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的「集體創作」,如何讓楊惠姍度過喪夫痛、帶領琉璃工房前行? | 遠見雜誌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星雲大師的「集體創作」,如何讓楊惠姍度過喪夫痛、帶領琉璃工房前行?

雜誌原標題:沒有張毅的琉璃工房 「集體創作」闢新局

馮紹恩
user

馮紹恩

2023-07-23

瀏覽數 22,150+

限定文章為訂戶專屬,『 訂閱遠見 』將開通無限瀏覽!

歷經張毅驟逝、星雲大師圓寂,還有疫情衝擊,楊惠姍挺過重重考驗,帶領琉璃工房團隊走出新局。張智傑攝
歷經張毅驟逝、星雲大師圓寂,還有疫情衝擊,楊惠姍挺過重重考驗,帶領琉璃工房團隊走出新局。張智傑攝
聽遠見

本文出自 2023 / 8月號雜誌 重新設計你的百歲人生

2020年深秋,琉璃工房精神領袖張毅辭世;今年元宵節,一代高僧星雲大師圓寂,讓楊惠姍頓失生命中兩位重要的引路人。當琉璃工房又遭遇疫情衝擊,面臨轉型抉擇,她如何頂住壓力,耕耘ESG,帶領琉璃工房走向新局?

創辦於1987年的琉璃工房,是台灣現代藝術史的開拓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

當時,台灣正迎來後蔣經國時代的一波劇烈改革:解嚴、開放黨禁及遊行禁令。在這風起雲湧、準備迎接「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琉璃工房也誕生了。

創辦人張毅,是台灣電影新浪潮的名導演,憑藉著《我這樣過了一生》勇奪金馬獎最佳導演;共同創辦人楊惠姍,更是金馬獎紀錄上,罕見地連兩屆斬獲最佳女主角的名演員。

張毅(右)與楊惠姍(左)在36年前步下影壇,走進琉璃創作的新世界。琉璃工房提供

張毅(右)與楊惠姍(左)在36年前步下影壇,走進琉璃創作的新世界。琉璃工房提供

兩人在影壇登峰之際,一起息影、轉往藝術創作領域,當時沒有多少人看好琉璃工房。

但,路並不是只能走康莊大道,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靠著毅力與遠見,還是能踏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此為會員限定文章

加入會員,成就更好的自己

  • 每天免費瀏覽2篇限定文章
  • 專屬書櫃:收藏追蹤喜愛文章
  • 會員獨享生日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

紙本雜誌 海外訂閱優惠 特價 2,080 元

延伸閱讀

社區一家為地方找回新生命
數位專題

社區一家為地方找回新生命

青年返鄉投入地方創生,成為翻轉鄉鎮的新解方,然而回鄉卻可能面臨不同的困境。從社區一家到地方創生,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19年來支持台灣鄉鎮,也為台灣的青年返鄉提供力量!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