 16:33:16| 人氣7,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韓國導演林權澤70-80年代作品-《往十里》《族譜》《歪鼻子》《曼陀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韓國「國民導演」之稱的林權澤,從26歲拍攝了首部電影《再見!豆滿江》(1962)迄今(2011年《汲取月光》) 共拍下101部作品,題材廣泛特色之多,更涉及不同時代社會民生的各個層面。由韓國電影資料館推出第二部《林權澤電影套裝》DVD,收錄了全面數碼復修的 《往十里 왕십리》(第60部、1976)、《族譜 족보》(第68部、1978)、《歪鼻子 짝코》(第74部、1980)和《曼陀羅 만다라》(第76部、1981),終於令這四 部林權澤電影重見天日。

根據隨碟附送的電影指南資料,選擇輯錄這四部七十年至八十年代初林權澤導演的作品,電影之間本來沒有很大的聯繫和連貫的主題,反而是多年來與多間電影版權公司斡旋和經多方的協助下才得以再度發行的成果。






《往十里》以愛情片題材包裝,申星一離開故地,一晃18載,從日本返國一心只想尋覓前女友和昔日的回憶;當年的年少氣盛不復再,往十里不再依舊,故友還 在,卻人面全非,前度(金英愛)自甘墮落。申星一遇上青春少艾的新歡(全煐璇)眼前人,就如當年與前度的戀愛再次重生。《往十里》發生的故事正是人生一面 正反鏡子,林權澤特意以朝鮮滅亡後高麗另闢新都的發詳地「往十里」為題,人世滄桑,申星一最後選擇離棄日本,在家鄉重新振作,尋根的寓意深刻引深思。




《族譜》以日治時期「創氏改名」運動為題材的家庭倫理劇,河明鐘演擁有文人畫家才氣的谷六郎為了逃避服役而駐韓成為京畿道市政廳人員,在「內鮮一體」的口 號下推行的「創氏改名」,不但令水原市大戶薛氏一家甚至全村遭殃,同時讓谷六郎認清日本霸權主義和朝鮮族爭取的民族大義。《族譜》是林權澤一部愛國意識形 態明確的主旋律電影,難得是透過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的詩意來抒發鄉土之情,相比2002年叱吒康城的《醉畫仙》,林權澤鏡頭下那種植於鄉間之美早已有 跡可尋。





二戰後朝鮮反共游擊戰成為林權澤不少電影的題材,《歪鼻子》有別於後期在稗牙谷千軍萬馬的史實大製作《太白山脈》(1994),以倒序的手法和微觀的視野 描繪南北對立的兩個男人故事,宋刑警終生逮捕游擊隊員歪鼻子為任,以洗當年被軍方開除的污名;歪鼻子浪跡天涯,卻在臨終的收留所再遇死敵。作為游擊隊隊員 的兒子,林權澤站在人性的立場上,以不偏不倚的態度批判南北之戰殘酷的鬥爭,反思戰爭給人的生命、尊嚴和人性帶來的傷害。




《曼陀羅》被喻為林權澤導演電影中最唯美的一部佛學作品,苦行僧安聖基為了得道,深山潛心修行六載苦無所成,下山遇上了酗酒僧全茂松獲指點,跟蹤他的步伐 看塵世。安聖基與全茂松正好代表入世和出世的佛學思想,全茂松身上的酒精和色慾妖鏡,照出安聖基惡劣和煩惱的真心本性,不容易與禪定契合;全茂松因從女色 找心有所執被逐出師門,隨波逐流反悟出哲理。相比1989年普渡慈航《波羅揭諦》,《曼陀羅》的佛學說理甚深,大導演放下身段走入渺無人煙之地、深山濃 霧、雪鄉農家,再墮城市俗世紅塵,鏡頭下盡見製作之艱困。片中佛學主題鮮明,同時反映社會現實和人們置身其中的矛盾,是當年林權澤導演藝高膽大之作。

 

伸延閱讀:

台長: 嘉頓 Garden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